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勤天“缩水”记:种地男团陷解散危机,粉丝怒斥“卸磨杀驴”

张紘谈娱 2025-03-29 13:05:07
2025年初春,曾因“种地”火遍全网的综艺男团“十个勤天”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从田间地头到聚光灯下,这群年轻人用190天的汗水换来了百万粉丝的追捧,却在第三季筹备期被推上风口浪尖——官博一则招聘启事引发粉丝暴怒,三天掉粉超百万,成员接连退出,网友戏称“应到10人,实到5.5人”。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是综艺行业的“团魂”之争,更折射出流量时代下偶像与资本的残酷博弈。 从“黑马综艺”到“掉粉吉尼斯” 时间倒回2024年夏天,《种地吧》第二季收官之际,官博发布第三季新人招聘信息,要求“18-30岁男性,懂农业技术”,瞬间点燃粉丝怒火。粉丝们认为节目组企图“拆团加新人”,让后来者坐享十个勤天打拼出的流量红利。尽管导演杨长岭紧急澄清“十个勤天永不拆散”,蒋敦豪等成员也发文解释“新人只是公司员工”,但粉丝并不买账,官博以日均30万的速度疯狂掉粉,甚至被戏称“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恰恰源于节目与粉丝的认知错位。在观众心中,十个勤天是“用30吨化肥和142亩麦田浇灌出的团魂”,是“内娱唯一真活人”;而节目组却试图将IP重心从“人”转向“种地”本身,一句“种地比人重要”的声明,被粉丝痛批“卸磨杀驴”。 “5.5人留守”与“消失的董事长” 进入2025年,第三季录制计划曝光后,危机进一步升级。大哥蒋敦豪专注音乐巡演,李耕耘、赵一博转战影视圈,陈少熙因腰伤长期休养,李昊频繁请假处理导演事务,网友调侃“十个勤天实到5.5人”。更讽刺的是,十个勤天公司工商信息显示,持股70%的竟是导演杨长岭,成员们零片酬种地两年,负债却由自己承担。粉丝怒斥:“导演吃肉,少年喝汤,这哪是种地,分明是‘种韭菜’!” 但争议之下,他们的商业价值仍在狂飙。半年20场演唱会门票秒空,4.9元的蔬菜被黄牛炒至300元,连二手帆布包都成“理财产品”。这种割裂感恰如成员李昊的语录:“太阳下山是不等人的,想做就马上做”——资本显然比少年更懂如何抓住流量红利。 种地男团的AB面:理想主义还是人设游戏? 面对质疑,十个勤天似乎选择“两条腿走路”。第三季镜头里,剩余成员奔赴青海囊谦制红盐、在黑龙江林口打沙棘,试图以“助农新地图”重塑口碑。镜头外,赵一博被曝恋爱致后援会关停,网友嘲讽“种地人设崩塌”;王一珩的语录“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却被考研党奉为圣经,手抄语录风靡社交平台。 这恰是内娱魔幻现实的缩影:粉丝既渴望少年永远扎根土地保持“纯净”,又推动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名利场。正如导演杨长岭的无奈:“不忍心再锁他们200天种地”,而蒋敦豪在鸟巢演唱会上的呐喊:“我们也有梦想啊!”或许道尽了这群20+青年的真实困境——当“做大做强”的口号遇上现实的镰刀,谁能分清谁是农夫,谁是麦子? 未来预言:土地不撒谎,但资本会 眼下,《种地吧3》仍在江苏卫视热播,弹幕飘满“怀念十人整活”的唏嘘。有业内人士分析,节目组正试图用“助农情怀”对冲“团魂危机”,但粉丝黏性已肉眼可见下滑。十个勤天的故事像极了一场现代寓言:他们曾用真诚打动观众,却在流量反噬下面临“人设通胀”;他们想从土地里长出翅膀,却忘了资本的天空从不相信眼泪。 或许赵小童的语录早已预言结局:“深深的话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慢慢地走。”当种地的少年终将散作满天星,至少那片142亩的麦田记得,有一群年轻人真的相信过“土地不会辜负努力”。
0 阅读:15

张紘谈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