孩子确诊自闭症,你是会觉得羞耻,还是觉得无所谓?
这可能是每个自闭症孩子家长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严锋教授也曾经走过这条艰难的路,但现在,他骄傲地告诉大家:“我的孩子有22岁的独特优势。”
如何放下面对自闭症的羞耻感严锋教授坦言,孩子刚确诊自闭症那会儿,他也非常焦虑,同时伴随着难以言表的羞耻感。
当时,他没有对外公开,甚至没有告诉身边的亲友。
为了避免周围人的异样眼光,他决定暂时隐瞒这一切。
严锋教授带孩子去了澳洲生活,那里的人们对于自闭症更加接受和包容。
四年的时间里,他学会了坦然面对孩子的特殊情况,感到自己脱胎换骨。
回国后的他仍然谨慎对待这件事,毕竟是私人问题,不想让孩子的特殊状况成为公共话题。
然而在疫情期间,他首度公开这一信息,不仅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获得了无数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共鸣。
皮皮爸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坦言,身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焦虑和羞耻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
为避免陷入内耗,他建议家长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而不是一味地与自己的情绪斗争。
焦虑和羞耻感在他眼中都只是次要问题,时间可以稀释这些感受,而孩子的能力和能量会逐渐增强。
严锋教授补充说,这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在一个多元、包容的环境中,家长们才能从痛苦和羞耻中解脱,变得更加坦然。
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方式皮皮爸分享了一个观察,重度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反而压力没有那么大。
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更低,不会拿普通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而对轻度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孩子能赶上普通孩子,这往往会导致孩子压力增大,情绪不稳定。
皮皮爸的孩子上六年级了,语文、数学简单题会做,英语基本听不懂,但情绪比较平稳。
孩子二年级时,外公请了家教天天做题背书,导致孩子情绪很糟糕。
经历了多次情绪崩溃后,皮皮爸决定放下对孩子的作业要求,发现孩子情绪逐渐好转。
严锋教授也分享了孩子的生活经历。
他的孩子在“天使知音沙龙”学习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课程,生活得也很充实。
他认为孩子的教育没有通用的成功之路,需要家长更多地和孩子相互理解、鼓励和支持。
他说:“不要嘲笑孩子,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少说话,别老想去控制孩子。”每个人对世界的感受都不一样,有时候孩子的反抗是在捍卫自己的边界。
严锋教授还提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
孩子喜欢走地下车库,起初他不理解,直到某天孩子说,地面上有泥土的气味,会让他不舒服。
这让严锋突然明白了,自闭症孩子的感官确实比普通人敏感,孩子感受的世界与我们不同。
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需求,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自闭症孩子的未来规划谈到孩子的未来规划,严锋教授从前也希望孩子能像普通孩子那样,上大学,有工作,有家庭,但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中,他认识到,生存问题最重要。
严锋教授强调,自闭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并不容易。
有些孩子学了很多年还是不会系鞋带,家长只能给与支持,而不是强迫。
正如孩子学不会用筷子,他最终妥协买了不需要筷子的刀叉和勺子。
在学业方面,他的孩子有数学学习障碍,但他也了解到,法国30%的人口都有这类困难。
他现在更加关注AI的发展,相信它能在未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比如家用机器人,帮助照顾自闭症孩子。
严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把他送到“天使知音沙龙”学习艺术和文化,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演出。
这既给了孩子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是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
皮皮爸则结合孩子的能力和爱好、所在区域的情况以及家长的能力,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
他希望孩子能上所在片区的初中,争取拿到初中毕业证。
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爱好,让他学一些未来能用得着的技能。
他的前提是放低对孩子学业的要求,更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行为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情感上,皮皮爸强调家长要接纳孩子的状况和家庭的处境,在行为上理性分析并改善。
他说道:“家长们在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路上,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调整。”
结尾,严锋教授送了一句话给大家:“家长首先要过好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与孩子好好相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他的这番话让人深思,生活不容易,但找对了方向,和孩子一起成长,过好每一天,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通过严锋教授和皮皮爸的分享,希望能让更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找到方向,少一些焦虑和羞耻感,多一些信心和力量。
不只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所有家庭成员,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