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老街换新!城市烟火旺民生底色亮

贵阳网 2024-12-28 09:59:28

央广网贵阳12月27日消息(记者 杨贇)一街一景,一巷一情。老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它在记录时代发展印记的同时,也蕴含着其中最生动的人间烟火。

近年来,贵阳的老街小巷开启“一键换新”模式,不仅传承了历史文脉,留下城市记忆,还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

一键换新  昔日老街“活起来”

夜幕降临,贵阳市云岩区太平路街区一家家店铺灯光逐次亮起。耳边,贯城河的潺潺流水声与市民游客的欢快交谈声交织萦绕,虽是寒冬,热闹依旧不减。

时光流转,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条两百多米长的太平路就是贵阳的小吃一条街,各色美食小摊星罗棋布。而在这条路上还有一条“消失”已久的贯城河——太平河,此前由于水体污染严重,加之被浇筑盖板后,上方修建了临时停车场、夜市、商场等,逐渐消失在市民视野中。

街区全新IP形象、河道揭盖复涌、老桥1:1复原、潮玩街区沿河而建……随着贵阳市云岩区改造提升工程的逐步实施,今年1月,贵阳市贯城河复涌暨太平路开街仪式在太平路正式举行,这条“消失”近20年的贯城河与太平路一道全新归来,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夜晚的太平路网红街区(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以前的街道设施老旧,环境脏乱。现在好了,店铺布局逐渐合理,还增加了很多时尚的装饰,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家住附近的林女士从小就在这里长大,说起老街焕发新光彩,她由衷地感到高兴。

琳琅满目的美食,鳞次栉比的商铺,流光溢彩的灯光……行走在这条历经岁月洗礼的老街,只觉生机和活力扑面而来。

升级后的太平路颜值大幅提升,街头酷帅的“不二”小福猴、充满艺术氛围的墙面涂鸦,各种年轻新潮元素的不断注入,让这里增添了一份潮流气质。到了夜晚氛围更是直接拉满,精心设计的光影效果,打造出“满天星斗落太平”网红街区,好逛又出片。

如今,太平路上还有各种风格咖啡店、日式寿司料理、美式汉堡、泰式奶茶店、精酿酒吧、古着店、美式理发店等店铺,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一游,感受“青春”贵阳。

古韵新风  文旅产业“火起来”

一条街,竟拥有日均3万人次的人流量?

当提起贵阳美食天花板,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青云路。从开街到摘得“国家级”名片,它只用了两年。

糕粑稀饭、烙锅、冰粉、豆腐圆子、肠旺面……在贵阳青云路街区,各色各样的美食总能最先抓住游人的感官,无论白天黑夜,食客大排长龙的场面屡见不鲜。

“随着青云路升级改造,店里的生意愈发火爆。”周记留一手特色烤鱼店负责人鄢先生说,店铺日均销售额可达3万元,他们是又忙又开心。

活力四射的南明区青云市集(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很早以前,青云路便已是市民和游客的“深夜食堂”。为彻底解决夜市占道经营、油烟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2019年,贵阳市推出《临时占道夜市摊区退街入室工作方案》,随后,南明区将青云路夜市300余个摊位全面进行了“退街入室”改造。

老品牌被赋予新形象,老烟火焕发新生机。青云路步行街在充分尊重城市记忆、保留原生业态和老字号品牌的基础上,指导商家在改善装修环境、门头及临建外摆硬件设施等方面融入时尚元素。同时引进多家高颜值潮流业态,满足在地居民、年轻客群消费和休闲需求,让传统夜市与现代潮流碰撞出新的火花。

“我们从重庆过来,在酒店老板的推荐下,第一站就来到青云市集。这里有很多老贵阳的元素,很适合拍照打卡。”游客周女士正拿着相机,给丈夫和女儿记录下一个个幸福的瞬间。

建筑灯光美轮美奂、街巷之间人来人往……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青云路步行街(含青云市集)总营收额达5.96亿元,总客流量超2200万人次。每个年龄层的消费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消费场景。

烟火升腾  民生底色“亮起来”

花溪区近年来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出新招,将十字街历史文化、居民消费习惯与业态提质升级相融合,打造了独具花溪特色的文旅商圈。

云岩区新印1950街区改造危旧老厂房,既保留工业厂房“骨骼”,又注入新鲜“血液”,为贵阳城市文旅注入了新活力。

曹状元街区围绕“文创一条街”的定位,在保留历史记忆,还原老贵阳味道的同时跟上时代步伐,增添文化体验展示元素,融入了现代商业元素,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生活新地标。

……

一个个店铺整改升级,一处处设施除旧换新,一条条老街重焕光彩。

冬日的花溪十字街(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自2021年起,贵阳市全力推进实施“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两场”,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三改”工作。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贵阳市以“一街一景观”“一街一产业”“一街一文化”为核心理念,人文关怀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改造前,积极深入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声音,准确地把握改造的每一个环节,着重针对居民的实际困扰展开工作。项目完成后,既保留了老城的文化韵味和传统生活气息,又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的生活、出行。三年来,贵阳市累计投入近9亿元人民币,精心打造了1141条背街小巷。

云岩区新印1950街区设立的贵阳城市记忆展(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城市文脉与市井烟火相融,新潮业态与百年底蕴交错。如今,一个个“老破小”的街区通过“微整容”,摇身一变成为人民宜居宜业的幸福打卡点。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也让城市“烟火气”越来越旺。

来源:央广网

1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