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特朗普还在不断离谱地加征天价关税,希望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美国,以缩小对华逆差。
不过这个愿望似乎很难实现。因为即使中国输美商品规模因关税之限而大幅缩减,但如果美国输华商品同样大减,一来一回之后,逆差未必就能缩小太多。
而且这还没有算上经过这次贸易战后,很多企业转向转口贸易或海外设基地的情形。所以特朗普的账只算了一头,也没考虑到全局性和动态变化的影响。
再回到说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的依赖度,我们可以具体来看下输华商品的构成情况。
中美贸易逆差:产品结构差异引起的失衡
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
中国对美出口:5,246.56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14.6%),增长4.9%;
中国自美进口:1,636.24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6.3%),下降0.1%;
贸易顺差:3,610亿美元,占中国总顺差的36.4%。
从数据来看,中美贸易的进出口之差确实比较显著。而从贸易结构来看,这种不平衡似乎也具有必然性。
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以消费电子等机电类产品,纺织、家具与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充沛的产能基础,让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占据当地市场的主要份额,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替代(因而消费电子产品输美“对等关税”得到豁免)。
美国输华商品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但限制较多
再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产品的主要门类。
第一大门类自然是高端半导体、机械、民用飞机等领域的产品。特朗普嚷嚷着要制造业回归美国,但其实美国本土的高端制造从来就没有落后过。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端集成电路/芯片508亿美元、半导体设备与零部件 45亿美元、发动机及零部件约75亿美元、民用飞机及零部件52亿美元、电动汽车与音响设备153亿美元,充分反映美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
但实际上在高端芯片(如英伟达GPU)、军工等产品方面,美国仍然对中国采取封锁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让美国对华出口额受到限制。
而中国对这类产品其实拥有非常大的需求,中国目前仍在高端芯片、涡轮发动机等领域主要依赖美国进口。换言之,很多高端产品是美国不愿意卖,而不是中国不愿意买,然后回头又说中国造成逆差。
对于这类高端制造产品,虽然中国近些年在国产替代方面进展迅速,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替代美国进口。好在即使关税加征,中国仍有一些“零关税”或转口通道可以实现进口。
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占比约4成
除了高端制造类产品,农产品和能源产品也在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占比约4成)。这源于美国作为农业大国和“页岩气革命”后成为能源大国的优势。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338亿美元,肉类与棉花60.5亿美元;液化天然气24亿美元,原油与丙烷/丁烷177亿美元(占中国相关能源进口的约50%)。
与芯片等高端制造产品不同,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稀缺性就要弱化很多,最多也就是一些价格和品质上的差异。
中国最近也已经开始通过取消美国牛肉进口配额,转向巴西进口大豆等方式,反击美国关税大棒。这或许也是未来关税谈判的重要筹码。
对美国而言,对华60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出口,数额不算大也不算小,特别是还涉及特朗普“票仓”的产业和经济,因此也不敢大意。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兜售这类产品,以应对中国的限购。
应该说,中美两国的产业其实互补性很强,双边贸易自由发展确实也是互惠互利的,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与中国闹僵以及强行与中国进行贸易脱钩,确实是损人不利己的。
中国人现在想赚美国人的钱,赚不到啦,出口的多,进口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