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后股市连续调整,不少网民纷纷留言:希望大A也能推出“仅退款”。
这当然属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实施的段子想法,但也侧面说明,短短几年内,“仅退款”概念已在中国网民中如此深入人心。
然而也正是从今年开始,随着“仅退款”政策成为国内电商平台的一种标配,“仅退款”也正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前所未有挑战,各种负面声音频出,“仅退款”会让中国商家完蛋;“仅退款”会让电商平台死于薅羊毛;“仅退款”是平台偏袒消费者,是对消费者的过度保护。在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不少针对“仅退款”消费者的段子出炉,#追踪仅退款的人#的店家化身维权义士上门围堵消费者,而涉事消费者其形象被描述成不是无赖就是流氓。甚至也有一些已经开始实施仅退款的电商平台态度产生松动。
“仅退款”规则虽然在中国电商行业普遍,但它并没有原罪,其初衷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甚至它也不是原创于中国电商业,它最早源于美国,2017年,美国亚马逊在售后政策中加入了退款不退货服务(Returnless Refund);2021年,拼多多在国内推出“特殊情况仅退款”机制,“仅退款”三字由此而来,2023年,抖音淘宝京东相继跟进;到了2024年,快手也加入仅退款的阵营。
在最初,“仅退款”政策由于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从“退货免运费”的普及再次提升了一个高度,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随着某些事件的发生,“仅退款”很快就被卷入争议漩涡涡,成为鲜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反而受到大量消费者抨击的特殊案例。
首先是薅羊毛事件,部分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个别平台的一些漏洞,开始“薅羊毛”,甚至有人在社交平台放出攻略,导致“仅退款”在某些情况下被过度利用或误判,部分商家承担了不必要的损失,商家声讨这个政策的声音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仅退款”也因此陷入舆论漩涡。在这些声讨中,既有因“薅羊毛”事件受损商家的反击,也有大量被“仅退款”政策本身挡了财路的不良商家,出于利益考量,各种商业力量合纵连横,形成巨大声浪,甚至还影响到部分消费者的立场。
其次是背锅事件,在对“仅退款”的反击中,一些声音认为“仅退款”应该为商家在电商平台上越来越不好赚钱担责,“仅退款”加剧了网店间的内卷,“仅退款”侵蚀了商家的合理利润,使商家举步维艰,
消费保发布的《消费保电商行业投诉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7月31日,平台共收到电商相关投诉达1,201,336件,累计涉诉金额超16.37亿,而其中有效投诉解决率仅为36.45%。据消费保发布的《消费保电商行业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在电商行业众多投诉问题中,退款纠纷成为占比最高的一类。在抖音平台上出现了大量为商家提供"仅退款"维权服务的账号,律所、"电商团队"和个人都在为商家提供起诉"仅退款"用户或追讨"仅退款"物品、经济损失的服务。也有不少"仅退款代起诉"相关的链接出现在淘宝,销量最高显示"已售5000+",有商家甚至打出了"帮你对无良买家重拳出击"的口号。
各路人马陆续登场,一场围剿“仅退款”政策的商业战开始打响,商家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把不满传递给消费者、平台乃至全社会,一些舆论甚至呼吁国家出手调查“仅退款”,最好是有关部门能够通过政策手段禁止平台施行仅退款政策。
切身利益相关,商家当然有权利反对仅退款,这无可厚非。但在这场围绕“仅退款”的纷争中,却又混杂着大量的误读、似是而非乃至妖魔化,大量消费者甚至部分商家并不真的理解何为“仅退款”,仅凭一些网络段子就卷入到纷争中,选择站在自己真正利益的对立面。
比如,很多人把“仅退款”理解成平台为了拉拢消费者而逼迫商家实施的一种让利政策,仿佛消费者想“仅退款”就“仅退款”,羊毛随便薅。但实际上,"仅退款"政策是一种电商售后服务政策,其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只能在特定情况下被允许不必退回商品即可获得退款。比如“仅退款”最早被应用的领域是生鲜等特定品类,由于农产品损坏影响消费者体验、退回也无法"二次销售",所以允许消费者申请不退货退款。
比如,很多人把“仅退款”与商家的利益天然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更大的误读。“仅退款”与不良商家的利益肯定是先天对立的,但其对大部分良善商家其实性质中立,甚至还能帮助卖家节省成本。亚马逊当初推出“仅退款”其初衷之一就是帮助节省海外退换货高昂的物流、人工成本。在国内其实也一样,当一件低单价的问题产品被申请退货,其产生的物流、仓储管理成本大概率高于货值。
比如。很多人认为平台对“仅退款”的把控是非常宽松的,以至于“仅退款”很容易被羊毛党利用。这也多半是出于对技术和常识的无知。电商平台都是有系统的,消费者的行为都会被记录为数据,如果一个消费者太多次申请“仅退款”,很容易就会被判定为“羊毛党”,其要求不会被通过,同时,系统也会对被申请“仅退款”的商品进行识别判定,如果很多消费者都对某一款产品申请“仅退款”,则很显然是产品存在问题,此类“仅退款”就很容易被通过,反之,对“好商品”的“仅退款”申请则要严格审核或人工审核,以避免误伤。比如淘宝,其“仅退款”新策略上线两月,就实现日均拦截超40万不合理仅退款。
最终,各种误读叠加起来,就形成一个巨大的误读:“仅退款”已经成为电商业之大害,其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加速电商业内卷,使营商环境恶化。最近国内在重申加强保护民营企业,有人趁机将“仅退款”与“远洋捕捞”并列,认为应该进行限制打击,这都哪儿跟哪儿。
面对巨大的打压声浪,原本已经将“仅退款”作为标配的电商行业内部,也开始三心二意,互相观望,一些平台或真或假的流露“退意”。
而事实上,最不应该将“仅退款”对立起来的,恰恰是所有守法经营的商家。道理很简单,“仅退款”的终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则消费者会更放心大胆的进行消费,最终受益的还是商家。说到底,“仅退款”就是一种服务而已,服务当然是有成本的,但服务的提升最终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这些逻辑在中国的商业发展史和电商发展史上早已得到反复验证,今天中国电商业的大发展,成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都与此深度相关。
比如假货为什么逐渐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上减少、消失了,不是因为监管部门执行力度加强了,而是因为电商平台的服务提升了,从有质量问题保证退货,到七日无理由退货,到退货免运费,再到“仅退款”,各种假冒伪劣的生存空间一步步被挤压,除了少数消费者的知假买假行为还养活了一批商家,那些纯坑人的假货商基本被清除了,因为这种环境下他们根本赚不到钱,只能退出。
但假货的失势并不是说当下的电商市场已经一片祥和,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依旧是有大量乱象存在,各种套路、忽悠、缺斤短两、虚假宣传比比皆是,它们一般处于灰色地带,依靠监管进行治理的成本极高,消费者投诉都很难说明白的事儿,数量又巨大,监管或平台怎么治理得过来?现在的商品又卖的便宜,即便有无理由退货,那些不良商家靠少数不退货的消费者也能牟取暴利,在这种情况下,“仅退款”的巨大作用就显现出来,“仅退款”不但可以让不良商家赚不到钱,更使他们因为在大量交易中亏钱而主动退出市场,这就是“仅退款”的特殊威力,也难怪那么多商家对其恨之入骨,但反过来讲,当“仅退款”逼退不良商家,最终受益的还是那些守法经营者。搞清楚这个逻辑,就不会有那么多商家站对立面了。
客观说,即便对守法经营者来说,“仅退款”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成本提升,但这一成本最终还是会物超所值。遥想当年中国电商业者的前驱在国内推广无理由退货的时候也是叫苦连天,因为总有那么一批爱贪便宜的消费者混迹其中,比如把穿过的臭鞋退货回来,把砖头当商品混进退货中,当时看简直令人发指,但中国的电商业终究是走过来,并壮大起来,事实上,更早实行无理由退货的西方同行也是这么挺过来的。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仅退款”在本质上就是个认知问题,断不应仅因认知问题而废了“仅退款”。当初无理由退货被中国商家接受,一大原因是它在西方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值得借鉴。而“仅退款”虽然发轫于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被率先大面积推广,它一方面是没有了可以借鉴的成功标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电商业已经领先于全球,率先进入一些“无人区”。而以中国电商业的整体实力及发展水平,我们其实没必要太多自我怀疑,而理应有一种独闯无人区的自信,成为西方同行反过来模仿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