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传承流转?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12-31 11:11:08
玉是中国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个符号,而在这其中,传国玉玺代表着古代皇帝至高无上的特权。可是,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怎么被发现和制作出来的呢?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怎样传承流转的呢? 本文选自《“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撰文|石洪波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石洪波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版。

在中国古代,传国玉玺代表着皇帝至高无上的特权,每一个政权都必须要用传国玉玺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可是,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怎么被发现和制作出来的呢?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怎样传承流转的呢?这些信息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就连传国玉玺本身也在历史记载中时隐时现,令人疑惑不解。

“和氏之璧”与“卞和三献宝”

传国玉玺当然是一件玉器,它最初被发现的时候当然也是一块玉料。据说,最早发现这块玉料的人叫卞和,是楚国人,他在楚国的荆山发现了一块石头,觉得是一块美玉,想要献给楚王。荆山是湖北名山,位于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当地有一块玉印岩,传说就是卞和发现美玉的地方。很多美玉都有玉皮,或叫石皮,凭肉眼或仪器无法判断内部的情况,只能凭经验判断,而卞和很有可能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玉工。

玉印岩,又名“抱璞岩”。

卞和献玉的故事被称为“卞和三献宝”,是因为他曾将这块美玉献给了三位楚王。第一位楚王是楚厉王,在位18年,他叫来玉匠,结果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石头,并不是美玉,楚厉王一怒之下,将卞和的左脚砍了。第二位楚王是楚武王,在位51年,他也同样认为这是普通石头,又将卞和的右脚砍了。第三位楚王是楚文王,在位13年,他在巡视楚国的时候碰到卞和在山下哭泣,眼泪都哭成了血泪。楚文王说受到砍脚之刑的人多了,卞和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因为受刑而悲伤,而是因为宝玉被看成普通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作是骗子而悲伤。楚文王听了以后,马上叫人将石头剖开,果然是一块美玉,于是就将这块石头命名为“和氏之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和氏璧。

楚文王得到和氏璧以后将它藏入王宫。到楚威王的时候,相国昭阳君率兵击败越、魏等国立了大功,楚威王就将和氏璧赏赐给他。昭阳君为此在家中举办酒宴庆贺,宴会旁边有一个深潭,有人忽然说“河中有大鱼”,宾客们都去看大鱼,结果和氏璧就此被盗走消失了。还有人怀疑盗窃和氏璧的人是张仪,将张仪打了一顿,但也没能将和氏璧找出来。

《史记君臣故事图》之张仪受辱·明·张宏。

几十年以后,赵国有个叫作缪贤的宦官忽然在集市上发现有人在出售一块美玉,便花五百金买了下来,经鉴定,就是和氏璧,缪贤将它献给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流传开来,秦昭襄王听说以后就派使者对赵惠文王说:“我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价值连城)。”赵惠文王很犹豫,换吧,怕秦国不讲信用;不换吧,怕秦国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这个时候,缪贤就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说他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者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

秦昭襄王拿到和氏璧十分高兴,左看右看,就是不提那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对秦昭襄王说:“大王,这块美玉上有一块瑕疵,不知道您发现没有。”昭襄王说:“我怎么没看到?来,你指出来给我看看。”蔺相如拿到和氏璧,立刻退到大殿的柱子旁边说:“大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我国特地派遣我来交换,但我看大王没有交换的意思。要是大王您逼迫我,我的头和这和氏璧就一起撞在这柱子上。”秦昭襄王没有办法,只好叫人拿来地图,划出十五座城交给赵国。但蔺相如还不满意,要求秦昭襄王斋戒五天,并举办大型的仪式接受和氏璧。秦昭襄王只好同意,没想到蔺相如却趁这个机会让人带着和氏璧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人物故事图》之完璧归赵·清·吴历。

传国玉玺成了

汉朝皇帝的传承信物

不过,和氏璧最终还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以后落到秦始皇嬴政的手里。他命人将这块美玉雕琢成一方印章,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据说这八个字是丞相李斯亲笔书写,还雕出了五条龙的印钮,并下令将这方印章叫作“传国玉玺”,是皇帝专用的印章,其他人的印章都不许叫作玺,连丞相都只能用金印。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想象图。

秦始皇制作了传国玉玺,但秦朝却是短命王朝,只存在了15年时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将传国玉玺献给了他,这样,传国玉玺就成了汉朝皇帝的传承信物。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想要得到传国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但玉玺却掌握在元后王政君的手里。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也是王莽的姑姑,她对汉朝很有感情,反对王莽篡位。她对王莽派来的使者说:我是汉朝的老寡妇,没多长时间可活了,你们兄弟篡位,将来会被灭族的。于是,元后一怒之下将玉玺砸在地上,砸缺了一角。

王莽得了传国玉玺,便命人用黄金补上了缺损的部位,从此传国玉玺便成了金镶玉,这也成为辨认真伪的一个方法。新朝灭亡,东汉建立,光武帝刘秀得了传国玉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蜂起,袁绍、董卓先后进京大杀一通,传国玉玺不知所终。后来,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孙坚发现一个宫女的尸身上有一个红色匣子,里面装的就是传国玉玺。后来,孙策用传国玉玺向袁术换取了三千兵马,奠定了孙吴的立国基础。

曹丕篡汉以后,玉玺落到了曹魏手中。西晋建立后,又落到司马氏手中。西晋末年,在“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南下的历史背景下,玉玺几经辗转,落到了东晋安西将军谢尚手里,被他献给了东晋的皇帝。这是玉玺第一次来到南方。东晋灭亡以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玉玺也随之不断变换主人。梁武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侯景的部将侯子鉴在侯景失败以后将玉玺投入栖霞寺的井中,后来被一个僧人捞了出来,献给了陈朝的第一位皇帝陈武帝。

传国玉玺是存是失

迷雾重重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同时也得了传国玉玺。隋朝灭亡以后,玉玺被隋炀帝的萧皇后带着逃亡到突厥。所以,唐朝初建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传国玉玺。公元630年,大将李靖大败突厥,将萧皇后接了回来,唐太宗终于得到了传国玉玺。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天下大乱,连都城长安都几次被攻破,玉玺也流失了。

传说五代时期,后唐的最后一个废帝在被契丹击败以后自焚而死,玉玺也被焚烧了。所以,后周建立后,后周太祖郭威一直没能找到传国玉玺,北宋建立后自然也没有。一直到北宋哲宗年间,忽然有一个农夫在耕地的时候发现了一方玉玺。据说,当时哲宗召集了13位大学问家来辨认,最终确定这个东西就是秦始皇制作的传国玉玺。但哲宗之后就是徽宗继位,很快发生了“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两代皇帝被金人掳走,传国玉玺有可能也被金人带走,又不知所终。元朝先后消灭金朝和南宋,均没有发现传国玉玺。

王建谥宝·五代。

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元成宗继位,御史中丞崔彧忽然报告说在大都(今北京)的集市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并献给了元成宗,玉玺成为元朝皇帝的传承信物。明朝建立,元朝残余势力逃往北方草原。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兵追击,目的就是得到传国玉玺,但一直没能成功。所以,明朝的皇帝们都没有传国玉玺。

到了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后,从元朝后裔林丹汗那里得到了传国玉玺,从此将国号后金改为“大清”,自己也改称皇帝,想要入主中原。但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的39方各式各样的玉玺拿出来辨认之时,却将这一方传国玉玺认定为赝品,因为这方玉玺上的字不像是李斯写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为了统一文字,曾命李斯写了一篇范文颁行天下,还有不少刻石上有李斯的笔迹,可以对证。

“古稀天子之宝”玉玺·清乾隆。

所以,到今天,传国玉玺是存是失?存,藏在何处?失,如何丢失?依旧迷雾重重,令人疑惑不解。

本文选自《“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原文作者: 石洪波;摘编:何也;编辑:王铭博;校对:杨利。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打开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入围书单~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