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美国政府的“对等关税”计算公式,越南因对美贸易顺差占进口比重过高(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达1235亿美元,占其GDP的30%),被判定为“贸易不公平”的典型案例。
这一政策本质上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战略的延续,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将制造业回流本土。
然而,美国的“对等”逻辑存在严重漏洞。越南对美平均关税仅为5.1%,而美国对越南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已达2.2%,所谓“对等”实则是基于贸易逆差的单边施压。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将增值税等国内税收政策纳入关税计算,要求越南同步调整,这一做法被WTO专家批评为“混淆关税与国内税制的界限”。

经济雪崩:从股市崩盘到产业链断裂
关税政策尚未落地,越南经济已陷入恐慌。4月3日,越南基准股指VN指数单日暴跌6.69%,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跌幅,外资单日净流出31000亿越南盾(约1.25亿美元)。截至4月8日,股市累计跌幅达15%,市值蒸发超200亿美元,纺织、电子等出口导向型企业股价腰斩。
实体经济同样遭受重创。越南80%的纺织品和35%的电子产品依赖美国市场,46%的关税使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的越南工厂面临成本激增。
以运动鞋为例,美国对越南鞋类产品的平均关税从13.6%飙升至46%,一双售价100美元的运动鞋成本将增加32.4美元,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戴尔、惠普等电子企业已宣布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泰国和墨西哥,越南可能失去“中国+1”战略下的供应链优势。

产业震荡:从“世界工厂”到“风险之地”
越南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在关税冲击下暴露出脆弱性。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9.5%,其中纺织服装、电子产品和家具三大产业贡献了60%的出口额。美国加征关税后,这些产业面临三重打击:
1. 成本失控:纺织企业利润率普遍不足5%,46%的关税将直接导致全行业亏损。福建某代工企业测算,出口美国的衬衫成本将从5美元涨至7.3美元,失去价格竞争力。
2. 订单流失: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商已暂停与越南供应商的新订单谈判,部分企业转向孟加拉国、柬埔寨等替代市场。
3. 供应链断裂:越南60%的电子零部件依赖中国进口,美国关税叠加中国对美反制措施,导致中间品成本上升15%-20%。

面对危机,越南政府采取多维度应对策略:
1. 短期妥协:主动将对美关税降至0%,并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放,试图换取美国暂缓加税。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明确表示,仅降低关税不足以解决贸易失衡,要求越南同步调整汇率政策和产业补贴。
2. 市场多元化:加速开拓欧盟、中国和东盟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对欧盟出口增长18%,对中国出口增长10.3%,部分抵消了美国市场的下滑。
3. 产业升级:推出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目标在2030年前将科技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30%。三星越南工厂已宣布投资20亿美元扩建半导体封装产线,试图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4. 供应链重组:鼓励企业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印度等低关税地区,同时加强与中国的产业链协同。中越国际班列2024年货运量突破59万吨,为越南提供了绕过美国关税的物流通道。

越南的困境折射出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革:
1. 供应链“去美国化”:跨国企业加速布局“中国+1”之外的“美国+1”战略,墨西哥、东欧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025年第一季度,墨西哥对美出口增长22%,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2. 区域经济联盟崛起:东盟国家联合推出“区域供应链韧性计划”,通过关税互免和产能共享应对外部冲击。越南与印尼、马来西亚签署电子产业合作协议,共建区域半导体生态。
3. WTO体系崩塌: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导致多边贸易机制失效,欧盟、中国等经济体转向区域贸易协定(RCEP、CPTPP)寻求保护。越南已申请加入CPTPP,试图通过规则对接规避关税风险。

越南的危机与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有相似之处——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导致经济脆弱性。但越南也具备东亚经济体的转型基因:
- 人口红利:65%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60%,仍是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 政策灵活性:越南政府迅速调整外资政策,对高技术产业提供10年免税期,并设立50亿美元产业升级基金。
- 地缘机遇:中越互联互通项目(如南宁—河内高铁)将物流成本降低30%,为越南融入中国供应链提供新通道。

短期内,越南经济将承受关税冲击的剧痛。IMF预测,2025年越南GDP增速可能从6.5%降至3.8%,失业率攀升至5.2%。但长期来看,这场危机可能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 技术突围:三星、英特尔等企业在越南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2025年越南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较2020年增长300%。
- 区域整合:越南与中国共建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如凭祥—同登)将形成“前店后厂”模式,利用中国技术和越南成本优势开拓第三方市场。
- 政策创新:越南央行推出“出口对冲基金”,为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工具;财政部设立100亿美元关税缓冲基金,缓解现金流压力。
美国的“对等关税”不仅是贸易政策,更是对全球产业链规则的重塑。越南的困境揭示了依附型经济的脆弱性,但其应对策略也展现了新兴经济体的韧性。
未来,越南能否在关税风暴中实现从“代工者”到“创新者”的转型,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技术升级、市场多元化和区域合作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这场危机或许会成为越南经济脱胎换骨的起点,也可能成为全球化退潮的缩影。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