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夫人借走李银桥珍藏的主席墨宝,李多次索要,对方弄丢了

品味红梦史说 2024-12-20 04:39:36

众所周知,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一位全才。打仗治国、写诗写作、画画书法无一不通。

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毛主席的诗和军事思想。殊不知,毛主席的书法也同样出色。

毛主席的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派。

他不拘泥于一种字体,主打的就是一个有容乃大,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

很长一段时间内,毛主席的字体都在各单位广泛使用。

爱好书法的人,也以得到主席墨宝为荣。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就是拥有主席墨宝的幸运儿之一。只不过,这幅珍贵的墨宝被一位省委书记夫人借走了,一直迟迟不还。

李银桥多次找这位夫人索要,却都没有拿回来。很明显,它要么是丢了,要么被这位夫人私藏了。

那么,李银桥是怎么得到这幅墨宝的?他最后找到了吗?

主席慷慨赠墨宝

1962年4月20日,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5年的李银桥,即将离开熟悉的中南海,奔赴全新的工作岗位。

15年的朝夕相处,毛主席对于李银桥来说,不仅是领导,还是朋友,是亲人。

所以,出发之前,李银桥和毛主席说了一下自己要走的事。

毛主席非常舍不得李银桥,但又明白,李银桥不可能一直跟在他身边。愁了一会儿后,毛主席心里有了一个主意。

一天,毛主席叫来李银桥,说要送他一个礼物。李银桥满心欢喜地踏入菊香书屋,接过毛主席递来的一个折子。

李银桥将折子缓缓展开,毛主席写过的《七律·长征》映入眼帘。

这首诗的形式很完整,包含了标点、作者署名和书写时间。

书写形式为竖写横幅,字体是行草中的狂草,体势起伏连绵,笔意奔放,气势万千。

一眼看去,字与字之间错落有致,字距小,行距密,疏密聚散得宜。

作品用笔方面,有方有圆,中锋与侧锋相融,既有峻拔刚断的沉着,又有线条流畅的飘逸。

看得出来,毛主席在写这首诗时完全是兴之所至,挥毫泼墨即兴而成,这源于他对书法创作的得心应手,也体现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

李银桥捧着折子看了又看,呼吸都不敢太大声儿。

苍天明鉴,他馋毛主席的墨宝馋了很久了,但毛主席日理万机,即便主席愿意给,他也不好意思拉下脸去要,只是提了几次对毛主席墨宝的喜爱。

图|1947年,毛泽东在陕北(左一为李银桥)

没想到,他无意间的话,让毛主席记在了心上。

知道他要走了,还特意写了一幅墨宝送给他。这份珍贵的心意,他怎么能不感动?

毛主席看着激动的李银桥,有些不好意思:

“近来没作新诗,抄了一首旧体诗送给你。”

李银桥一点也不嫌弃,麻溜地收好,生怕毛主席反悔。他向毛主席道了谢,又陪着毛主席说了会儿话,才回到家中。

一到家,李银桥就小心翼翼地拿出折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喜欢。只不过,看了三四遍之后,李银桥发现有句诗漏写了一个字。

大渡桥横铁索寒,“索”字去哪里啦?

李银桥又看了好几遍,确定毛主席是漏写了这个字。于是,第二天,他就找到毛主席,向毛主席反映了这个问题。

毛主席得知自己少写了一个字,立刻提起笔,在“铁”字旁边加了一个“索”字,只有“铁”字六分之一大小。

这个无伤大雅的小错误,让手迹更加珍贵了。

正式出发去天津的前一天,李银桥带着妻儿正式向毛主席告别。毛主席留他们一家人吃了晚饭,还和他们合影留念。

毛泽东与李银桥一家

离别时,毛主席不顾李银桥的推辞,执意给他塞了八百块钱,说是去天津的安家费。

他拉着李银桥的手,叮嘱李银桥一定要常来北京看他。

如果路过天津,也会去看李银桥的。

“我死后,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

毛泽东与李银桥一家

毛主席的这句话,把李银桥说得眼眶微红。离别总是令人伤感,天津距离北京不远,但下次见到毛主席,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这样想着,李银桥手中,装有八百块钱的牛皮纸袋,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心头沉沉。

分别的时刻还是到来了。

李银桥离开北京,毛主席则继续坐镇中南海。他没有忘了自己的承诺,只要路过天津,就会去看李银桥,就算看不了,也会问一下。

李银桥的家被水淹了之后,毛主席还给了他一千块钱。

毛主席的好,让李银桥非常感动,连带着那份墨宝,也珍惜得不得了。

李银桥和韩桂馨

为此,他还特意请了刘少奇、周恩来、邓颖超和郭沫若,在折子后面题写赠言。

想念毛主席的时候,李银桥就把墨宝拿出来,也是一种慰藉了。

可是,如此珍贵的墨宝,居然被人弄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珍贵墨宝的丢失

李银桥调到天津后,结识了河北省委书记林铁,两人因工作关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李银桥夫妇经常去林铁家中闲谈,林铁及其夫人弓彤轩,也隔三岔五地去李银桥家中拜访。

需要注意的是,弓彤轩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对毛主席的墨宝早就心生向往。

弓彤轩(左一)与刘开渠(右二)

得知李银桥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弓彤轩就在一次闲聊中问道:

“你离开主席时,主席送了你什么文字纪念啊?”

李银桥老实回答:

“送了我一幅《长征》诗手书。”

弓彤轩一听,整个人都激动了。她请求李银桥把手迹拿出来,让她看一看。

李银桥认为弓彤轩只是单纯地看一下,就痛快地拿出来了。

弓彤轩

岂料,弓彤轩看完后,说要把手迹发到报纸上去,让老百姓也欣赏一下毛主席的书法作品。

李银桥当即就想拒绝,毛主席的墨宝何其珍贵,怎么可能随意让他人拿走?

李银桥

可是,碍于和林铁的情谊,李银桥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弓彤轩把主席墨宝借走了。

事实证明,不懂得拒绝别人无理要求的人,最后都会坑了自己。

林铁

不久之后,李银桥确实在一家省报上看到了《七律·长征》的手迹。

但是,这份手迹不是原件,而是复制品,因为它的背面没有三位中央领导人和郭沫若的题签。

李银桥觉得大事不妙,心慌到手抖。他多次找到林铁和弓彤轩,索要毛主席的手迹,但都没有拿到。

李银桥气得不行,决定不顾一切追回手迹,哪怕和林铁闹翻都在所不惜。

然而,天意弄人,就在这时候,“小团体”掀动的动荡开始了。

因弓彤轩的行为,李银桥被扣了一个“未经同意擅自发表毛主席《长征》诗手书,捞稿费”的罪名,备受折磨。

1977年8月12日 中共十一大宣布文革结束

此后,在毛主席的关照下,李银桥得以沉冤。

劫后重生,李银桥辗转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抽不出时间去找丢失的墨宝。

1989年,退休了的李银桥全力查找毛主席送他的墨宝,费尽心思却始终杳无音讯。

这份兼具政治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无价之宝,至今不知所踪。

2009年,李银桥去世。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内心都是懊悔而痛苦的。

把毛主席的墨宝借给别人,估计是李银桥做过最后悔的决定。

毛主席墨宝遗失,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这份手迹去了哪儿?有没有被毁掉?只能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参考资料: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律·长征》的来龙去脉 2017.11.21

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色伉俪”漫忆在领袖身边的时光 2013.8.12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