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考:疯狂补习、猖獗作弊,背后到底多残酷

吹哨先森 2024-06-10 19:10:35

印度的高等教育入学体系复杂多样,与中国不同,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而是由一系列考试和录取程序组成,对学生来说是一场漫长的考验。这一体系背后,是疯狂的补习风潮、猖獗的作弊现象,以及难以承受的社会压力。那么,印度的高考到底有多残酷?

教育体制与高考机制

印度实行“5+3+2+2”的学制,即5年初级小学,3年高级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业后,需参加全国统一的毕业考试,这个考试大致可以理解为印度的高考。文科生考英语、数学、地理、历史、简明经济学,理科生考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取得的成绩是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毕业考试,理工科学生如果有志进工程学院,必须通过JEE (Joint Entrance Examination) 考试;如果有志做医生,则需参加NEET (National Eligibility cum Entrance Test) 考试。这些考试的竞争异常激烈。

激烈竞争与高压环境

印度理工学院(IIT)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学院,每年吸引无数考生竞逐。IIT的录取率低于2%,远低于麻省理工学院的10%。为了进入IIT,考生必须在全国统一毕业考试中排名前20%。每年大约只有100多万印度考生能获得JEE的入场券,但这只是残酷选拔的开始。

JEE考试由印度理工学院自主命题,初试长达3小时,由90道客观题组成。通过初试的考生还需参加复试,复试除了单选和多选题,还有各类主观题。最终仅有不到1万名考生可以脱颖而出。

补习产业的疯狂

激烈的竞争催生了印度的补习产业,尤其在小镇科塔,这里聚集了数百家辅导机构,每年招收约20万名学生,很多人一待就是两三年。一年的学习费用约4000美元。考生的目标是考上印度理工学院或其他著名的工程院校和医学院。在科塔,一个班级往往有多达200名学生,除了6小时的睡觉时间,其余18小时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跟踪拍摄了四名在科塔补习的考生,其中一名学生瑞吉考上了印度理工学院。为了实现全家人的梦想,他的父母跟着他一起陪读。这群考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高压的生活环境下,许多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有不少学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猖獗的作弊现象

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考生采取一切途径取得高分,近年来考试舞弊现象常常见诸媒体报道。2015年,在比哈尔邦全国统一考试现场,出现了大规模作弊的场面,一些考生家长和朋友攀爬到学校大楼,从窗口给考生递小抄传递答案。

更夸张的是,2016年比哈尔邦的高中毕业考试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都是靠作弊获得第一。文科状元在复试时拼错了“政治学”单词,还说这一学科的内容是“烹饪”;而理科状元则称元素周期表最有活性的元素是铝,水和H2O是两种物质。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上述问题的背后,都指向印度教育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印度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邦属大学和私立大学占比最高,分别为37.0%和31.4%,而中央大学仅占7.7%。然而,现实中占比较小的中央大学更受学生追捧,这意味着其拥有更充足的资金、更低廉的学费以及更高的教学质量。而邦属大学和私立大学则存在管理不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费昂贵等问题。

由于印度长期受殖民的历史,教育有为殖民者服务的排他性,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高等教育私营化程度高,质量监管困难。同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致使邦属大学资源分配不均,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高等教育改革的尝试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并彻底改变印度教育体系,莫迪政府于2020年启动了新版《国家教育政策》(NEP2020)。这份文件提出,印度高等教育需要按照一系列全球标准和规范来实现“国际化”,通过与世界上那些最好的机构合作,将印度重新确立为全球教育的“世界导师”。

然而,在2024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印度只有IIT孟买分校和德里分校进入全球排名前200位;而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2024排行榜中,仅班加罗尔印度科技研究所入围前250名,其余入围者都在500名之外。莫迪政府的愿望是好的,但前方的路很漫长。

结论

印度的高考体系,表面上看是公平竞争的舞台,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均衡的教育资源以及猖獗的作弊现象。疯狂的补习产业和极端的竞争环境,使得考生和家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教育公平性。唯有如此,才能为印度的未来培养出更多真正有实力的人才。

1 阅读:31

吹哨先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