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年报已喜提圈内热搜

基星高长 2024-03-30 03:28:02

公开透明和规范性,是公募行业旗帜鲜明的标签。基金年报因信息量大而全,向来备受关注。

一、一份年报推出的流程

基金年报是投资者全方位审视一只基金最全面、最真实、最便捷的指导工具,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基金公司来说,推出年报也是一件大事,一般要有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

通常是由合规管理部门牵头,内部十多个部门参与配合完成。初稿完成后,针对投研观点等重点内容,合规部门还会组织投研部门、市场部门等进行交叉复核。

在内部审批流程上,不仅要合规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确认,还要经督察长复核,甚至要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外部的话,不仅需要审计机构背书,还需要托管行复核。经过这些法定流程后,才会在证监会的XBRL系统上传。

二、华安基金年报事件

3月27日,华安基金发出了年报,有投资者表示,在华安精致生活2023年报里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里的内容竟然是复制的2022年度的内容。

偏偏出错的是【投资策略与运作分析】这部分投资者关注度最高的部分。

这种低级错误,让投资者感受到了敷衍与不尊重,引发业内关注。

为了求证此事,基星高照专门查了,发现Wind上的年报已经更换为正常的了。

不过,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上的年报仍然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华安精致生活2023年年报里投资策略运作分析的内容,复制的是2022年度的内容。如下图:

这一番操作又把Wind给坑了,谁让wind更新了公告呢。

目前圈内关注度比较高,热度早已盖过了顶流基金经理的年报。

三、主要责任不在王斌

此次出问题的年报是华安精致生活,该产品的基金经理是王斌,目前管理5只产品,分别是华安精选生活、华安安信、华安聚嘉、华安汇嘉、华安优嘉。

逐一翻看这五只产品的年报发现,只有华安精致生活的年报出错了,这说明基金经理写年报了,没有写错。只不过是编制年报的人搞错了,就是合规部门和监察结合部,做编制年报的这个部门的人出的错,然后后面还有审核的,纯粹走流程没有仔细把关,一连串审核的人出的错。

责任方面,用模板编制错的这个人肯定负主要责任,对应的编制年报的部门需要承担责任,分管这一部门的领导也要承担责任。

不过,对比王斌的年报可以发现,运作分析这块已经形成一个套路了:先写下市场主要股指涨跌情况,再简要分析下操作,也就是说纵向看王斌的年报写的很雷同,很容易让中后台搞错。

四、前车之鉴

早在2017年长盛基金就出过这样的问题。

2017年长盛基金的长盛动态精选三季报的报告期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一栏,照搬了2015年三季报的内容,导致基金信息披露失实。

长盛这件事还被北京证监局对基金经理乔林建出具了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内部处理据说也挺厉害。

这次华安基金出事的是年报,出错的位置跟长盛基金一样,都是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一栏。后面上海证监局是否会出手,将持续关注这一事件。

此前,华安基金曾违反公募基金交易佣金分配监管规定受到监管,主要是将基金佣金分配与证券公司的基金销售挂钩,华安创新20亿规模产生了数千万的交易佣金。

这次华安年报事件是在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背景下发生的,且看后续上海证监局是否有动作了。

五、思考

如何避免出错呢?

目前公募基金市场有两个现象:一是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非常普遍,指数产品一拖多情有可原,但是主动权益产品一拖多就有点消耗明星基金经理的意思了。大多数一拖多的基金经理也是比较敷衍,即便是不同策略的产品,但是年报、季报观点基本都是一样的,那么,一拖多,分出这么多产品还有啥意义?纯粹是迎合渠道抢夺(收割)持有人。

二是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巨多。自2019-2021年基金大年以来每年,每年的新产品发行都是上千只,像华安这样的大公司,每年发行个100多只是正常的,这就导致一些大公司中后台每个编制定期报告的员工得负责几百只的产品,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除了年报还有中报、四次季报,想想工作量都够大的。

出现上面两个现象的原因都是产品数量多导致的,这样的情况下,对基金公司来说,建议先把存量产品做好,别急着发行新品,或者放慢一点不要发那么多产品,减轻下整体负担,再说,同质化也很严重还不如走精品化路线。

本文为个人观点,观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参考资料:财经新媒体:基金年报中“隐秘的角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905082644258917&wfr=spider&for=pc

0 阅读:1

基星高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