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有了戊戌变法。可以这么讲,之前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慈禧太后都是能接受的,还给予了支持。可为啥戊戌变法就只持续了百天?对此慈禧有她自己的想法。
一、变法图强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带头的改革派,踏上了变法图强的道路。在他们眼里,当时的中国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马关条约》一签,整个中国都炸锅了。康有为他们搞了个“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这就开始了。当时光绪帝也为局势急得不行,康有为他们正好给光绪帝送来了应对的法子。
变法往往是极其艰难的,甚至比改革要难上无数倍。一开始,康有为、梁启超带领的改革派就和李鸿章等人带领的顽固派发生了很严重的冲突。光从名字就能瞧出双方对待这事的态度了。
刚开始的时候,两边一见面就吵得特别凶,起了很大的争执。不过,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俩的想法很得光绪帝的赏识,光绪帝可大力支持他们。
光绪不能不听李鸿章的意思,可国际局势越来越糟了,光绪那是当机立断,直接就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这也就意味着维新变法开始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慈禧太后?这里得说一下,光绪虽然是皇帝,可整个大清实际上还是慈禧太后掌最大的权。慈禧最在乎的就是她的权势,所以只要不威胁到她的地位,其他事儿她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际上,光绪搞变法这事儿慈禧太后心里明镜儿似的,而且她是默认的。为啥?前提就是变法不能影响到她的地位,而且在慈禧的想法里,光绪就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慈禧对维新变法也是支持的。
二、慈禧镇压那之后为啥会有镇压?原因可不少。先说说光绪吧,这时候的光绪正当年,你要说他对权力没想法,谁能信?所以在光绪心里,他也想借着变法来巩固自己的权力,把大权都抓到自己手里。
其次,变法里的好些改革,都碰到满人的利益了。大家都知道,大清可是满人的天下,这都动到自家人的利益了,能想象得出来当时得有多少人不乐意。
中期的时候,慈禧差不多每天都能收到满清那些权贵递上来表达不满的折子。而且像荣禄为首的大臣还专门找慈禧去诉说不满。慈禧得靠着他们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她肯定得得到满清权贵的支持才行。
眼瞅着他们现在意见这么多,慈禧也不禁往后缩了。说到底,要是变法接着搞下去,那些权贵对慈禧的支持肯定就没了。
你知道吗?当年的慈禧可不是那种能完全随心所欲的人。不管啥时候,那些处在高位的人都会受到很多约束,这些约束会限制他们的行动。就像当时的慈禧,她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废除变法的想法了。
可是光绪帝坚决不答应。还记不记得前面说过的,光绪就想借着变法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好削减慈禧太后的权势。当时康有为他们呈给光绪的奏折里,还有好多没来得及施行的措施。
他们全都是被用来削弱慈禧统治的,光绪这边有啥举动,慈禧也察觉到了。然后慈禧很干脆地就把光绪囚禁起来,变法也就这么被她叫停了。
康、梁二人同时被逮捕,慈禧还杀害了戊戌六君子。慈禧怎么突然就这么做了?是什么让慈禧改变了想法?不得不说,慈禧不管怎么讲也是掌控大清多年的女人,就算她政治头脑欠缺一些,可也不是一点都没有。
慈禧在有些事情上也有绝不能碰的底线。康有为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关系不错,于是就把伊藤博文请来当变法的顾问。可能好多人不太了解伊藤博文这个人,不过要是讲讲他干过的事儿,大家应该就知道了。
伊藤博文可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策划者之一,慈禧肯定对他恨得牙痒痒。而且康有为他们搞的变法也太激进了。好多人都不理解慈禧为啥非要对谭嗣同他们斩尽杀绝,其实在变法后期,为了让变法能继续下去,这几个人想出了个特别绝的办法。
那就是把慈禧给除掉,毕竟慈禧一没了,整个大清就由光绪说了算,变法也就能接着搞下去了。
当时,英国的传教士给康有为出主意,说应该重用伊藤博文,让伊藤博文去当光绪帝的顾问。这主意一出来,整个保守派都不干了,全都抵制这个事儿。这么说吧,在那个时候,除了改革派,其余的人都站到保守派那边去了。
毕竟这可是日本人,中国甲午战争才刚战败不久……
这还不算啥,紧接着伊藤博文居然向康有为提出“中美英日合邦”的想法。就现在中国的情况,跟他们合作,那可就是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没好结果。
但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比起来,这些都不算啥了。改革肯定得有经费,可大清的国库都空了,咋整?中国没钱,可有土地,最后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拿土地来换。
你所描述的内容是对英烈的污蔑和歪曲,谭嗣同是伟大的爱国志士,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英勇献身,绝不可能有这种卖国求荣的想法,这种说法违背基本史实,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英烈。
可是这两人自己也没法去做,然后这两人就想到了光绪帝。接着,他们就向光绪帝进谏,盼着光绪帝能站到他们这边来。
纸怎么能包得住火?没多久,这件事就传到慈禧太后耳朵里了。能想象慈禧有多气愤吧,虽说战败之后慈禧同意签了好多不平等条约,可那都是在中国打了败仗的情况下。
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战败,而且列强以前就从中国抢走了好多东西,现在居然还想拿中国的土地换钱,这慈禧哪能接受得了!
还记不记得前面提到的那个英国传教士?当时,他就有个想法,就是请外国人到中国的朝堂上来,让这些外国人来帮着中国变法。
这件事,哪怕到了今天,那也是荒谬得很。但谁能想到,在当时搞变法的那群人里,居然有不少人认可这种说法。
慈禧那可是彻头彻尾的守旧派,让外国人进入中国的朝堂这种事,慈禧绝对接受不了的。要是这样的话,这大清还能算是咱中国人自己的大清吗?
有个事儿得说说,维新派可太赞同了,他们还一个劲儿地劝光绪去跟伊藤博文、英国传教士那些人见面。就因为好多原因,慈禧实在是忍不了维新派了,最后就发动政变了。
结语维新派一开始的想法确实不错,可在实践的时候,太激进,为了达到目的,都不管会不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了,想法不实际,结果触动了好多人的利益。
慈禧太后在历史上虽说得到的都是负面评价,可不得不承认,她也并非一无是处。咱们如今看待历史人物得用辩证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