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波上任一周年:星海S7月销百辆,风行难撑柳州汽车业

尤心怡说车 2025-04-12 10:06:52

“自主品牌不行了?”

这句话,最近是不是经常在你耳边回响?大街上跑的合资车好像越来越多了,自主品牌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曾经风光无限的东风柳汽,最近也好像有点“水逆”,各种消息满天飞,让人不禁要问一句:它,还好吗?

前段时间,东风柳汽试验中心一位负责合规的“小领导”何毅波被查了,这事儿一出,就像平静的湖面扔进一块石头,激起不小的涟漪。你可能觉得,一个管合规的,能有多大能耐?但你想想啊,合规是啥?是标准啊!汽车零部件质量好不好、安不安全,那都得合规说了算。这要是“水”深了,那可关系到咱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这事儿也让刚上任一年多的东风柳汽总经理林长波,心里可能稍微松了口气。为啥?常言道,已经跌到谷底了,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呢?

时间倒回到2025年3月,东风柳汽的销量,那叫一个惨啊,同比暴跌45%,只卖了8200辆车。整个一季度,销量也下滑了38.4%,总共才卖了2.11万辆。要知道,这可是东风柳汽的“当家花旦”东风风行背了大锅,销量暴跌42.6%。你说这风行,也想转型,又是停产燃油车,又是推出星海系列,但结果呢? 星海S7上市初期,还能卖个2000辆左右,但到了3月,直接跌到883辆。更惨的是V9,从去年9月到现在,没一个月销量过千。现在卖得最,反而是“老员工”菱智。

想当年,东风风行也是个“年少轻狂”的主儿,年销超26万辆,那叫一个风光。可现在呢?暴跌到8万辆左右。风行之于东风,有点像宝骏之于五菱,都是“寄予厚望”的主儿。可谁能想到,这两个品牌,都成了柳州的“吊车尾”?

这两个品牌的“萎靡不振”,也让柳州这个曾经以汽车产业为第一大支柱的城市,有点“愁眉苦脸”。最近6年,柳州的汽车产量,直接下降了一半还多。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东风柳汽想求变,谈何容易?

这边是内部人事“地震”,那边是“扶不起”的销量,你说林长波这个总经理,压力大不大?刚上任的时候,他也学着别人搞“老总IP”,在视频平台露脸,但效果嘛,只能说差强人意。

这也不能怪他,毕竟是工程师出身。林长波加入东风柳汽后,一直埋头搞技术,一步一个脚印,从质量部科长干到总经理。让他“抛头露面”,确实有点为难他了。

“热爱生活,勤于工作,工程师一枚。”这是林长波在自己视频号上的简介,简单而朴实。但现在,他面临的问题可不少。

首先是产品质量。车质网上,风行车型的投诉量居高不下,这肯定和之前那位何毅波有点关系。,得赶紧找人接替他的位置,把质量重新抓起来。其次是技术问题。现在风行很多技术,还得依靠东风集团“输血”。林长波作为工程师,肯定明白技术自研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让品牌更有竞争力。就是燃油车的问题。按照计划,2025年东风风行就要停产燃油车了,但现在这个情况,是不是该考虑延长宽限期呢?

看看东风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岚图、猛士、还有那些合资品牌,个个都是“香饽饽”。啥时候才能轮到风行呢?这还真不好说。

事情总有两面性。东风集团去年扭亏为盈了,未来还可能和长安汽车进行整合,这对于东风风行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要是能得到集团的“输血”,说不定还能“起死回生”。

所以说,东风风行的谷底,是已经过去了,还是现在进行时,还真不好说。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我一直在唱衰东风柳汽。但其实,我更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家老牌车企,到底该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咱们先来好好扒一扒,东风柳汽到底“卡”在了哪儿。

第一个“卡点”,就是“老观念”。

都说“船大难掉头”,国企的体制机制,决定了它在市场变化面前,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以前,靠着政策红利和市场空白,东风柳汽也能过得不错。但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果还是抱着老一套,肯定行不通。

第二个“卡点”,是“质量关”。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这句话大家都懂。但为啥东风风行的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供应商管理、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碑,一旦口碑崩了,再想挽回就难了。

第三个“卡点”,是“技术短板”。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只能受制于人。东风风行现在很多技术,还是依赖东风集团“输血”,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第四个“卡点”,是“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整体印象。如果一个品牌给人的感觉是“老气”、“过时”、“质量差”,那肯定很难吸引年轻消费者。东风风行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品牌形象老化,缺乏年轻活力。

找到了“卡点”,就要想办法“破局”了。

要“打破坛坛罐罐”。

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要打破旧的体制机制,引入市场化的管理理念,激发企业活力。可以尝试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式,让员工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要“严把质量关”。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确保每一辆车都符合质量标准。

第三,要“苦练内功”。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第四,要“重塑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企业吸引消费者的关键。要重新梳理品牌定位,打造年轻、时尚、活力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赞助体育赛事、举办时尚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除了以上几点,东风柳汽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定制化。东风柳汽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推出符合消费者喜产品和服务。

2. 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互联网企业在技术、营销、用户运营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东风柳汽可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智能汽车、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3. 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拓展海外市场,可以为东风柳汽带来新的增长点。

4. 优化产品结构。 可以考虑推出一些高端车型,提升品牌形象,增加盈利能力。

5. 加强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东风柳汽要想走出困境,重振雄风,需要内外兼修,既要解决内部问题,又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东风柳汽的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呢?

我觉得,这取决于东风柳汽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如果东风柳汽能够积极拥抱变革,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重塑辉煌。

但如果东风柳汽还是抱着老一套,不思进取,那恐怕只能在市场的洪流中逐渐被淘汰。

路在脚下,选择权在东风柳汽自己手中。

最后,我想用一组数据,来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2025年3月,东风柳汽销量同比下滑45%。

  2025年一季度,东风柳汽累计销量同比下滑38.4%。

  东风风行年销量从巅峰时期的26万辆,暴跌至8万辆左右。

  柳州汽车产量近6年来下降了一半还多。

这些数据,无疑给东风柳汽敲响了警钟。

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希望东风柳汽能够以此为鉴,迎难而上,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期待,东风柳汽的明天,会更好!

当然任何一个品牌的崛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市场的磨砺和用户的检验。对于东风柳汽来说,想要真正走出谷底,还需要在产品力、品牌力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拿出更多诚意之作,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注定更加激烈,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923
评论列表
  • 斧头 17
    2025-04-13 06:35

    柳汽一些人只会重罚供应商 自己的问题也找供应商背锅 从中搞点好处 从来不把供应商当共事的伙伴 这种自以为是的主机厂想不死都难

  • 2025-04-13 22:15

    看看那些领导啥德行对一线员工咋样就知道这样的企业什么下场了

  • 2025-04-12 19:50

    那个宣颖怎么个腐败法也没说清楚.

  • 2025-04-13 21:50

    五菱再怎么减少该上的新车型还是会上,柳汽感觉就是在吃老本,推陈出新方面已经拉下了

  • 2025-04-15 14:49

    胆子得有多大敢买东风的车

  • 2025-04-12 13:54

    质量不行,本人车主

  • 2025-04-14 15:36

    国企的老一套,我是领导,人上人!所有的我一拍脑袋讲了算,什么质量市场关我屁事,消费者又没拍我马屁我管你们?

尤心怡说车

简介:尤心怡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