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振江

艺韵阁 2023-07-20 09:39:44

刘振江(易石),笔名:易石。字:兆溪。斋号:响石斋。北京人,祖籍:山东滨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曾入西安美院、解放军艺术院学习绘画。先后受到杨国光、陈光健、刘文西、刘大为、伍必端、张济平、韩国臻、胡勃、吴悦石、程振国、刘怀山等先生的指导。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北京书协、北京美协会员、北京西城书协、美协理事。台湾《中华艺术学会》书法名誉理事。任中外名人艺术院、中韩书画院、世界华人华侨书画院,大唐国瓷书画院、杏花村书画院、江都书画院、汨罗书画院等艺术顾问。

多年军旅生活,养成了正义、纯朴、坚定、自信的性格。曾任《通信战士》杂志美术编辑、记者。为《解放军画报》写书法标题字多年,曾获全军书法大赛二等奖,作品入刻书法碑林多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大型书画展并获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华世纪坛、民族文化宫、中国画研究院、荣宝斋、红博馆、宏宝堂等艺术场所展出。出版《刘振江书画选》《刘振江(易石)书画集》《刘振江书画作品选》《刘振江(易石)书画艺术》等多种作品集。

曾多次担任全国、北京市、红领巾等单位组织的大型书画作品展的评委,以及书画作品集出版的审校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灾区、为街道、社区、为边远山区、为慈善事业等捐献书画作品,奉献爱心。

作品分别被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友人以及国内艺术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收藏。曾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天津音像公司》《海洋音像公司》《中国华艺有限实业公司》《中国和平音像公司》等单位设计音像海报近百种,发行量都在10万以上,发往全国各大城市。巨幅中国画《峡江图》(由夏湘平题字)和《古塞秋晴》(由李力生题字)分别展用于北京前门烤鸭店和万寿路京通饭店。数百幅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入编数十部书画专集。

部分作品的参展获奖情况

1993年 国画《古烽火台》获《闪光的红星美术书法展览》佳作奖

1994年 国画《山岳图》入展《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

1994年 国画《乡情》入展《巴黎与中国书画作品义展》

1999年 《书法对联》获《北京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书法二等奖

2001年 国画《江村人家》入展《北京美协新人新作展》

2002年《书法条幅》获《中国西部风情书画展》优秀奖

2003年《书法对联》获《携手共建和谐北京书画展》书法三等奖

2004年《书法作品》获曼谷《当代国际水墨名家墨迹作品展》银奖

2005年 获《首届中国书画家走进黄河口邀请展》优秀奖

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上市艺术家”

2008年 国画《新日初升》入展《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

2008年获《中国力量时代优秀艺术家称号》

2010年国画《故乡的小河》入选《201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获“心系玉树 大爱无疆 ”《扶残助残贡献奖》

2011年获“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法家”称号

2011年国画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典籍

2013年 参加“母爱大如天、书画传真情”,为雅安灾区母亲义捐义卖活动(四川),

2013年获第八届中原民间艺术节“梦想成真”书画邀请展一等奖

2014年《清风徐来》全国扇面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4年书法《甲午迎春书画展》参展并入编《大家学书》作品集

2015年国画《月是故乡明》入展《月满中秋》口子窖杯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安徽)

2016年国画入展《文心雅集》中外名人书画小品邀请展

2017年书画作品“丁酉年中国邮政有奖贺年明信片”发行

2017年7月在北京红博馆参加《澄怀味像》当代名家作品邀请展(10人书画联展)

2017年6月国画《幽谷清气》入展《盛政经典 翰墨华珍》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系列作品展并入编作品集

2017年11月国画入展《一带一路,大美中国》中国当代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7年书法入编《中华名联大观》(五卷本)典籍

2018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万福送万家》书写活动(写福字)

2018年书画作品《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中国珍藏邮册出版发行(北京)

2018年国画《杏花春雨江南》入展“水墨雅集当代名家作品展”(济南)

2019年书法入编《唐诗千首》1-5卷

2020年11月在山东滨州家乡成功举办“故乡情 黄河韵”—刘振江书画展展出110多幅作品。

部分艺术点评:

程振国(著名山水画家)

振江喜画山水,这些年不断钻研,辛勤耕耘,临池不辍,多访名家求艺,先后到军艺美术系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技艺又进,作品多次参加全军、全国大展并获奖,其书法作品入刻多处碑林,可谓成绩斐然。

观振江的画犹如置身在一个清新雄秀,幽雅天成的世界里。他追求壮美、清秀,其作品可谓雅俗共赏。读他的画有真情、有气势,博采众长、别具一格。 既有北方山水的浑厚雄健又有长江三峡的壮美秀丽。在他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大西北的广袤、原始和太行山的淳朴、苍茫。有大开大合,雄伟粗犷的幽壑群峰,也有江南水乡秀美清幽的小桥流水。不同的作品能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享受,画风抒情,典雅温馨,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真切感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观振江的书法,不拘旧法,笔随情走,韵致天成。反映了他对书法规律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的感悟。书法艺术讲功力,讲学养,讲趣味,讲气质。他认为书法必须遵循“传统”,传统是本,是规矩、是规范。要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创新,“笔墨当随时代”。强调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因素对书法作品的渗透和影响。追求率真、自然、优美、清劲的审美理念。90年代初他为《解放军画报》书写标题4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受好评。他的字大多以灵动舒展、雅致精美见长。其中也融注着魏晋书风的金石之气,天然凝重、遒劲生动、令人肃然而心悦。他爱好广泛,兴趣多样,对古典文学、诗歌散文,天文地理、民俗风情、书画摄影、装帧设计、戏曲曲艺、古董收藏等方面都有涉猎,他戏称自己是“杂家”。他从小喜欢作文,80年代他参加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的学习,奠定了文字基础,以后又从事编辑工作,曾发表过多篇散文、诗歌并获奖,他还是北京音乐发烧友俱乐部的成员。

李力生(著名书法家)

几年来,刘振江默默耕耘,为《解放军画报》写了很多精彩的标题字,受到读者的好评。他的书法风格与成就,无须我多说,其书法显然是承颜、柳及怀素、孙过庭一派,笔墨与结构间渗透出北魏墓志造像的粗犷精秀风韵,因此,他的作品显得既雄厚古朴又清雅洒脱。

张德宽(著名书法家)

振江是我的老战友,他多方学艺,手摹心追,勤奋刻苦,谦虚谨慎,对书画艺术很执著。聊起书法,说如何放松、写活、闲适、健身,他淡淡一笑道,玩呗。一个“玩”字说出他写书法之精髓。可见,世间富贵易得,而最难得的是一份闲适的心境。振江生性淡定,不畏权贵,一身正气,不溜须拍马。观振江的字,不拘陈法,娴熟韵致,结体参差,苍劲有力,风格独特。

潇雨(艺术评论家)

刘振江常说,我不聪明,我靠的是笨鸟先飞,笨鸟多飞。“天道酬勤”,他的艺术成绩是勤奋铸就的,近年来他取得的成绩再次印证这一真理。

刘振江画山水,通常喜欢画两类题材,一类是苍茫雄厚类,如长江三峡、太行风情等,郁郁葱葱,雄浑壮美,点染皴擦,在不厌其烦的积墨中造境,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体现出这个山东汉子骨子里的朴实和厚道;另一类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淡墨淡彩勾勒出幽远宁静的意蕴,清新雅致,婉约舒缓,使观者有心旷神怡之感,寄托了画家对艺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中国收藏》编辑部

刘振江的书画作品具有极强的书卷气、文人气、艺术气。其书法流婉灵动而不失沉厚,清健飘逸而不失拙雅,线条遒美,笔底生风,耐人寻味,雅逸非常。构成了刘振江艺术世界里一段美妙而和谐的动人旋律。

朱铁力(《书画研究》编辑部)

在我认识的书画家中,刘振江是一位为人朴实谦和,治学严谨且在艺术上多才多艺的高手。几十年来辛勤耕耘,潜心传统,勤于思考,临池不辍,广取博采,不断拓展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作品多次入展全军、全国大展并获奖。纵观他的作品大都笔墨苍秀、典雅清新,雅俗共赏,这和他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素养是分不开的。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书画活动,为灾区捐赠多件书画作品,奉献爱心。人品、画品,令人敬佩。凡此种种,才能使作品高雅,作品高雅乃人之高雅,作品可赏,人可交。

熊蔓菊(艺术评论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刘振江就以一手漂亮的行草书享誉书坛。其书风清新隽雅,法度严谨,笔墨苍润劲道,。近年来,刘振江又对怀素“小草”用功尤勤,他觉得“小草”更适合自己的性情和喜好,严谨耐看,规范内美,奔放却不张狂,舒美而不肆意,体现了书家的雅兴和品位。他师古不泥古,在章法布局上他有意借鉴姊妹艺术的营养以求变化,吸收音乐的节奏旋律和绘画的构成元素,利用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长短,制造出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苍劲雄厚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刘振江自撰联所言,“将浓遂枯虚实苍秀,带燥方润藏露参差”。

笔苍随情走 墨润自天成——访书画家刘振江先生

文/朱铁力“书画研究”编辑

在我认识的书画家中,刘振江是一位为人朴实谦和,治学严谨且在艺术上多才多艺的高手。他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艺术气质和素养,几十年来辛勤耕耘,临池不辍,广取博采,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全军大展并获奖。他潜心传统书画,汲取众家之长,勤于思考,懂得扬弃,心摹手追,使自己的笔墨有了更精进之喜。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书画活动,为灾区捐赠多件书画作品,奉献爱心。人品、画品,令人敬佩。

刘振江1952年1月出生在山东滨州一个农民家庭,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清贫,物资缺乏,文化落后,少年时代的他对写写画画特别有兴趣,农村集市上的年画、小人书,都是他的启蒙老师和临摹教材。乡下条件差,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在木板上画。刘振江的父亲是个兽医,算是个“文化人”,受家庭的影响,耳濡目染,刘振江对练习书法很感兴趣,那时农村没有电灯,晚上他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练习写大字常常到深夜,有时不小心头发就被灯火燎焦。经过几年的练习,刘振江的毛笔字已写得有模有样了,受到学校老师和乡亲们的赞扬。1966年,刘振江进入山东滨县一中学习,家里没有像样的大桌,就在一个矮腿饭桌上画,由于桌上的木板不平,作画时必须不断挪动画纸,他还用牙膏代替过白颜料。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刘振江画了大量的宣传画、素描、剪纸等“红色作品”。1969年冬,刘振江应征入伍,当接兵的连长看到贴满了墙的“马、恩、列、斯、毛”的画像、书法、剪纸等时,顿时惊呆了,他赞叹道:我接过很多地方的兵,还没见过这么痴迷写字画画的人呢!后来,刘振江当了一名通信兵,紧张繁忙的军营生活和夜以继日的通信值勤,刘振江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连队的黑板报、墙报、战士园地、宣传橱窗,都是他施展才华的好天地。1975年,通信兵组织美术创作集训班,刘振江作为部队的美术骨干被抽调到西安参加集训,担任教学的是西安美院的杨国光老师和陈光健老师,3个多月的集训,不仅使刘振江在美术知识、美术理论等方面大开眼界,在绘画技巧上也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他创作了中国画《西沙报捷》入选了全军美展。让刘振江收获最大的是,杨老师为人谦和,不善言辞,凡事认真的态度深深影响着他。杨老师淡泊名利,治学严谨,满腹经纶但不显山露水,他的速写、素描画得精准却从不张扬,令人叹服。刘振江牢记老师的教诲:“人品不高画品亦不高,学画首先学做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这些从没听说过的话语看似平常,却包含着很深的哲理,杨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刘振江终身受益。

80年代初刘振江开始学习中国山水画,他利用晚上时间骑着自行车到“西单夜校”自费学习,从临摹芥子园入手,临摹了大量的古代优秀山水技法。1985年创作了《幽谷雄姿》获通信兵“军地两用人才书画比赛”一等奖。之后又结识了吴悦石、刘怀山、程振国先生,受益匪浅。1989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后又转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先后得到刘大为、吴必端、钱绍武、韩国臻等老师的亲授,技艺又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道出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艺术创作的规律。刘振江深入太行山区写生住在老乡家半个多月,创作六尺四条屏《老区风情》入展全军美展,他还以太行山“王莽岭”为素材创作巨幅国画《山岳图》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刘振江喜欢画峡江、长江三峡,观他的画犹如置身在画中。他画峡江追求壮美雄强的气势,笔墨浑厚,以势取胜。他认为一幅山水画,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不只是画家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写,而是画家用笔墨诉说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出自己内心对大自然的真切感悟。他装游长江三峡,画了厚厚的一本速写,归来后创作巨幅国画《峡江图》410x136cm,此画由夏湘平先生题字,被北京前门烤鸭店陈列、收藏。1990年刘振江调入《通信战士》杂志社任美术编辑,应著名书法家李力生约稿,开始为《解放军画报》书写书法标题,由于刘振江的字苍劲有力,雅俗共赏而深受全军官兵的喜爱,这一约就是4年,他为《解放军画报》写书法标题200多条。那期间,全国各大报刊、军内外杂志发表了他许多书法作品。一位空军某部的知名作家写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是“劲旅驰骋向天涯”,在出版前特别要求刘振江为他书写标题,并表示稿费从优。李力生先生对刘振江的字赞赏有加,专门给予评价:“几年来,刘振江默默耕耘,为《解放军画报》写了很多精彩的标题字,受到读者的好评。他的书法成就无须我多说,其书法显然是承颜、柳及怀素一派,笔墨与结构间渗透出北魏墓志造像的粗犷精秀风韵,因此,他的作品显得既雄厚古朴又清雅洒脱”。刘振江的书法作品1999年获北京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书法二等奖,2004年获曼谷“当代水墨名家墨迹作品展”银奖。近年来他又对怀素小草用功尤勤,在章法安排上借鉴美术、构成的元素进行尝试,他利用大字小字的悬殊、墨色的浓和淡、苍和润变化、布局疏和密的对比,大胆留白,有意造险,追求黑白灰红(先用淡墨写,再写浓墨,盖印章)的层次效果,使作品增添了新的趣味,清雅别致,新意迭出。正像刘振江自己撰写过一幅对联:“将浓遂枯虚实苍秀,带燥方润藏露参差”,此联道出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他师古不泥古,用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笔随情走,使作品灵秀天成,风格独特。

刘振江戏称自己是个“杂家”,他在古典文学、诗歌散文、天文地理、民俗风情、古典音乐,书画摄影、装帧设计、戏曲曲艺、收藏鉴赏等领域都有所涉猎。“书画同源”,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其他姊妹艺术的营养对他的书画创作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高水准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使作品常新、有内涵、有品位。纵观他的作品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大都笔墨苍秀、典雅清新,这和他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素养是分不开的。在表现作品的同时,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意境和精神,凡此种种,才能使作品高雅,作品高雅乃人之高雅,如此作品可赏,人可交。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