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准备阶段
1.标签安装
为每个固定资产安装RFID标签。标签可以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有源标签识别距离长、可存储信息多,但成本高、体积大;无源标签成本低、体积小,但识别距离相对较短。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使用场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标签类型,并将其牢固地附着在资产表面显眼且不易损坏的位置。
2.数据库建立与信息录入
创建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将每个资产的详细信息录入其中,包括资产编号、名称、型号、购置日期、价值、存放位置、使用部门等。同时,将RFID标签的识别码与资产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关联。
3.读取设备准备
准备合适的RFID读取器,根据盘点范围和资产分布情况,选择手持式读取器或固定式读取器。手持式读取器便于在较小区域或对特定资产进行逐一扫描盘点;固定式读取器可以安装在门口、通道等位置,对经过的资产自动读取。
盘点实施阶段
1.区域划分与路线规划
对于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存放区域,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规划合理的盘点路线,确保每个区域内的资产都能被覆盖到,避免遗漏。
2.读取数据
使用手持读取器在规划好的路线上对各个资产的RFID标签进行读取。读取器会获取标签的识别码,并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连接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对于安装了固定式读取器的通道等位置,资产经过时自动完成读取,系统实时记录资产的移动情况。
3.数据对比与异常处理
后台管理系统将读取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如果存在读取不到的标签,可能是标签损坏、被遮挡或资产丢失等情况;如果读取到的标签信息与数据库中不一致,如资产位置信息不同,需要进一步核实和处理。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进行现场复查。
统计分析阶段
1.盘点结果统计
根据盘点数据,统计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分布情况、不同使用部门的资产占有量等信息。可以生成各类报表,如按资产类别分类的数量报表、按使用部门划分的资产价值报表等。
2.差异分析
对盘点结果与数据库原有信息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资产增减变动的原因,如新增购置、报废、调拨等未及时在数据库中更新的情况。根据差异分析结果,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3.决策支持
基于盘点统计的结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例如,如果某个部门的资产闲置率较高,可以考虑进行资产调配;如果某些资产的维修成本过高且频繁出现故障,可以考虑更新换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