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运营商2024年度业绩报告相继出炉。这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

营收与用户
202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交出营收、净利润双增的亮眼答卷。三大运营商全年总营收逼近2万亿元,净利润总和超1800亿元。具体如下:
中国移动全年营业收入达10408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达1384亿元,同比增长5%。
中国电信全年营业收入达5236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达330亿元,同比增长8.4%。
中国联通全年营业收入达3896亿元,同比增长4.6%;归母净利润达90亿元,同比增长10.5%。
个人市场上,三大运营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10.04亿户,5G网络客户数达5.5亿户。
中国电信用户数达到4.25亿户,5G套餐用户数达3.5亿户。
中国联通用户数超过3.4亿户,5G套餐用户累计到达数约2.9亿户。

数字化转型
在基础业务稳固发展的同时,数字化转型成为运营商业务的重要增长点。2024年三大运营商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数字化转型已见成效。
2024年,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业务实现收入2788亿元,同比增长9.9%,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31.3%。移动云收入达到1004亿元,同比增长20.4%,IaaS+PaaS收入规模稳居业界前五。5G专网收入达到87亿元,同比增长61.0%。安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健康养老业务收入增长85.5%,视联网解决方案收入增长26.4%。
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业务实现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长5.5%,占服务收入比重达到30.4%。天翼云收入达到1139亿元,同比增长17.1%,用户规模占据全球运营商云之首。以人工智能、智算服务等为代表的智能业务收入达到89亿元,同比增长195.7%。量子业务收入增幅达到238.7%,车联网业务签约额增长253%。
中国联通算网数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占服务收入比重达到24%。联通云收入686亿元,同比提升17.1%。数据中心收入259亿元,同比提升7.4%。智能服务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26.5%。数据服务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0.8%。智算业务驱动算力服务强劲增长,签约金额超过260亿元。

AI布局
在ChatGPT、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持续推动下,“AI+”已经成为各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加速器,与“5G+”并驾齐驱,助力各行业智能化升级。2024年,运营商加速在AI领域的布局,并收获了一系列成果。
2024年,中国移动推行包括“AI+”计划在内的三大计划。布局40款AI行业大模型,覆盖能源、教育、交通等各个领域,助力各行各业“智改数转网联”。九天生态汇聚平台引入多个国内外优质大模型、数据集和智能体;九天通用大模型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基础云产品全面AI化迭代,推出24款“AI+”产品、39个AI+DICT应用,成功签约项目超500个,加速向智能服务全面升级。公众市场,“AI化产品”客户合计达到1.9亿户,发布中国移动AI智能助理灵犀智能体。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智算服务等收入同比增长195.7%。完成“1+1+1+M+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构建规模超9万Token的大模型训练数据集,打造星辰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底座,实现语义、语音、视觉能力全覆盖并多尺寸开源。打造智能体、行业解决方案等AI原生应用以及AI手机、AI云计算机等10余款AI标准化产品,推出50余个行业大模型,服务超1万家行业客户。深入推进13个内部大模型在客服、网运、办公等企业管理运营环节的嵌入及应用,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中国联通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要坚定向科技服务公司转型升级。通过推出一系列AI新产品新服务,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DeepSeek等AI能力的创新突破是中国联通发挥网络、算力、数据和运营优势,实现技术、产品和市场升级的重要机遇,从通信运营向科技服务提能升级的重要引擎。中国联通将在AI Infra、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AI安全五个方面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联通将面对全球AI人才竞争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给力度,激发AI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与动力。
在算力方面,三大运营商的布局也逐步完善。
2024年,中国移动上线投产了呼和浩特、哈尔滨两大万卡级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9.2EFLOPS,并构建了技术和规模全面领先的全国性算力网络。
中国电信建成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全液冷万卡池,智能算力资源达到35EFLOPS;建设高通量、低时延的智算互联网络。
中国联通在上海、广东、内蒙古、宁夏、贵州等地建设大规模智算中心,智算规模超过17EFLOPS,并建成算力智联网AINet。

资本结构
2024年,三大运营商在保持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同步开启了“节流”模式,通过优化资本开支结构,提升运营效率。
中国移动各项资本开支合计约164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18.4%,同比下降2.5%。
中国电信2024年的资本开支规模为935亿元,同比下降5.4%。
中国联通的资本开支规模为613.7亿元,同比下降17%。
这一趋势延续到了今年,2025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计划合计降至2898亿元,2025年总资本开支计划同比缩减9.1%,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降至1512亿元、836亿元、550亿元。不过,算力投资成为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中逆势增长的板块。
在算力领域,中国移动2025年计划投入373亿元,与2024年算力领域371亿元的投资额基本持平,但在资本开支中的占比提升至25%。此外,中国移动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对于推理资源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投资,不设上限。
中国电信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为836亿元,预计下滑10.6%,算力方面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22%。
2024年中国联通算力投资同比上升19%。中国联通加快推进IDC向AIDC、通算向智算升级,在上海、广东、香港和内蒙、宁夏、贵州等地建设大规模智算中心,建成300多个训推一体的算力资源池,更好满足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需求。

研发费用
作为正在致力于向科技服务型企业蝶变的三大运营商,在研发方面均保持高投入的姿态。
2024年中国移动研发费用出现罕见负增长,但依然是三大运营商中投入最高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研发费用为282亿元,比上年下降1.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7%。不过,拉长时间来看,2021—2023年,中国移动研发费用分别为155.77亿元、180.91亿元、2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3%、16.1%、58.7%,研发费用一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态势,中国移动一直对研发极为重视。
中国电信增长最为明显,2024年,中国电信研发费用为14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3%。对此,中国电信表示,公司加快建设科技型企业,围绕网络、云及云网融合、AI、量子/安全等四大技术方向,持续攻关核心技术。
中国联通研发费用增幅次之,2024年研发费用为88.35亿元,同比提升9.1%。中国联通表示,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组建创新主体,特别是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机构,成立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数智技术和产业高地。
在AI和算力的风口上,三大运营商都砸下重金搞研发,不过各有各的打法。中国电信瞄准了云网融合和量子安全这些“黑科技”领域,大有弯道超车的架势;中国联通则是靠数据智能公司和人工智能研究院这些专业战队,深耕垂直领域技术转化;中国移动撒网式布局,多点开花,稳稳地坐上了“研发投入之王”的宝座。虽然路子不一样,但三家运营商都把研发当成了打造科技硬实力的关键。

总的来看,在营收方面,2024年中国移动以1004亿元再度坐稳万亿俱乐部,营收甚至超过电信联通之和,继续领跑行业。净利润方面,中国移动同样稳居榜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不及其零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速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营收增速略低,仅有2023年的一半,而中国联通营收增速最快但也低于2023年,三家运营商营收进入低增长。
从用户总体规模上看,中国移动在移动用户和5G用户方面均领先于友商,将为其后续业务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三大运营商现在都将战略重心转向云、AI和智能算力,从传统运营商向科技公司转型。
尤其在云服务这块,运营商的“三朵云”(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竞争日益白热化。天翼云一直跑在前面,占据领先地位;移动云不甘示弱,正在加速追赶,差距越来越小。目前,“三朵云”里天翼云、移动云两家年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成绩相当亮眼。不过,虽然云业务仍然是2024年运营商增长最快的板块,但增速已经从2021—2023年的“狂飙”变成了“慢跑”,整体发展节奏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AI+成了运营商标配。2024年,三大运营商在AI领域的竞争逐渐明朗,竞争态势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AI领域抢占先机,三大运营商纷纷调高了2025年的算力预算,还为AI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专项作特别预算安排。显然,围绕算力和AI的“军备竞赛”已经全面拉开帷幕,三大运营商都铆足了劲,想要在数字化转型大战中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