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离开后,澳大利亚终于意识到问题:跟着老美反华没好处

天空叙史啊 2025-03-04 08:33:30

当中国海军055型万吨大驱“遵义舰”悄然离开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时,这个南半球的“小伙伴”才如梦初醒:原来跟着美国反华,换来的不是安全保障,而是一地鸡毛。

这次“遵义舰”的远海训练,给澳大利亚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不仅暴露了澳军方在情报侦察和海上监控能力上的巨大短板,更让澳方意识到,在关键时刻,引以为傲的美国盟友竟然按兵不动,让澳大利亚独自面对尴尬。

这个“意外”的情人节礼物,似乎在提醒堪培拉:盲目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究竟给澳大利亚带来了什么?

情人节这天,澳大利亚收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中国海军055型万吨大驱“遵义舰”在距离澳大利亚不远的珊瑚海区域,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次远海训练和实弹射击演习。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澳大利亚政坛和军方引起了轩然大波,最让澳方难堪的是,他们对这次演习完全没有察觉。

直到中央电视台公开报道,澳大利亚政府还在怀疑这是“假新闻”,更尴尬的是,澳方是通过民航客机在公共频道接收到的演习警告才确认这一事实,这充分暴露了澳大利亚军方在情报侦察和海上监控能力上的巨大短板。

面对如此重大的军事活动,澳大利亚竟然没有派出任何军舰进行跟踪监视。

要知道,"遵义舰"可不是一般的军舰,这艘万吨大驱配备了先进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拥有112个导弹发射筒,是中国海军最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之一。

这样一艘具有强大火力的军舰在澳大利亚周边海域活动,竟然没有引起任何防御反应,这让澳大利亚军方的能力受到了严重质疑。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的表现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先是表态说中方的演练完全符合国际法规范,看似平和,实则暴露了澳方的无奈。

然而,当“遵义舰”编队离开后,马尔斯突然改变口风,声称澳大利亚军舰靠近中国的频率比中国舰艇接近澳大利亚的频率要高。

这番自相矛盾的言论不仅没有挽回颜面,反而坐实了澳方长期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挑衅性活动的事实。

更让澳大利亚政府难受的是,在整个事件中,他们引以为傲的盟友美国竟然按兵不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持行动。

这种冷漠的态度让澳大利亚媒体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原本可以保持相对独立外交政策的国家,变成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马前卒”?

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对华政策上可谓是步步紧跟美国,从签署“奥库斯”安全同盟,到斥资巨额购买美国核潜艇,澳大利亚不仅失去了“无核国家”的身份,还让自己深陷地缘政治的漩涡之中。

不仅耗费了巨额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澳大利亚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

澳大利亚媒体对此展开了猛烈抨击,他们认为,政府过度依赖美国的做法,不仅没有增强国家安全,反而让澳大利亚成为了地区冲突的潜在目标。

特别是在这次“遵义舰”事件中,美国的冷漠态度更是让澳方感受到了"盟友"关系的脆弱。

这次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澳大利亚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他们想要追随美国维护所谓的“印太秩序”;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自身军事实力的不足和战略自主能力的缺失,这种矛盾的处境让澳大利亚在面对中国海军时显得既无能又尴尬。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政府花费巨资购买的美国核潜艇,不仅要等到2030年代才能交付,而且在当下这样的关键时刻,连一艘军舰都无法派出进行常规的跟踪监视,如此高昂的军费开支,究竟能为澳大利亚带来多少实际的安全保障?

澳大利亚媒体的批评更加尖锐,他们指出,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急转弯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让澳大利亚陷入了被动局面。

原本澳大利亚可以在中美之间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但现在却因为过度倾向美国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这次“遵义舰”的远海训练,不仅展示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更暴露了澳大利亚在军事和外交战略上的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事件可能会成为澳大利亚重新审视其对外政策的转折点。

澳大利亚媒体的批评声浪正在升温,他们开始质疑:为什么要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为什么要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把国家安全完全押注在美国身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或许预示着澳大利亚民众对现行外交政策的反思正在深化。

这次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军事层面,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澳大利亚在地区战略格局中的定位问题。

作为一个地区大国,澳大利亚是否应该继续充当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代理人”?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澳大利亚政府认真面对和思考。

参考:

新浪财经《谈到中国舰艇,澳防长:“我们需要深呼吸”》

观察者网《澳防长不装了:澳军舰靠近中国的频率,比中国靠近我们高多了》

0 阅读:14

天空叙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