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离开军队时想带走两把枪,陈锡联难下决定,赖传珠怎么处理?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7-14 17:56:44

1959年,邓华无辜遭受牵连,被迫离开了他所深爱的军队大营。

带着无限留恋,邓华提着行李来到了军营门口,准备接受最后一次的例行检查。

负责检查的小战士打开了邓华的行李,一件一件地认真检查着,突然他眼睛一亮,继而心下一怔,望着行李箱里的那两把手枪,他质疑地望向邓华。

按照部队规定,任何人员在军队离职之时都是不可以携带枪支弹药的,邓华的行李明显违规了。

当新任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得知此事时,他也一时间难下决定,遂找来邓华的好友赖传珠前去处理。

那么,邓华为何会在离职时携带两把枪,接到任务的赖传珠又将会如何处理此事?所有的谜团都聚焦在了邓华这位传奇将军的身上。

南征北战勇无敌

1910年,邓华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永宁乡,家里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他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由此萌发出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1925年,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尚在读书的邓华义不容辞地投身到爱国学生运动之中,面对山河破碎的现状,他毫不犹豫地许下誓愿,那便是舍身报国、救亡图存。

在爱国热情的驱动之下,邓华于1927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走上了革命的人生征途。

1928年1月,湘南起义打响了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枪,邓华积极参与其中,以组织干事的身份为起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湘南起义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很快便遭到了国民党七个师的疯狂反扑,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朱德等人的率领之下,包括邓华在内的这支起义队伍于4月上旬撤出湘南地区,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转移。

来到井冈山以后,邓华先后担任了组织科长、政治委员等职务,在与敌人不断的斗争中,他的军事思想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大长进。

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邓华以红四军组织干事的身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他对政治建军原则提出了比较深刻的见解,因此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和赞扬,这让他倍感激动和兴奋。

在此后的艰苦革命斗争中,邓华从未想过退缩,他早已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革命事业,无论是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还是亲历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他都一路向前,永远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头。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邓华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在党中央的指挥下,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在战斗打响之前,身为政委的邓华对全体战士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工作,对这场战役的利弊双方都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做到了有的放矢,为最终取得平型关大捷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1940年起,邓华又被派遣到晋察冀军区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那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当地军民参加了百团大战,多次与敌军正面交锋,累计歼灭日伪军500余人,成功打破了敌人的蚕食扫荡计划。

抗日战争胜利后没过多久,国共内战爆发,邓华马不停蹄地加入到解放战争之中,他先后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在这些战役中,他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谁料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党中央迅速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当此用人之际,邓华主动请缨,跟随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入朝作战,为捍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而奋战到底。

毫不夸张地说,在邓华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奔赴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真正意上做到了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两难之中巧权衡

1954年, 抗美援朝战争彻底结束以后,邓华终于得以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对于邓华这样一位战功卓越的国之栋梁,党中央自然予以重任,任命他为沈阳军区司令员,担负起镇守祖国北大门重要职务。

此时的邓华正值壮年,身居要位的他正准备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大的业绩,却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祸事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故。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勇于进言而遭到了批判,事态愈演愈烈,竟至于将一些毫无关联、只是与彭德怀关系较为亲近的人牵连进来,这其中就包括了邓华。

说起邓华与彭德怀的关系,那还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们两人一正一副,相互配合,在朝鲜战场上携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两个人也结下了深刻的战友之情。

对于彭德怀,邓华尊重有加;对于邓华,彭德怀欣赏至极,两人虽然关系深厚,但却始终都是君子之交,说他们两个同流合污,那纯粹就是子虚乌有之谈。

彼时的现状让邓华有口难辩,面对那莫须有的罪名,无奈的他只能选择默默承受,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就此结束,没过多久,他又遭受到了一个更为严酷的打击,那便是被迫接受转业安排,永远地离开军队。

从1927年入伍从军以来,邓华已在军队中整整战斗和生活了长达32年之久,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被迫离开这里,这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但命令就是命令,身为军人的邓华当然懂得军令如山意味着什么,于是,他默默地脱下了军装,最后一次望向那片熟悉的地方,一步一回地走向军队大院的门口。

依照军区规定,所有离开人员都要例行开包查验,可谁料邓华的行李里竟出现了违禁物——两把手枪,如此违规行为让负责检查的小战士为了难,他不敢怠慢,紧急汇报给了刚刚接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

陈锡联听闻以后,也颇感棘手,于理而言,当然要从严办理;可从情出发,他觉得邓华的做法也并没有过错,更何况他本身对于邓华的遭遇就深表同情,故而选择了比较缓和的处理方法。

出于慎重考虑,陈锡联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安排邓华的好友赖传珠前去酌情处理。

当着赖传珠的面,邓华详细讲述了这两把手枪的来历,原来它们都是外国友人赠送给邓华的礼物,只是单纯的纪念品,虽有违规之处但却情有可原。

当此两难之际,赖传珠几经权衡,最终决定予以放行,在她的巧妙安排之下,邓华顺利地将这两把手枪带出了军区大院。

对于赖传珠的善意的支持,邓华铭感于心,与此同时,这也成为了支持他继续奋斗的一份力量。

忍辱负重创业绩

1960年6月,离开部队的邓华以四川副省长的身份来到了成都,名义上负责农业机械工作,但实际上却是个可有可无的虚职。

于是,身边亲近的人开始劝他少管闲事,对此邓华却并不赞同,他无比坚定地回答道:“我是人民的干部,自当为民效力,怎么能只顾自己呢?”

可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想要踏下心来做些实事是非常困难的,邓华在工作期间,曾多次遭到阻碍,但是再多的困难也未能阻挡住他前行的脚步,忍辱负重的他时刻将人民的利益记在心里,力争再创业绩。

入川工作期间,邓华多次下乡进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其足迹几乎遍及巴山蜀水,每到一处,他都耐心倾听当地老百姓的心声,将最最真实的民情民意汇报给上级领导。

就这样,在邓华和四川农机战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的农业机械化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小化肥的生产量也突破了历史新高,巴山蜀水的老百姓们也永远地记住了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干部。

1977年8月,忍辱负重多年的邓华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中共中央重新任命他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阔别军营18年的他终于可以重返部队。

在过去的那段漫长岁月里,邓华承受了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此时的他早已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但是当国家和人民再次召唤他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份重担。

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邓华断然戒掉了长达50年的烟瘾,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军事科学理论的学习之中,他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填补完被迫离开部队后的那段军事知识的空白,重新找回那曾被荒废了的光阴。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当邓华重新踏入军队大营之时,人们看到的依旧是那个精神抖擞的邓华,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重新走上军职岗位,邓华念念不忘的依旧是我国的军队建设,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他不顾舟车疲顿,亲自深入到华北、华南视察边防、海防。

经过没日没夜的刻苦钻研,他很快便掌握了我军和外军在现阶段的军备状况,研究撰写出《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问题》一文,为我国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正当邓华准备着再大干一场时,他的身体状况却出现了问题,曾经的岁月沧桑早已让他的身心饱受摧残,重新恢复工作后的拼尽全力又让他不堪重负,尽管他一再咬牙坚持,但还是病倒了。

然而即便如此,邓华也依旧没有放弃,只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抓紧时间工作,搜集作战资料、编写军事论文,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研究军队建设之中,先后发表了《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雄师飞渡天险,踏破伯陵防线》等多篇论文。

1980年5月,邓华在上海出差期间,病情突然恶化,生命垂危之际,他所思所想的依旧是国家军队建设,始终惦念着那尚未完成的手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安全而担忧……

两个月以后,邓华盍然而逝,怀揣着事业未竟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作为人民解放军最杰出的将领和军事家之一,邓华将军用自己无悔的一生撰写出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诗篇,他永远是党和人民最优秀的儿子!

参考资料:

国防部网:《英雄烈士谱丨邓华:南征北战勇无敌》

上杭新闻网:《历史|古田会议代表——邓华上将生平事迹展》

彬州市人民政府:《忍辱负重的“解放干部”》

1 阅读: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