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节选】《识破天经》老子的前言

妍春聊文化 2024-06-07 05:55:59
老子道德经是老子家族上万年传承的序言,或者是其理论部分。而道德经的前三章是这个序言的序言。 老子道德经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前三章就是最完美最简洁地表述这个思想体系的整体体系。 老子道德经前三章这个序言,最完美最完整地阐述了老子道德经的世界观宇宙观认识论文明观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未来观。 人类认知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道可道,非常道:这个世界(The World)是可知的。(这个世界也就是The World,是包括但不限于人类目前以及未来确知的一切存在。大抵可以划分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自身产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类个体所构成群体的人类社会或称人类文明),尽管我们现在对它所知甚少,但大概知道它是全息的多元的多维的平行的无数时空构成的集合体。 这些认知是可以表述的。人类对The World的所有认知,均可以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所有定义定理公式方程式及其非语言类的音乐舞蹈绘画甚至包括形体表情眼神在内的所有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对人类对The世界的认知表达。 这些表述永远不会是The world的真正本质。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类表达出来的就是人类的认知,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而人类认知的对象,也就是被人类认知的客体本身则属于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范畴,无论客体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社会的,都是客体都不是主体所产生的意识。 人类认知的起点和最小单位:名可名,非常名人类对The World的认知是从命名一个事物开始的。这世界,The World。 人类对一个具体事物的称呼。也就是对这一事物的命名。命名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事物下定义。定义一个事物的类别属性来龙去脉,就是人类对这个事物的认知。 概念是人类对The Would的认知的最小单元。名称很多时候就是概念,尤其是伟大的汉语言icon文字来说。人类为事物起名并决定用一个图画一般的文字去表示它,这个过程就是人类的认知过程。 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概念。这个过程也是人类认识The世界的开始。人类整体经历了这个过程产生思维、语言还有文字。人类的个体的认知过程也是大致一样的,只不过更多地开源于学习,自我习得,自我感悟的相对要少一些。 人类的这个认知过程的结果很严重,严重到他甚至在客观真实的世界重新建造了一个思想的精神世界,而且每时每刻都在试图不断地完善它,甚至追求无限接近无限准确地反映真实的客观的The世界。 名称,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称呼,永远不可能是被我们称呼的事物的本身。概念,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定义,人类认知的最小单位,构建人类思想大厦的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材料砖头,永远也不icon可能是被我们定义的那个事物本身。 也就是说,人类用思维、心智、灵性所构建的思想体系,精神世界,灵性时空,永远不可能绝对意义上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这世界。 简言之,精神世界永远不可能等同于物质世界。 01+0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世界的本质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不可能是绝对终极本质的本身,就好像人类可以给天下万事万物起名字,但是名字永远不可能是那个被我们称谓的事物的客观存在本身。如同“牛”这个概念,和无数活生生吃草喂奶耕地的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第一句,第二句,可以单独成立,单独理解,都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的重要的构建或构件。 他们又是可以连在一起来理解。第二句可以看作第一句的补充状语,举例说明,就好比。也就是说,第一句为主,第二句为从。 世界的本质,人类的认知,以及人类认知的表达,这是一直困扰人类的重大的基础的问题,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是人类最顶级的思想者共同探讨的问题,整个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人类似乎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就是语言哲学的兴起和长盛不衰,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语言哲学讨论的核心本质就是人类能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知。但是,很遗憾知道今天人类对这个哲学的最基础的问题的解答依然是莫衷一是。 也可以看成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论述。 这世界的起源就是被我们定义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类对The世界的认知,也就是世界观,之起源。说白了,The世界哪来的? The世界“来自于”我们的这两个定义:我们把The World形成之前定义为无。我们把The World诞生之后定义为有。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定义“无”和“有”,来定义The世界的起源。 The世界上本没有小六子,这就是无。无就是这世界开始孕育之前。后来,有了小六子,这就是有,有就是The世界出生之后。 小六子是这样,The世界也是这样。 无中生有。 搞清楚无与有的关系,就等于认识到了The World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及其全部过程的全部信息。 透过现象看本质: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哲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搞清楚人和人类与The World的关系问题。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主体&本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认知过程中,首先要正确滴确立人类自身的角色,不仅是主体&本体这样简单,人类与认知对象之间,人类不仅是观察者又是The World的一部分,也就是被观察者。 所以,经常主动地将人类自身定义为单纯的观察者更容易观察到乃至认清楚The World的内在本质。 但是即使做到了一个单纯的观察者也未必就能认识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因为观察者实际上每时每刻无处不在地影响着被观察者,所以不带主观意志的观察者身份是做到客观准确滴认知世界的基本前提。 而不能主动地经常做到这一点,也往往只能观察到The World的在外的现象,甚至被表象所欺骗。 不过,这一句也是上一句的,举例说明。“名可名,非常名”是说,我们人类可以定义这世界的事物,但我们的这个定义永远不可能是被我们定义的那个事物本身。 因为所谓定义或者概念,不是语言,就是文字,形式呈现的都是我们认知的成果,只存在于人类的意识,是名副其实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无,作为人类所定义形成的一个概念,永远不可能是宇宙时空天地形成之前的那个无处不在的“无”本身。 有,亦然。有就是一个字,就是存在于人类意识状态的一个概念,是精神世界的存在,所以他们可能是被我们人类定的这世界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本身。 事物本身的不同规定性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所谓本质和现象是The World的同一存在的两个方面。内在本质规定性,简称之就是本质,本质特征,本质规定性。 而现象或称表象,就是表面现象,或是内在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存在方式,或者就是假象,就是为了掩盖内在本质特征而存在,而表现出来欺骗食物链上游的敌人或者其他潜在的伤害者,这样也就间接欺骗了后来的观察者人类。 这个所谓“一体两面”的实质有都是一样的,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知——犹如我们看到的The World实际上只是它在我们认知模式中的成像而已。 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是如“认知光线之投影”,在外的本质规定性也是我们“认知光线的投影”,只是,有些表象也就是事物本质的在外规定性,有些表象也是假象,是专门为了掩盖事物本质的现象。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人类能不能认识The World的关键因素之重要的基础。 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就如同人类是用眼睛观察客观世界诸般事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是一样的。这里的观察,也是包括且不限于人类的视觉系统在内的眼耳鼻舌身五感和思维,神志,灵性等感知思维情感灵性系统所构建的思想体系,精神世界,灵性时空的一切获得手段和方法。 这个过程和方法,就类似于光的成像原理和都可以简化为这样类似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和这些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一举成功的都需要一个“看了又看,试了又试,做了又做,想了又想,玄了又玄”的反复艰难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才有可能抵达揭开The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大门。 The世界,庞大复杂充满了变化,所以这是非常考验人类认知手段和心智状态的。也就是说,人类整体能不能最终揭开The世界无限终极绝对纯粹本质的秘密最终取决于人类是不是采取了正确的合适的方法和端正的心态。 对于人类个体来说也是同样。因为人类最终能不能取决于人类是不是有一个个体最终完成这一过程而登上巅峰。 一定会有这样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个体,那个代表人类完成人类终极使命的个体。 人类最终的目标也应该是道德经的目标,求真,唯美,向善:天下皆知,真之为真,斯真不真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美不美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善已。The World大抵可以分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主观存在的精神世界和人类自己组建起来的人类社会三种存在方式。 所以,以上一至六点都是针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探索认识,其核心目标是求真:追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真相。 追求真相和追求真相的过程一样,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的。尽管最终极意义上真相永远不可能为不知道真相的人所知。但追求真相的过程是唯一可以知道真相的途径而且是方法。 对于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我们认知的目标就应该是唯美。但美是主观介之于客观之间的存在,所以,唯美就是我们认知的目标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人类对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会有唯美至美的追求?这是解开人性秘密也就是真相的关键。 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来说,本没有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对于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却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善恶之别。于是。由人类继续客观物质世界而构建的人类社会或称人类文明也有了一个奇异的特征。 这就是善恶之别。于是,善恶又变成了基于客观物质,同时又基于人类好恶所形成的。总体上是基于大多数原则,而实际上每个人的主观判断都是不同的。 求真而不得,唯美而无语,向善达至善,是人类整体而言的窘态。但圣人追求的是更好的境界,至真,至美,至善。 即是世界的基本结构也是人类解析这世界的基本思维方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故,由此可以看出The World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它的艰巨性,需要人类在思辨层面上遵循着以下六条基本规则,更在于其总体上的灵活运用。 生-成:发生,出生,经过成长,发展变化到成熟,成功的全过程。 形-倾:形式,外形,在外形象,显性,是非曲直,家长里短,恩怨情仇,都是相互显性的,相互比较才能相互展示其不同的长或者短,是或者非。 至于水平高下,怎样评判?相倾,趋同的,趋向一致的。即外在的形式彰显个性化,特殊性,内在的本质是趋向同一的一致的。 和-随:和,和谐统一,协调一致。随,跟随,相互跟随,因为相倾所以相和,因为相和所以相随。所有事物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变化过程。事物的表象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都想着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也就是特殊性。 然而,其内在本质却是趋同的……所以这是一套全逻辑的思维模型。 一,甲是甲, 二,这就意味着,甲不是乙。 三,乙是乙, 四,同样决定了,乙不是甲。 五,但是,甲中可能有乙的因素, 六,同样,乙中也可能有甲的元素。 七,也就是说,甲有可能变成乙。 八,同样而言,乙也有可能变成甲。 九,甲变成了乙,甲就是乙。 十,乙变成了甲,乙就是甲。 十一,既然甲已经都是乙了,那么,甲就已经不是甲了。 十二,同样,乙已经是甲了,那么,乙就已经不是乙了。 全逻辑思维是由于这世界的基本结构决定的,而不是人类臆想出来的:故一,二,三,四,五,六,恒也!因为人类要求真,所以必须要一二三四五六。因为人类要唯美,所以必须要一二三四五六。因为人类要向善,所以必须要一二三四五六。 我给一二三四五六起了一个名字“全逻辑思维”,所以,就变成了—— 因为人类要追求真理或者真相,而且这个过程很艰辛,所以必须拥有或使用全逻辑思维。因为人类要追求完美圆满,而且这个目标几乎就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必须拥有或使用全逻辑思维。因为人类要追求至善的结局,而且这个结局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必须拥有或使用全逻辑思维。 备注,①这是道德经最长的句子。如果加上前面的三句,那就是记录了。 ②尽管这还是导论序言,可以简单地罗列基本观点。但是老子自然展示出其内在的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前面,已经有一个故——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 天下皆知,真之为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 故,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不解释这两个“故”的逻辑关系,怎么会自以为看懂了道德经呢? 圣人之道的核心内容只有两条: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就是圣人之道的两条基本原则,无为主义和无言之教。 人类在The World面前,特别是在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面前,能什么也不做尽量什么也不要做,如果做不到什么也不做而确实需要做点什么那就尽量少做。这就是无为主义。是圣人之道的核心本质,主要原则。 这就是圣人之道的两条根本原则,无为主义和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的本质就是人类在认知The World的整个过程中,能不使用语言尽量不要使用语言,更别说所谓文字了(虽然华虞文字最大程度上反映了The World真实存在)。 这就是无言之教的最好原则和本质认知,因为文字实际上是无法真正准确地表述世界的本质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的绝对终极无限永恒纯粹的,语言也不能。 因为人类对The世界的认知,只能是体验的感悟的超验的,也就是全息全逻辑超科学的。因为还没有任何一种用语言思维的底层逻辑可以准确地表达The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语言-文字本不是最好的载体,而唯有身体力行地修炼。 这就是圣人之道的两条根本原则。 附:老子超科学:不言之教建立伟大的认知体系 读后感,读老子道德经,读华虞哲学导论,之读后感。本文这一次对“无言之教”的理解已经透彻明了了。我也算大彻大悟了一次。不禁在心里惊呼:原来是这样啊。 圣人之道有两项基本原则,无为主义and不言之教。这里单说“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的意思深邃而复杂。不言之教,表面意思就是强调“身教,行教,神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行教,就是身体力行。神教,就是精神心灵层面的直接交流。 由此可见所谓教:教化。交流,教育,点化,包含着传承,教导,培育,可以依次这样排列: 读书(书教) 言教(面命耳提,循序善诱,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身教,亲身实践,作出榜样, 历教,长期的坚守历程证明, 神教,神交,精神-心灵-灵性层面的交流,交往。 言教重于书教。 身教重于言教。 历教重于身教。 神教重于历教。 但这些都是其表面字面的意思都属于书教。 老子在这里的“不言之教”的完整意思,包括上述第一层。还有下述第二层。 人类对The世界对宇宙对终极本质的认知是不能用语言更不能用文字表述的,也就是开头第一句话讲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可以说出来,但说出来的并不是无限终极绝对纯粹的The世界的本质了。说 (道)出来的不是,叫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 说出来的(语言)叫出来的(名称)写出来的(概念),都不是“常道”:无限永恒终极绝对纯粹的道。 第三层,那么人类怎样才能认识The世界呢?使用非语言非文字的感觉感知体验超验的方法。而且似乎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认识-认知-验证到。这里的认识认知验证都是语言文字的表达手段都不合适,而感觉-感知-体验-超验,这一组居然没有一个言字旁[大笑][大笑][大笑] 第四层,人类的思维精神灵性(通常说的精神世界)和认知The世界的方法论基础是这样构建的—— ①人类有五种感知感觉系统,眼耳鼻舌身,可以采集到很多这世界的信息信号。身,最敏感的部位为唇,所以五官又可以称为眼耳鼻舌唇(身)。 ②这些信号信息传输到大脑经过思维,形成意识。也就是,重复表述又称赘述也。五官感觉到的信息由神经传输系统传输到大脑,通过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思维),产生了意识(没有形成思想的初级产品),思想…… ③大脑思维系统对感知系统感觉到的信息的处理漫长而不周全,会筛选过滤掉很多内容。还有不用经过大脑直接处理信息的很多渠道,神经-心灵-魂魄,简称,心。亦称,神。我通常称之为“神识”,与意识相对应。还可与佛家的说法对应起来。 ④还有不依赖于感觉系统感觉到的信息就可以作出超越人类意识和神识的认知以及其他行为和方式,就是超验,超能,也有人叫做灵异现象,实际上是有出处的,这就是灵性显现。为了与意识,神识,相对应我称之为“灵识”。 ⑤也就是人类认知The世界的方法途径就是五种感知系统的感觉和意识-神识-灵识构成(听起来这很想“唯识宗”建立的体系我们以后在论)。 第五层,看起来这不是教化人类的启蒙更像是是不带徒弟的培训方法。 书教(真功秘笈)。 身教(师傅做出样子)。 历教(师傅必须是高手达到那个境界,才能教授那个境界。就像从来没有过顿悟的人在教给学生怎样顿悟。) 神教,包括心灵-灵性的交流沟通体验。 由此可见,老子这套认识论方法论是贯彻始终的不仅是为人类认识世界指明了道路,而且也是道家修炼的方法论基础。 老子无为主义认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适应世界也可以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首先是改造自己(自身)。所以老子认为通过修炼就可以实现对人类自身的改造(具体修炼方法还要途径就得这套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了,不赘述不妄言。 道与万物的关系,也反映着道的本质规定性:万物作而道不辞,万物生而道不有,万物为而道不恃,万物成而道不居人类看起来显得很不起眼,但是看起来庞大伟力的存在也同样是不起眼的存在。这就是所谓The World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看似掌控The World,决定和支配着它,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看似The World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着The World的出生,但是它从来都是无语,从来没有说过一言一语,但The World的万事万物就这样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看似The World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着世界万事万物的生产生活生命全周期的全过程,但是它从来也没有试图去占有The World。The World一直按照他自己的一贯的样子生长着,发展着。 看似The World的本质和规律为The World的万事万物的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和构架核心,但是它却从来没有不依赖于万事万物的存在而存在。 看似The World的本质和规律,成功地将The World导演成了它想要的样子。但舞台上却从来没有它的身影。永远在幕后甚至很多人都怀疑它是不是真的存在着。 正是这种不言不语不争不显的特质,使The World的本质和规律永远也不可能离开The World,而The World也永远不能离开它的本质和规律。 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总是要反映在意识形态: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货使民不盗,不见欲使民不乱对于人类组成的人类群体组织人类社会或人类文明而言,所有这一切变得更加复杂或者说是混乱。 人类天生倾向于追求尊崇的地位(权欲)和卓越的本领(求知欲),但实际上却是人类如果能不提倡这些所谓的贤达才华,人类就可能不会为了这些而大打出手你死我活头破血流,尸山血海。 人类天性喜欢占有更多的资源,享受更多的物质财富,但实际上如果人类能够不再提倡通过所谓交易博取利益的方式实现财富的共有化,人类就不会为了获得财富而鸡鸣狗盗,欺世盗名,无所不用其极地不择手段为贼为盗。 人类天然喜欢占有美好的东西和感官刺激的快感(据说人类社会唯一把形交作为社交娱乐活动的动物),但实际上如果人类能够适当克制这种寻找刺激的冲动,人类就可能不会这样如此张狂地明火执仗不共戴天。 人类社会之所以变得更为复杂就是因为人类是有欲望的,也可称之为人性。人性大概可以分为天生的纯朴的自然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天性,它是符合天道的,是人类效法遵循地道而形成的亦可称之为人道。 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形成的,就是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随着人类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育和文明不断进步,人类自身的人性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人性中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两面性,一种是所谓理性的,也就是自然的先天的纯朴的。一种非理性的,任性的。也可以说人性中天生善的一面,也有天生恶的一面。 圣人之治的目标,个人自由是人类全体自由的基础: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就是圣人提出的社会治理方案是“四种主义”就是镇压和适当限制人性中的这种冲动—— 一,虚心主义:人类的心灵要轻盈;要轻盈,首先要平静;要做到真正的平静最好是空虚,空到没有一丝纤尘,虚到虚的极点。所谓心,就是通常说的心思-心灵-灵魂体系。这里装不下太多的心思,也就是人类神的府邸,神就是“精气神”的神,如果心里总是装着七情六欲,芝麻谷子,家长里短,恩怨情仇,就注定不会有诗和远方。 二,足能主义:人类首先是需要吃饱的,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腹中有食物,营养足够,能量足够,才是打开The World众妙之门的基础。人类获取自然能量的最古老的方式就是五谷杂粮,人类还有很多更高级的获得宇宙能量的方式,这是很重要的。【思考题,这里说的足能与最俭主义有什么不同?】 三,镇欲主义:人类的意志,自我意识,争强好胜之心,不能也不需要太强盛。天天想着天下财富,天天惦记着金钱美女,天天梦寐以求权倾朝野。这样执着就会出大问题,有志,就会有欲,有欲就会有为,要想有为总会发展到胡作非为,肆意妄为,离经叛道,在所难免。所以要削弱人类的意志。 四,肌肉主义:要强健人类的身体。强健到仅仅依靠人类自己的身体机能就可以立足在万事万物之中。犹万类霜天竞自由,几乎所有的生命体都不需要生火取暖,穿衣服保暖,覆盖上厚厚的棉被才可能不被冻死。人类依靠自身体能就能和猛兽较量一番,可能互有胜负,但不至于殒命虎爪。 无熵社会,各归其位,各守其序: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知者不敢为人类群体在生命意义上权力意义上都是平等的,但是个体之间的差别也是客观的事实,所以就会有实际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人类大抵划分为两大类,以脑力也就是智力为标准吧。愚人icon:单纯,天真,纯朴,愚钝,他们思想单纯,天生就是“虚其心”的无知无欲无求的一类所以这些人就会更容易实现圣人之道的无为主义。 再一种,就是智人。就是聪明的人,或自以为聪明的人,智力相对较高,愿意思考,喜欢琢磨,刨根问底,满脸问号,动不动就说“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类人要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不敢触犯天道,也不敢动辄触犯众怒。 做好这两部人的工作,就可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长治久安。人类就不自生一些灾祸,就可以全心全意对付自然界的自然灾害都不需要随时随地面对人类同类之间的残忍。人类就可以更放心更开心更专心地开拓人类自身的潜能走向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 #记录我的2024#​ #精品长文创作季#​ #春日生活打卡季#​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