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权术:既能死后传位李家,又能保证生前掌权

子辰话史吖 2025-02-08 11:33:51

公元705年,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被禁军逼入皇宫,并当场诛杀。这场被后世称为“神龙政变”的事件,正式宣告了武则天统治的结束,也让李显重新登上了皇位。然而,武则天的帝王心术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她不仅稳固了自己生前的权力,还确保了大唐江山的延续。

追溯到武则天登基之前,她的两次册封皇后和不断攀升的权力之路,可谓充满荆棘。唐高宗死后,她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但大部分官员对她改朝换代的举动持反对态度。这时,武则天的策略显现出其卓越的智慧:她迅速铲除坚决反对的势力,同时巧妙地向反对派暗示,自己的皇位早晚会传给李家。这使得那些动荡的官员们选择了沉默观望,毕竟李家迟早会重掌大权。

武则天以67岁高龄登基,创造了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她深知,李家皇子的存在是确保朝廷稳定的关键。因此,尽管外界一片反对声,她依旧坚持立李显为太子,让朝堂官员们看到自己终究要将皇位还给李家的决心。这一系列的权谋操作,不仅令她在位时拥有较稳固的权力,还避免了大量的反叛行动。

但在权力平衡之中,武则天并未放松对武家人的防范。她召回流落外地的武家人,加官进爵,让他们在朝中监视百官的动向。同时,为了进一步平衡武家和李家的关系,武则天精心策划了多桩政治联姻,确保两大家族暂时维持表面的和平。例如,她将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进一步增强了双方的联系和互相制衡。

对于李家内部的平衡,武则天采取了严格措施。她拒绝确立太子之位,防止任何一位皇子和大臣结党营私。这种方式虽然让她的子孙备受煎熬,但却有效地防止了权力过早流失。例如,尚方监裴匪躬私自拜见李旦,被武则天当众腰斩,以此警告其他大臣不要擅自行动,企图结党。这些措施确保了武则天生前保持了对政局的绝对控制。

武则天不仅在权谋上独具慧眼,她对待家人的冷酷无情也让人震惊。她的异母兄弟武元庆和武元爽,在她成为皇后后拒绝在朝廷中支持她,导致武则天愤然将他们贬至蛮荒,并客死他乡。她的狠辣手段确保了没有家族力量能对她构成威胁。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对文武百官的监视,她选择让部分武家人重新回到朝廷,继续为她效忠。

武则天的智慧不仅限于内政,在对外部势力的调和上也展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圣历元年(698年),在面对默啜可汗的叛乱威胁时,武则天聪明地立李显为太子,瞬间募集了大量军队平息叛乱。这一举措不仅稳住了边疆局势,也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大唐王朝依然稳固。这一策略不仅暂时平息了叛乱,也进一步巩固了武则天在位时的权力基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不可避免地面对了权力的内部分化。李武两家的联姻和合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特别是太平公主势力的迅速崛起,让武则天感到危机重重。为了再次平衡朝廷势力,武则天故意扶植了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让他们建立控鹤府,扩充势力以对抗太平公主。然而,这也种下了后来的政变种子。

在江山内外改革的紧逼下,武则天即便八十高龄依然运筹帷幄。她刻意制造了孙辈之间的对立,永泰公主临盆期间与哥哥李重润偷偷议论二张势力一事,她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处死,以此奠定李武两家势力的永世分裂。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政治斗争,武则天再一次展现了她非凡的权谋能力。

最终,神龙政变还是以精心策划的方式逼迫她退位,张柬之等人在长安城发动政变,杀死了二张,并迫使重病的武则天放弃皇位。此时的李显顺利继位,虽然对张柬之等政变领导者心怀忌惮,但并未贯彻大规模清算武家人,而是继续利用武家来维系朝堂的稳定。这一步步背后,都是武则天长久以来精心策划的结果,也让她成为历史上最具智慧和影响力的女皇之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