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了新世界纪录。此次实验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迈出了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全球实现聚变发电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亿度千秒”打破科技极限,聚变发电指日可待当大屏幕上的数字“1066”定格,控制大厅内爆发出一片欢呼。这一瞬间,EAST成功完成了长达1000秒的高温高能核聚变反应,达到了人类在实验装置上模拟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环境的重大里程碑。
聚变反应是太阳释放巨大能量的源泉,科学家们希望将这一过程带到地球,实现可控核聚变,从而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清洁的能源。这次突破,不仅让中国的聚变研究位居世界前列,也为全球聚变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造太阳”的历史性突破EAST装置形如一个巨大的“罐子”,它整合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等尖端技术,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实验,终于达成了这个历史性突破。从最初的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60秒、100秒到2023年的403秒,最终实现1000秒的持续高温聚变反应,中国的“人造太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科研创新与工程突破并行这一成功的背后,不仅是对基础科学的突破,更是对工程技术的全面提升。此次实验的成功,展示了中国在加热系统稳定性、控制系统精准性等方面的先进水平。作为磁约束核聚变的核心技术,EAST通过“磁笼”稳定等离子体,使其在高温条件下维持聚变反应,成功突破了“亿度千秒”的实验难关。
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表示:“这次实验是一群试图脱缰的‘野马’,我们解决了等离子体物理集成、壁材料排热等前沿问题,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系统科技能力。”
中国聚变堆已在规划随着“亿度千秒”目标的实现,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工程设计已经完成。根据中国磁约束核聚变路线图,未来我国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这一进程将使我国在全球聚变能源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并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你如何看待这一突破?聚变能源能否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来源?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别忘了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
等离子体密度要达到3*10^17个/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