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笑着批评粟裕“婆婆妈妈”,背后真是另有隐情。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党中央决定由粟裕负责筹划台湾战役。这位以“胆大心细”闻名的大将,却两次上书中央,主动提出换将,甚至直接点名让刘伯承或林彪接替自己。这事儿听着让人纳闷:粟裕不是一贯敢打敢拼吗?怎么在攻台这事上“退缩”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登陆战不是粟裕的“主场”
粟裕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打的硬仗、漂亮仗一抓一大把。别看他在陆地上“七战七捷”,海战经验却近乎于零。攻台可不是一场普通的陆战,而是海陆空三军协同的大型立体战役。粟裕手下的华东野战军,陆战没问题,可海空军几乎是从零起步。更要命的是,金门战役的惨败还历历在目,9000多名解放军全军覆没,连粟裕都不得不承认:渡海作战需要百分之百的把握,而不是陆战的“六七成”即可。面对这样的仗,粟裕自然谨慎。
2. 国民党“兵力回笼”,登岛难度陡增
1949年时,台湾的国民党守军不过二十来万,粟裕觉得用8个军的兵力足矣。蒋介石发现大陆即将对台动手,开始调整战略,将舟山、海南的守军撤回台湾。到了1950年,台湾的防守兵力翻了一倍不止,加上国民党的残余海军和空军,这仗可就没那么容易打了。更可怕的是,蒋介石还计划招募2万日本雇佣兵。这些人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经历过二战的老鬼子,战斗力远超普通国民党军。粟裕一看,这要打下来,不仅仅是8个军的事,恐怕得倾全国之力。这不是他“认怂”,而是他有清醒的判断。
3. 粟裕的“谦虚”性质,和战役级别有关
粟裕从来不争功,也不恋官。1948年陈毅调走后,中央想让他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他硬是推辞,改任“代司令”。所以,在这次攻台问题上,他主动提议让刘伯承或林彪来指挥,也不是因为他怕担责任,而是因为他觉得:攻台战役已经不只是华东野战军的事,而是全国范围的大行动,动静太大,自己资历稍浅,还是交给“元帅级”的人更合适。这不是“撂担子”,而是为全局考虑。毕竟,他是实在人,不怕苦,也不怕累,但大局为重。
粟裕的“婆婆妈妈”背后,其实是深思熟虑。他不是不敢打,而是觉得时机未到、条件不足、胜算不够。与其勉强上阵,打个“金门翻版”,不如留得青山在,谋定后动。毛泽东虽然表面上笑骂他“退缩”,但心里对他的筹划能力和谨慎态度还是十分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