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办的全球最大半导体展览会SEMICON China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突破意志得到了充分展现。展会上,无论是国内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还是国际先进设备供应商,都集中讨论了如何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尽管国际供应商承认,中国在某些技术方面还存在差距,但也公认中国正在迅速缩小这一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一些主要晶圆厂,如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已经开始更多地使用国内生产的设备。这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不仅在追求技术上的自给自足,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尽管面临美国对先进制造设备的购买限制,中国企业依然不失时机地加速了对可获得设备的采购,包括二手半导体设备以及成熟工艺制造设备等。这一策略使得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半导体制造设备需求的主要力量。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数据,尽管2023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销售总额呈现出2%的同比下降,中国大陆市场的设备销售额却实现了28%的同比增长,设备进口额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增长趋势明显表明,尽管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依然在持续、稳定地发展。华为在美国持续的芯片限制下,不仅没有被挡住前进的步伐,反而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自研麒麟芯片的重大突破,该芯片采用7nm工艺生产,完全由中国国内产业链生产。这一成就不仅代表了华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进步,也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链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华为不仅推出了更多搭载自研芯片的手机型号,旗下海思的芯片出货量也在持续增长,多个系列的芯片更是成为上海家电展的亮点之一。
美国的芯片限制政策,本意在于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脚步,但实际上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快速进步。特别是在美国限制英伟达AI芯片后,华为的AI芯片昇腾系列910B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英伟达作为AI芯片领域的领头羊,其CEO黄仁勋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和投入规模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一竞争态势,即使在严格的限制下,英伟达仍然推出了面向中国市场的特供版芯片,试图抢占在这一重要市场的份额。针对美国的芯片限制措施,有观点形象地比喻,这就像是“横躺在铁轨上试图阻止火车”,最终只能成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减速带”,而无法根本上阻止其前进的步伐。这种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和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且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外媒所评价,美国的限制措施不仅未能阻碍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反而促使其更快地实现了技术突破,这对美国芯片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