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土耳其姑娘远嫁中国,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为姐姐的来访泛起了涟漪。
姐姐的到来,不是为了分享喜悦,而是充满了担忧和心疼。
一句“中国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让原本幸福的妹妹陷入了迷茫。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跨越文化差异的姐妹,对“幸福”又有着怎样的理解?
故事的开端,要从土耳其一个贫穷的小镇说起。
年轻的张鹏对雕刻艺术品情有独钟,一次旅行中,他来到小镇庙会,寻找心仪的物件。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张鹏在一个摊位前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就在他起身离开时,不小心踩到了摊主姑娘的衣服,姑娘向后倒去,张鹏下意识地伸手去扶。
这一扶,却在当地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按照当地的习俗,未婚女子被男子触碰,会被视为不洁。
触碰西琳的张鹏,要么迎娶她,要么看着她被族人惩罚。
目睹西琳被祖母毒打,张鹏最终选择了娶她,用6万元“彩礼”换取了西琳的自由。
婚后,张鹏坦诚地告诉西琳,如果她想离开,他不会阻拦。
西琳泪如雨下,反问张鹏是不是后悔娶了她。
张鹏最终带着西琳回到了中国。
初到中国,西琳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张鹏耐心地教她使用各种家用电器,西琳也像田螺姑娘一样,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天张鹏回家,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换下的衣服也总是干净整洁地摆放在衣柜里。
两年的时间,西琳不仅住进了张鹏的家,也走进了他的心里。
两年后,西琳的祖母去世了。
她不愿回到那个伤心地,张鹏也尊重她的选择。
西琳的姐姐西娜料理完祖母的后事后,便来到了中国看望妹妹。
久别重逢的姐妹俩,起初沉浸在喜悦之中。
西娜看到西琳变得更加漂亮,也感到欣慰。
晚上,西琳带着姐姐去夜市吃烧烤。
当西娜看到一粒粒串在签子上的玉米时,她震惊了,误以为这里的人都很穷,甚至问西琳:“你们这里的人都是很穷吗?
”西琳哭笑不得地解释,并催促姐姐吃肉。
晚餐还没结束,张鹏的电话打断了姐妹俩的谈话。
一批货到了,需要西琳回家帮忙。
回到家,西琳和西娜一起帮工人卸货,西琳还给工人师傅递上几百元,请他们喝点酒。
西娜看着妹妹忙碌的身影,心疼地问起她的日常生活。
西琳告诉姐姐,张鹏开了个小超市,她每天都在超市帮忙,搬货、收银、补货、拖地,一刻也闲不下来。
听完妹妹的描述,西娜心疼地抱住她,觉得妹妹在中国的生活太苦了,甚至比在土耳其还要辛苦百倍。
西琳安慰姐姐,她所看到的只是生活的一面,并表示自己在中国过得很好。
她打算第二天带姐姐去店里看看,或者出去逛逛街,好让姐姐改变对她的生活现状的误解。
西琳的中国生活,在姐姐眼中是“苦不堪言”,而她自己却觉得幸福满满。
这究竟是姐姐的误解,还是妹妹的自我安慰?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幸福”的定义也截然不同。
那么,你认为西琳在中国的生活究竟是苦还是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