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适合读国际学校?什么人不适合读国际学校?

采白说课程 2025-02-24 02:34:41

最近,我常常拿赵本山家族做例子。本山传媒年利润大约在3-5亿之间,赵本山家族的财富估计在10亿到50亿之间。对于这种家庭来说,孩子去读哈罗公学、伊顿公学、惠灵顿公学等顶级国际学校,毕业后进牛津、剑桥、UCL、帝国理工这些世界顶尖学府学习商科或者哲学,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你看,UCL的校友里就有周受资、王思聪这样的成功人士,国际教育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然而,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去这些G5名校到底能带来什么?真心告诉你,几乎没什么用!你看现在抖音上那些留学中介的广告,拍视频的,10个有8个是UCL毕业的。听着好像很厉害,但现实呢?普通家庭的孩子去这些顶级大学,拿到的也不过是一本文凭,能为未来带来多少改变呢?根本不匹配你家庭的现状和需求。

对于那些年收入大约100万元人民币,且还背负着房贷和按揭,家里现金存款甚至不到1000万的家庭来说,真的不必过多纠结什么贵族教育。即便家里有1000万,但换算成英镑也只有100万,这些钱连一个孩子的英国高中和本硕连读学费都不够。英国的教育费用非常昂贵,从高中到大学,至少需要100万英镑。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去追求所谓的国际教育,最终只会让自己越研究越穷,甚至把辛苦积累的财富花光。别被表面的“贵族教育”迷了眼,好不容易爬上中产阶级的阶梯,别再轻易掉入“韭菜”陷阱。

真正适合上国际学校的,是那些家族背景显赫的孩子,比如赵本山的女儿赵一涵(妞妞),或者郭德纲的儿子郭汾阳这样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国际学校才真正有意义。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不仅能受益于最严格的素质教育,还能在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培养。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孩子学会分清黑白,懂得如何做人,避免给家族和父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与此同时,国际学校提倡“快乐教育”。K12阶段,教育的重点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今天看康德,明天读卢梭,后天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大后天看一场经典的《泰坦尼克号》电影,天天进行“开放式教育”、“思辨式教育”和“精英教育”,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孩子们从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学会如何思考问题。

此外,国际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丰富多彩,棒球、马术、帆船、高尔夫等运动课程让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总之,英式贵族精英教育的目标是确保孩子:

1. 身心健康;

2. 在没有中式应试教育压力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业,享受轻松的学习过程;

3. 在道德和行为上保持高度自律,避免打架、吸毒、犯罪等不良行为,确保不为家庭和家族名声带来负面影响。

所有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让像赵一涵、郭汾阳这样的孩子,能够25岁时“踏踏实实地回家接班”。这才是国际学校教育的真正初衷。

总结一下:

1. 适合读国际学校的家庭:资产过亿,年收入千万级别,孩子未来有明确的家族企业接班计划;

2. 不适合读国际学校的家庭:年收入在百万左右,背负房贷和按揭,家庭存款不足千万,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世界名校,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尤其是去读商科、文科等没有明确就业方向的专业。

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但请记住,选择国际学校之前,务必评估自己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孩子的未来发展目标,避免盲目跟风,真正做到量体裁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