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龙:孙颖莎饭圈严重干扰比赛,王曼昱被霸凌!全网炸锅了

巷子里的杯具 2025-01-18 18:31:19

场馆内球迷疯狂呐喊,社交媒体上粉丝互掐不断,甚至连裁判的判罚都能被粉丝的呼声裹挟。这还是我们熟悉的竞技体育吗?最近,伴随着一场乒乓球比赛的热度升温,一些奇怪的现象也浮出了水面——饭圈文化正悄然渗透进竞技体育,甚至有点“翻江倒海”的味道。以人气选手孙颖莎为中心,突然一场围绕她的舆论风暴让比赛之外的纷争喧嚣尘上。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对体育生态的一次严重干扰?

原本饭圈是追星的名词,围绕歌星、演员的大量粉丝以狂热的姿态宣传、维护自己的偶像。但如今,这种文化有点“跑偏”了。从娱乐圈起家的饭圈文化扩大到电竞、体育等领域,刷新着原本属于竞技的舞台规则。在乒乓球领域,这种扩散尤其明显。

某种程度上,孙颖莎的受欢迎程度的确是她成绩优异的自然结果。她在竞技场上的表现亮眼,性格鲜明,粉丝群体也因此迅速扩大。然而,关注增加的同时,饭圈文化的弊端也渐渐侵蚀到比赛本身。比如,有些粉丝用过激方式干扰对手,甚至对裁判的判罚产生巨大影响,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无休止的网络争斗。场下粉丝撕得天昏地暗,场上选手心里难免出点波澜。

这方面,资深媒体人贺晓龙并不客气。他公开批评孙颖莎粉丝“饭圈化”、不尊重比赛秩序,甚至指责孙颖莎自己在面对争议判罚时态度不够职业。这些批评好像在平地里掀了波浪——炸得粉丝群体不断跳脚反击,但也把饭圈乱象的问题推到了更多人眼前。

这场由孙颖莎引发的争议风波中,另一位国乒名将王曼昱也意外成为话题中心。有舆论直言,孙颖莎的粉丝不仅耽误了她自己,也“伤及无辜”,比如在比赛时,王曼昱就因裁判判罚不公等问题遭遇过场馆的“不友好对待”。有人说,王曼昱某种程度上成了贺晓龙所谓“饭圈侵害”的受害者,更有人把矛头对准裁判和观众,这使得王曼昱无意间被捧上了舆论“制高点”。

但王曼昱的表现却值得玩味。她没有加入任何争论,也没有向外界释放额外的信号,一直保持着专注训练、争取更好成绩的沉稳姿态。这种“不掺和”的态度,反而为她赢得了更多支持。真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典范——专心比赛、不沦为噪声的一部分,王曼昱的选择引来广泛好评。

谈到如何应对粉丝带来的影响,陈梦可以算是个参照系。作为乒乓球领域的顶尖选手之一,陈梦也曾经历粉丝围追堵截的热情。尤其是在奥运会期间,她几场比赛都被炒得沸沸扬扬。但面对这样的局面,陈梦做了一个看似“笨”的决定:低调。没有对粉丝的表现大加回应,也没有依靠炒作推高热度。用一种“老黄牛式”的态度安稳渡过了争议。

这样做的结果是,她以实力说话,减少了不必要的舆论干扰。而国内外不少运动员都采取过类似策略,比如国际体坛的费德勒和纳达尔,他们非常注重引导粉丝的文明行为,维持体育道德,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尊敬。

别以为饭圈文化只对女运动员产生干扰,男运动员中也有人被“拖下水”。樊振东,世界第一的男乒选手,两年前就因某些过激的粉丝行为“躺枪”。一部分粉丝不仅对他进行过度追捧,还曾为了打压其他选手制作带有强烈攻击性的“黑料”。这样的做法,让樊振东显得十分无奈。

实际上,不论是孙颖莎还是樊振东,这些顶级运动员的目标都应该是追求更高的竞技水平。但是饭圈式的“上纲上线”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退一万步讲,如果比赛还没打,人心已经因为粉丝的阵营划分而出现裂痕,那结果真的还能心服口服吗?

这些乱象终于引起了高层关注。体育总局的高志丹明确表态,这种饭圈化的粉丝文化对竞技体育产生巨大冲击,亟需整治。毫无疑问,这样的表态无疑给体育界敲响了警钟。

饭圈文化的治理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比如,建立明确的粉丝行为规范,严厉打击比赛场上的不良行为,让体育的主角回到选手和成绩本身。有些赛事组织者甚至提议,在比赛现场加大对粉丝的监督和管理。而场外,社交网络平台更应该推出一些规则,避免舆论暴力。这些改良措施是否能执行到位,显然离不开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看来看去,其实问题的核心就一个:竞技体育总归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谁能站上最高领奖台,靠的都不会是喧嚣或者噪音。孙颖莎、王曼昱、樊振东、陈梦,乃至更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足够辉煌,但愿他们所面对的舆论场能安静一点,也更公平一点。体育的美,不正是那种“台上竞技见真章,台下尊重讲风度”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6

巷子里的杯具

简介:分享奇闻轶事,未结案件,揭秘大自然规律,让你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