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上,洲际弹道核导弹被归类为战略核武器。之所以叫它战略核武器,其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真的要去远程核打击哪一个国家,而是它的战略意义:
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核威慑能力。如果再加上洲际弹道导弹,那就拥有了全球核威慑能力。因为按照外界公开的技术推测,洲际弹道导弹是很难被拦截的。这样就算军事力量比咱们更强大的国家,我们也有核导弹报仇的机会,对方也就不敢乱动。
一个国家拥有了全球和威慑能力,国际地位也就会相应上升。很多国际事务也就会更有话语权。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核武器以及洲际弹道导弹,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也就更加重大。美苏曾经为了争霸进行军备竞赛,险些酿成核战争。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双方制定了中导条约,把核武器数量降低。
现在,拥有核武器以及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都知道它的真正战略威慑意义。哪个国家都不敢轻易发射。至于有没有办法拦截?外界都是靠公开技术理论来推测,而军方内部绝对是高级保密的。
及早发现导弹:美国采用了卫星预警系统,通过卫星上的红外传感器追踪弹道导弹在发射阶段的高温尾焰。为了不错任何可能,美国每隔8秒~12秒对地球表面进行一次红外扫描。然后用50-60秒时间,识别出弹道导弹的高温热源。然后用3-4分钟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
跟踪计算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在发现弹道导弹后,会用追踪传感器对其进行追踪,并将发射地点、飞行速度、弹道信息传输给美军反导系统指挥所。美军再用C2BMC系统迅速将信息发送到美国部署在全世界各地的美军雷达网,全球的雷达网开始捕捉目标,跟踪测量后,源源不断的将精确飞行参数传递给拦截弹。
中段拦截:美军有了上述实时的飞行弹道参数,拦截弹就可以升空拦截了。同时,拦截系统的火控雷达也一直帮助锁定目标,帮助拦截弹精准地在太空中和来袭导弹相遇。在即将相遇时,释放拦截器,使来袭导弹和拦截器相撞。
总之,装载核弹头的弹道导弹主要作用还是战略威慑,真正发射的几率还是非常小的。从目前公开的技术推测来看,拦截的几率还是不高。但这些年有没有技术提高拦截几率,谁也说不准。当然,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也在升级,中国的技术还有变轨能力。
从防御效果来说,对于核弹只有在其前段或者中段拦截。而到了末段时就算能拦住也玩玩不要去拦截了因为,末段意味着已经进入自己的领空,对于核弹来说在空中爆炸,威力更大,辐射更广,此时拦截只是增加敌方核弹的威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