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姿势
撰文 邹海波
插图 小徐
编辑 保健君
本文将分析不良姿势可能带来的损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保健建议,您不妨看看,自己是否也“中招儿”了。
不良姿势种种
不良姿势,指的是身体各部位长期处于不正确的姿态,包括坐姿、站姿、行走姿势等。中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灵活度下降,容易在无意识中长期保持这些不良姿势。
常见的不良姿势有以下几种类型。
头前倾、含胸驼背
这类姿势多见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看书时未调整好眼睛与物体的距离,导致颈椎过度弯曲、胸椎过度后凸。
骨盆前倾
骨盆前倾多见于久坐时,腰椎过度弯曲,骨盆向前倾斜,容易引发腰部疼痛。
重心偏移站姿
中老年人常因腿部力量下降、关节疼痛等原因,站立时倾向于将身体重心偏向身体的一侧,长时间维持单侧负重站姿。
步态异常
随着年龄增长,行走时常伴随步幅小、重心不稳等问题,容易导致膝关节及踝关节的损伤。
不良姿势可能的危害
脊柱疾病
不良姿势给人体带来的最显著影响是对脊柱的持续损害。长期的头前倾、驼背、骨盆前倾等姿势,会加重脊柱(颈椎、腰椎等)的负担,导致椎间盘退变,可能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脊柱的退行性改变不仅会带来持续性的疼痛,还可能导致中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失衡摔倒的风险。
关节退行性病变
中老年人由于关节软骨的自然磨损,本就容易罹患关节退行性病变,而不良姿势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采取不正确的姿势,会加重膝关节、髋关节的负担,容易引发骨关节炎。膝关节的过度使用或受力不均匀,会导致软骨磨损,最终发展为严重的关节痛。
肌肉劳损
不良姿势会导致部分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无法得到有效放松。尤其是颈部、腰背部及肩部肌肉,长期承受压力后,可能引发肌肉劳损及肌肉筋膜炎等问题。肌肉劳损不仅带来疼痛,还会使中老年人出现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的情况,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您可能想不到,姿势不正确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中老年人若长期维持含胸驼背的坐姿,会压迫胸腔,限制肺部扩张,导致肺活量降低甚至呼吸困难,尤其是对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不良姿势对腹部的压迫也可能影响胃肠蠕动,造成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平衡功能下降
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会导致身体平衡能力下降,增加跌倒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而言,跌倒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后果,如骨折、头部受伤等。不正确的步态、长期的姿势不对称可能破坏本体感受器的功能,进一步增加平衡障碍的发生几率。
不良姿势的预防与矫正
保持正确姿势
在生活中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预防相关损害的首要条件。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注意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的调整。
坐姿
正确的坐姿应保证双脚平放在地面,腰背部保持中正挺直,避免向左向右倾斜,也要避免向前倾斜,颈部要适当放松。
如果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办公者更要特别注意调整坐姿。
首先调整座椅高度,确保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膝盖弯曲约90度。
其次要使用靠背椅,确保椅子的靠背能够支撑背部,最好是从下背部到上背部的自然曲线,可以使用靠垫来增加腰部支撑。
第三要调整屏幕高度,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大约一臂的距离,屏幕略低于眼睛,以减少颈部压力。另外还要注意手臂和手腕的位置,手臂应放松地放在办公桌上,肘部弯曲约90度。
使用键盘和鼠标时,手腕应保持平直,避免长时间悬空或扭曲。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您,坐位时不要跷二郎腿,这种姿势可能导致脊柱侧弯、骨盆倾斜、膝关节损伤等诸多问题。
站姿
站立时,需均匀分配身体重心于两腿,避免长期单腿支撑。腹部应略收紧,骨盆保持中立位,既不要前倾也不要后倾,具体做法是保持臀部自然下垂,不要刻意前倾或后翘。
走路姿势
行走时首先应和站立时保持同样的身体姿势,中正挺直。迈步时步幅要适中,先将脚跟放在地面上,然后将重心转移到前脚掌,注意脚尖始终向前,避免脚尖内翻或外翻。
定期进行姿势训练
想要纠正不良姿势,可以进行适当的姿势训练。您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康复训练课程,如普拉提、瑜伽、太极等,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核心力量、改善自己对身体姿势的控制。此外,拉伸训练和力量训练也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提升关节灵活度,但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运动损伤。
使用辅助工具
中老年人也可以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纠正不良姿势。如使用姿势矫正带、腰椎支撑垫等,帮助维持正确姿态、减轻脊柱及关节的压力。对于有严重身体姿势问题的患者,必要时还可以配合物理治疗,进行矫正和康复训练。
定期健康检查
由于不良姿势对身体的损害常常是长期积累而成,且在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为重要。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脊柱、关节的检查,了解骨密度、椎间盘退变情况,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治疗。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专家简介
邹海波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多发骨髓瘤外科学组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手术标准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颈腰痛杂志》编委、《机器人外科学杂志》编委。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第12期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