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春节档里的“票房黑马”,那非饺子导演的《哪吒2》莫属。
任谁都没想到,这部上映前预售票房仅为7613万的国漫动画电影,
竟能奇迹般地缔造出中国影史的珠穆朗玛峰,以120亿的票房冲刺进全球票房的前十名,
极大地回暖了本处低迷的影视寒冬,再一次给了中国电影人继续仰望星空的希望。
在饺子导演夜以继日地手绘破亿海报,几乎快把手抡冒烟的同时,
同样半路出家的百亿票房导演郭帆,也在第一时间为《哪吒2》送上了贺电。
说起郭帆和饺子,同样都是草根导演,同样选择了小众的电影领域:科幻和动画,
同样都靠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逆天改命”,
像极了电影里的敖丙和哪吒两兄弟,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理,
硬是在混沌的天地间,打破了不公的成见,踏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只不过,正如电影中的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对敖丙与哪吒多加掣肘,
现实中的郭帆也难逃“资本”的围截,甚至有人猜测饺子也注定面临同样的命运,
直到听见姜文呕心沥血吐露的一番真言,才明白为何《哪吒2》不被资本“上桌”。
说起当今的文娱圈,不得不直面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
每年都有成批正统导演系毕业出来的新人,老牌名导也依旧老骥伏枥地埋头深耕,
可偏偏稳居新生代百亿票房导演宝座的,却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的扫地僧。
举几个鲜活的例子来看,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陈思诚,演而优则导,凭一部《北爱》一鸣惊人,
靠《唐探》宇宙一跃晋升为“票房灵药”,以153.47亿的总票房问鼎百亿票房导演榜单,
硬生生仰仗12部作品将徐克、张艺谋、陈凯歌等老导骨无情地拍在了沙滩上。
再看郭帆,本是海南大学的一名法学生,和导演这个职位几乎八竿子打不着,
31岁横空出世,靠自编自导的电影“破壁”进入导演圈,不过依旧“查无此人”,
39岁那年,在开拍《流浪地球》前,他还仅仅只是个执导过爱情片的草根导演,
但他偏不信命,靠着自学航天工程啃下科幻电影这块硬骨头,这才将中国科幻电影带上新台阶。
而身为“哪吒亲爹”的饺子,放弃了高薪的医学工作选择弃医从影,
他没有动画基础就摸索着自学软件,在家一蹲就蹲了足足3年零8个月。
最艰难的时候,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母亲每月一千块钱的退休工资维生,
在与自己“死磕”了18年后,他才凭借《哪吒》系列电影大获全胜,成为国漫圈“永远的神”。
不难发现,不论是从《唐探》、《流浪地球》还是到近期爆火的《哪吒》,
稳操票房冠军的新锐导演们都是非科班出身,这无疑给了正统导演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而究其根本原因,其实离不开以下两点:
首先要知道,文娱圈自古以来就是最讲究人情世故的地方,没有之一,
那些数一数二的正统导演们,大多都走上了“抱团取暖”的路子。
譬如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人,就是“京圈”导演届的领军人物,
再比如王家卫、徐峥、宁浩则是“沪圈”的代表,曾经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坐标系,
而徐克和林超贤又是“港圈”里不可忽视的主心骨,优质资源都会优先向他们倾斜。
在传统拍电影不挣钱的模式下,大导演们选择抱团取暖实现资源共享,
上至演员和编剧,下至拍摄场地和道具都能分享,尽可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可这在便利了资方的同时,却也为日后的电影质量埋下了雷:
千篇一律的剧本剧情、演技生硬的流量明星、来不及斟酌便拍板的输出品质,
注定让很多电影生来便沦为了“炮灰”,即便是名导来操刀也难以力挽狂澜。
可相反,就拿半路出家的饺子所执导的《哪吒》系列电影来看,
饺子没有庞大的人脉资源,有的只是站在他背后4000多名热血沸腾的动画人,
他们5年来拧成了一股劲,才合力跳起来够到了中国动画的“天花板”:
单单剧本修改就高达66次,全片特效镜头多达近2000个。
在“陈塘关大战”的打戏中,镇压在海底炼狱的数百万海底怪兽倾巢而出,
在设计特效画面时,饺子要求在每个怪兽身上都要绑上一根铁链,
而且上万条锁链之间要错落有致,要做到像头发丝在空中摇曳那般富有飘逸感。
为了能够完成这个目标,特效团队们反复研发了将近4个月,
才终于让上万条锁链乱中有序,齐齐压向了大荧屏,带给观众震撼的窒息感。
而在制作哪吒靠肉身破除“穿心咒”时,特效团队们又从玻璃渣上找到了灵感,
设计了上千根刺以及“穿心咒”破除之后剔落的600块碎肉,还原了哪吒肉身被撕裂后的真实画面。
仅仅为了这个只有10秒钟的镜头,工作人员们就耗费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
按照导演饺子的原话说:“要想做好作品就必须打磨,时间是万万省不了的”。
也正因为慢工出细活,《哪吒2》才会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因为观众的口碑才是检验一部作品最好的试金石。
几家欢喜几家愁,《哪吒2》在春节档井喷式排片高歌猛进之际,
同期在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却骚操作不断,败坏了不少路人好感。
《蛟龙行动》是由林超贤执导,由黄轩、于适、王俊凯等出演的剧情片,
令人尴尬的是,即便请来了名导坐镇,《蛟龙行动》的票房成绩依旧没眼看,
上映整整17天才换来了3.8亿票房,发行方可以说是亏得连裤衩子都不剩。
早在1月31日的路演现场,总制片人于冬便坦言“打一星的都是黑水”,
明里暗里在表态影片本身质量过关,落得这个评分纯粹是因为对家使绊子,
而身为主演的演员于适也对天喊冤,借用电影中的台词声称“只想要公平”。
没想到第二天于冬便趁热打铁,在社媒上激情开麦写起了小作文,
他先是夸赞《哪吒2》制作精良,不失为一部上乘的动画电影佳作,
可紧接着又画风一转,扬言《哪吒2》制作时间之久、难度之巨,
五六年才能出这么一部,那么其他时间影院还能放什么影片?
言下之意便是市场等不了《哪吒2》的制作速度,而《蛟龙行动》才是市场的最优解。
可想而知,这番“迷惑”的言论并没能换来观众们的理解,
反倒让民意更加激烈,最终《蛟龙行动》也只能灰溜溜地宣布撤档。
其实像于冬一样有着这类想法的名导和制作方并不在少数,
他们一边叫嚣着“观众缺乏审美”,一边又跪求大众走进电影院盘活不景气的市场,
可任凭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没能破除的“票房魔咒”,一个医学院毕业半路转行的饺子就轻易破了记录。
这说明老百姓不是不愿意在电影身上花钱,而是不愿意为粗糙的电影所买单。
纵观当今市场,电影已经不单单成为一项文化产品,相反它变成了一场金融游戏,
名导和资方们青睐于与流量明星们合作,利用他们本身自带的票房号召力,
让心甘情愿为之买单的粉丝们输出疯狂的购买力,以拉高电影本身的票房估值。
在这个基础上,电影的制作预算也随之提升,片方可获得的资金流也就会越高,
可这些预算最终是否真的投入到了影片当中,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知名导演姜文曾经就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披露:“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上市,为了换股票”。
也正因此,观众并不是真正的目标,而变成了拿来做局的棋子,
秉持着这样的初心去制作电影,自然是拍不出什么好的电影,也难怪观众不买账。
可反观《哪吒2》作为动画片本身压缩了演员的成本,免去了流量明星的高片酬,
再加上制作经费透明公开,譬如制作方号称花了5个亿成本进行投资,
落实到特效里的具体每一帧,观众心里都能多少有个数儿,毕竟特效是有价的。
可相比起一些流量明星参演的片子,譬如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封神二》,
导演乌尔善一直在强调影片投入了将近10个亿的成本,乍一听付出的可不少,
可直到走进电影院看见特效拙劣的“殷郊法相”,观众们才恍然大悟自己又交了一次学费。
在《哪吒2》爆火后,导演饺子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接受着鲜花与掌声,
只不过,有不少网友还是担心饺子会步了郭帆的后尘,遭到影视圈的“排挤”。
要知道,郭帆早先凭借着《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达成了100亿票房导演的成就,
其中《流浪地球2》更是好评如潮,稳赚40.44亿票房,成功跻身影史票房前十。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同年的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
执导《流浪地球2》的郭帆却连最佳导演的提名都没有,令不少网友意难平。
而细看金鸡奖的最佳导演提名名单,乌尔善和程耳背靠着京圈的大山,
邓超又是沪圈的一份子,可见郭帆被“冷落”的原因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一方面,随着《哪吒2》票房的火爆,院线也不断为《哪吒2》增加排片,
这就势必会侵占同期影片的既得利益,让质量本就堪忧的它们相形见绌;
另一方面,观众们真金白银捧《哪吒2》上位,而不是靠流量明星和炒作,
这也彻底戳破了资本们企图靠流量明星挣快钱的意图,撕下了他们的遮羞布。
回想起郭帆在金鸡奖上“颗粒无收”的场面,难以想象饺子日后会迎来怎样的考验,
但对于未知的一切,饺子早已想得很清楚,他坦言:
“用真心来换真心,当你真正把全部精力投进去,认真做了一个作品以后,观众一定会给你好的回报”。
相信怀着真诚初心的饺子,就像他所塑造的“哪吒”一般坚不可摧,
那就祝饺子和“哪吒”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