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追风怪谈
编辑 |追风怪谈
前言近日,菏泽耗资十亿宣传大半年的“牡丹节”频频登上热搜,可话题内容却不是牡丹的国色天香或景区的游人如织,而是一碗价值十五元的变质凉皮。
曹州牡丹园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牡丹主题公园,此次牡丹节更是山东菏泽政府耗资十亿打造的文旅项目。每年的四到五月,曹州牡丹园都会举办盛大的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欣赏牡丹之美。
可当地政府估计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本次花费十亿竭力宣传的旅游胜地,居然被一碗十五元的凉皮搞臭了名声。网友们在了解了“凉皮事件”的来龙去脉后,纷纷表示“果断放弃菏泽的旅游计划”“五一原本要去这里玩的,还是换个地方吧”。
牡丹园的“变质凉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竟引得全国人民指摘?
这件事又给各地的文旅事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一、十亿的牡丹节和十五元的变质凉皮有人说,世人只知洛阳牡丹国色天香,却不知菏泽牡丹也是一绝。为了展示菏泽的牡丹文化和产业,当地政府特意斥巨资打造了一座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牡丹主题公园——曹州牡丹园,并在每年的牡丹花期举办盛大的牡丹主题文化节。
据了解,当地政府为此次的牡丹主题文化活动共花费了10亿元来宣传造势,可谓为本地的文旅事业发展付出极大的努力。然而谁曾想,十亿的广告宣传没能让牡丹园火遍全国,一碗十五元的凉皮倒是让菏泽牡丹人尽皆知。如今,无论是“山东菏泽”还是“曹州牡丹”,这些周边关键词是热搜也上了,知名度也有了,但这“名”和菏泽的预期相比,可就相去甚远了。
4月13日,短视频平台上一则主题为“在景区内买到的凉皮变了味”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视频的作者王女士是菏泽牡丹园的一名游客。王女士在视频中表示,当日她在牡丹园游玩时,在景区内的一家小吃店购买了一份价格为15元的凉皮。正当她打开包装准备好好享受美味的时候,却闻到了一阵令人不适的酸臭味。
在确认是凉皮已经变质才发出的酸味后,王女士拿着凉皮回去找商家维权,要求退款。然而,拥有确凿证据的王女士却没能得到她应有的权益。该店家强硬地表示,退钱是绝不可能的,最多换成店内其他等价的商品。
当时在无奈之下,王女士只能接受了店家的要求,将凉皮换成了小吃店内三个单价五元的烧饼。
但王女士之后越想越不对劲,要求变质食物退款是她作为消费者应有的权益,而卖家拒绝退款、只能交换等价商品的行为属于强买强卖,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随后,王女士拨通了12315,决定找相关部门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接线人员的指引下,王女士来到了园区内的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并与两名执法人员一起,再次前往售有变质凉皮的店铺。工作人员到店后检查了店内的其他商品,发现店内的凉皮确实已经变了质。
执法人员当即向店家表示她所售的食品确实有质量问题,可店里那位之前表示拒不退款的老板在面对工作人员时态度还是很强硬,甚至更为恶劣。这次,老板直接翻脸不认账,直言自己的凉皮根本没有问题,甚至对正在举手机拍摄的王女士破口大骂。
“就TM你娇贵啊?别人都没说就你有问题?”
“退款是不可能退款的。”
“你要告就告去呗大不了我店不开了!”
随着这位小吃店老板辱骂的声音越来越高,店门口聚集的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不少群众纷纷打开相机记录这个“热闹场面”。可店主的态度愈发嚣张,不仅辱骂王女士,而且开始阻挠拍摄的围观群众——
“拍什么拍,要是你把我录上去,不管怎样我都会找到你,跑不了你一点儿,我看看你能有什么能耐。”
可见,即使有执法人员在场,店主的“无法无天”也还是没有半分收敛。而面对如此“猖狂”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当场的两位执法人员竟也没有任何作为,反而站在店主两边,神似一左一右两位“护法”,不知是来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还是庇护不法商家的侵权行为。
最后,或许是眼看着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事情再闹大下去恐怕不好收场,执法人员终于有了些许“表示”——让店员给王女士退了十五元。但实际上,按照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向消费者出售变质食品的商家完全有责任按照食品购买价十倍或消费者损失三倍的标准,向消费者提供赔偿。
饶是这样还不足够,在王女士再三退让,接受十五元的退款并离开店铺后,店老板依旧不依不饶,追出店门冲着王女士继续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令人不忍耳闻。
事后,王女士将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曝光了该商家的不法行径和恶劣态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们在看完视频后,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卖变质食品态度还这么猖狂,什么来路啊?”
“旁边那两个工作人员都被她吓住了似的。”
“花了10亿打的广告!被十五块的凉皮盖过去了。”
视频在网上疯传,“变质凉皮”事件愈演愈烈,舆论不断发酵,眼看着自己斥巨资宣传的文旅项目就要栽在一个不讲理的商家手里,景区终于出面回应了。
景区声称,涉事店铺各种许可证都是齐备的,且事发当天景区相关部门就已经将店内的食品送去检验了,目前还在等待结果。而且,尽管当前还未能确定店内销售的是否为变质食品,但由于商家态度太过恶劣,目前已被园区封禁。
随后,又有景区内的员工表示,该店家只租了为期一个月的店面,本就没有打算长做。或许这也是该店家态度恶劣、气焰嚣张的原因之一。而该景区解决事件所采用的“一关了事”也令网友们十分不满,认为景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淄博烧烤刷屏网络:全靠同行衬托同是山东重要的文旅名片,曹州的牡丹被一碗凉皮浇得透心凉,而淄博的烧烤热度却丝毫未减,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卡游客络绎不绝。看着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许多网友表示:“全都是靠同行衬托。”
淄博烧烤究竟是怎么火出圈的?
事情还要从今年的三月初说起。拜“种草效应”所赐,淄博烧烤在多位博主发视频宣传后,凭借着“烧烤三件套”成功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引发了一阵“打卡热潮”。而前来打卡的,多是周边城市的大学生们。对此,平台上有爆款评论曾言:“一车厢全是大学生,空气中都是孜然味儿。”
大学生们对淄博烧烤的热情实在是难以估量的。有人说:“他们宁愿买站票站着一路去淄博,甚至上车后再补票,也要过去吃烧烤。”不仅如此,从他们拍摄分享的打卡视频中可以看出,这群大学生在去往烧烤摊的路上,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练习“撸串手势”。
有网友曾在这波打卡热潮中分享了自己的烧烤经历:“特意选了一家看起来热度没那么高的馆子,可是客人还是太多了。排座位排了一个小时,坐下后又等了半个小时,才终于上了第一盘凉菜,再过一个半小时才上牛肉串。店里的老板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来不及串串。”
面对一窝蜂涌入淄博烧烤店的游客,山东也火速拿出了他们好客的热情——
当地官方特意整理出了淄博的“烧烤路线”,供游客们参考,还特意为大家额外增加了二十多条烧烤公交专线,从火车站直达烧烤店。当地人民也开始自发地呼吁“把吃的机会让给游客”,将“好客山东”展现到了极致。
更有山东领导直言:“谁砸了我们的锅就砸谁的碗,谁也不能坏了淄博的名声。”足以体现淄博对于文旅建设发展的重视。
随后,当地政府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宣传机会,坦言“要抓住此次烧烤火爆契机”,打造一张独特的文旅名片,宣布将于五月风举办“淄博烧烤节”,将3月至11月定为“烧烤季”。
从三月份突然走红到现在,淄博烧烤热度依然居高不下,且在如此高的客流下,并没有曝出任何一例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如此,在此期间,曾有网红博主应广大网友的要求,随机进入十家烧烤店消费,调查是否有缺斤短两的情况,结果令人大为惊喜:小到路边摊贩,大到各路店家,都完全没有出现少秤情况。
由此可见,当地的人民真是把“实诚”刻进了骨子里。网友们对此纷纷感叹:“‘活该’淄博烧烤火出圈!”
笔者认为文旅事业是指以文化和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文旅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功能,能够传播文化信息、提升国家形象、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等。近期发生在山东省的两起与美食相关的网络热点事件——“淄博烧烤刷屏网络”和“曹州牡丹节凉皮事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文旅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淄博烧烤刷屏网络”是一种正面的文化旅游营销,展示了淄博市以地方特色美食为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据报道,2021年国庆节期间,淄博市接待游客达到1018.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9亿元,同比增长23.5%。这些数据说明,淄博市通过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媒体渠道、政策措施等手段,将淄博烧烤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品尝美食、体验文化、感受风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
“曹州牡丹节凉皮事件”是一起负面的食品安全纠纷,暴露了部分地区在文化和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该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谴责和舆论关注。这些问题说明,部分地区在文化和旅游管理中缺乏规范、监督、服务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导致了文化和旅游产品质量低下、市场秩序混乱、消费者权益受损等现象,对当地文化和旅游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从以上两起事件可以看出,我国文旅事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也面临着正确导向、高质量、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