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乙巳蛇年大年初六,这一天,是春节传统意义上的送穷日,也就是“送穷鬼”的吉日;同时,初六这一天,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正所谓辞旧迎新、送穷立春,果然是个有讲究的日子。
送穷与迎春交织,正是辞旧迎新好时节。送走所有往日穷困,迎来今后无限春意。新的一年充满生机与希望,心中难免若有所思,忍不住打油一首既“应景又严谨”的“七言绝句”,呵呵,需要声明的是非主流诗作:《送穷立春》
穷神送尽春归来,万象更新福满宅;
柳眼初开风渐暖,一年好景自此开。
借此自然也祝千千万万万千千的条友们,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万事遂意,有穷的送穷,无穷的续富更上一层楼永远避开穷神。同时在这立春时节,感受万物复苏的景象,带来一年的元气满满、大吉大利。
今年得先送穷鬼穷神,再迎立春,因为今年是“闭眼春”。也就是说,今年的立春与大寒交节是在晚上,具体交节时间为2月3日晚上22时10分13秒,如此说来,这个时候大多数伙伴都已经开始上床歇息,当然就是“闭眼春”了。
不过,现在已经不太讲究这些了,如果按老一辈的传统说法,这“闭眼春”还不是十分友好,据说可能会收成不好,也就是所谓的“睁眼春收、闭眼春丢”。
既然立春要等到晚上,那白天正好踏踏实实的先把穷神给恭恭敬敬送走的妥。大年初六就是干这个事儿的,初五“破五”迎财神,初六就送穷鬼。
穷鬼来头不小,而“送穷”习俗也由来已久。按神神叨叨的传说,是上古时候颛顼帝的儿子,其身材羸弱矮小,喜欢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给他新衣服,他也会扯破或烧出洞来穿,是为“穷鬼”。其后在正月的晦日,穷鬼去世,宫人葬之并称“今天送穷子。自秦汉时期起,送穷之习俗便源起,而自明清之后,穷鬼竟然升格成为了“穷神”。
显然,这个穷神谁都不想惹!惹不起,就必须把它好好生生的送走不留。
因此,大年初六,咱们就得把节日期间积存的垃圾扔出去(此前是不能扫垃圾出门的),称为“送穷鬼”;
与此同时,家中还有涉嫌晦气的玩意儿、挂笺之类除去扔掉,以表示送走可能赖在家中的穷鬼。
总之,这一天,咱们得把家中的污秽杂物、破衣烂袜甚至破铜烂铁(如果不卖的话)统统给扔掉,最好是扔到十字路口或者河边,让穷鬼无家可归。送走穷鬼,自然一年与穷无关、富贵有余、大吉大利。
大年初六,适合干的事情当然还有很多。
在这一天,一般的生意人都会进行一轮大扫除、放鞭炮,祭拜财神,并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以示庆贺。按传统的说法,初六虽然涉及到一个穷字,但恰恰是这一天普天之下都送穷,穷鬼无处可去,也就没有了穷。
故而,正月初六向来是认为吉祥的日子,适合开业,正好迎接财运,此后生意兴降。而店家(商家)开门之际,一般都要在临门的桌上搁大红橘子,也就是“大吉大利”的意思。
做完大扫除,开门仪式感满满之后,行有余力,则以出门。“三六九,朝外走”,大年初六正逢六中,处处春意盎然,何不到处遛跶遛跶,呼男唤女,四处游玩一番。
下意识的,咱们在本日的出行路线规划为一个大概的圆形,以行“大运”,圆圆满满,讨这个好彩头准没错。不但放松身心,享受节日的余韵,还响应了生命在于运动,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和追求也满实满载,实在是太好不过。
至于吃的,以饺子、年糕之类寓意步步高升、招财进宝之类的多。有包硬币的、有包糖果的,怎么开心怎么来,反正还在过大年,想吃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能找到好的寓意,小伙伴们放开肚皮整就完了。
不过,大年初六,还是有所禁忌,切忌倒垃圾过晚,过晚恐将将财运也一并倒掉;切忌借钱讨债,毕竟初六财神爷正在巡视人间;切忌穿得破破烂烂,被穷鬼缠身带来不幸;切忌与人斗气说不吉利的话,毕竟大家都在追求圆满完美。
等到晚上,立春节气就正式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就是从立春节气交节的这一刻起算的。
而今年的立春确实也较为独特,不仅前面所述的“闭眼春”,而且还是无一辈口口相传的说法叫“晚立春”,同时还恰逢“春打五九尾”,当然,这两种现象也是各有各的说法,而现代社会对于封建糟粕的说法基本上都气摒弃不用了,更多的是保存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与自然规律。
简而言之,2025年的立春出现在农历正月初六,相较于某些年份的腊月立春,显得稍晚一些。民间认为这种现象与气候变化有关,实际上也就有历法计算时间使然。从气候上看,晚立春确实预示着春季的温暖会稍迟到来,不过,反而观之,也意味着冬天的寒冷又不会太久,因为太阳的角度已至。
再有一个往往被人们赋予不太好的现象,就是所谓“春打五九尾”。亦即是立春这一天正好落在“五九”的最后一天。
数九寒天的五九,实际上已经到了“沿河看柳”的时节了,尽管谚语中有一些关于“春打五九尾”的不好的说法,实际上“五九尾”即五九的最后一天,立春与五九尾重合,象征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来临。
这样的巧合在一些传统文化中又被视为吉祥的征兆,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总之,既送穷,又立春,恰恰是又破又立的大好时节,春天已经来临,万物生发势不可挡。而立春节气这一天,也可以有所讲究。诸如挂春穗;吃春饼、春卷、萝卜(咬春);踏春;打春(打春牛); 躲春等等习俗在很多地方依旧流行,也是仪式感满满的一些活动。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年初六,差不多该收心准备回程了,毕竟,这一年之计在于春,该拔掉充电器,来年春节再相聚了。这多少有些残酷,但是又不得不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