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娱乐圈的大器晚成,辛芷蕾绝对算得上是个标杆。谁能想到这个在火锅店端过盘子、给瘫痪父亲擦过身的东北姑娘,三十九岁才靠着《繁花》里的李李红透半边天?当年她和翟天临那档子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好多人都说这姑娘怕是栽在感情里了,结果人家愣是闷声干大事,用王家卫的镜头把自己拍成了上海滩的活招牌。记得前两年有个采访特别有意思,记者问她怎么看待别人说她"满脸写着想红",她直接咧嘴一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厨子,我打小就想让我妈住上带电梯的房子。"这话说得实在,就跟咱普通人家孩子在外打拼一个理儿——谁不是揣着点心思在职场里扑腾?就说去年冬天吧,我表姐家装修房子,电视里正放着《繁花》,李李穿着貂皮大衣往和平饭店门口那么一站,我表姐端着饺子馅说了句大实话:"这姑娘眼里有股劲儿,像极了咱家楼下开五金店那个离了婚自己带娃的老板娘。"
要说辛芷蕾的翻身仗,那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当年翟天临出事那会儿,全网都在等着看这对情侣怎么收场。结果人家该逛街逛街,该拍戏拍戏,被狗仔拍到在迪士尼啃火鸡腿的时候,手里还拎着给剧组同事带的奶茶。这事儿让我想起我们单位前年那个被传要倒闭的部门主任,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人家天天准时打卡,最后带着团队拿了个全国大奖。有时候啊,成年人处理危机的方式,还真得像炖老火汤——急火容易糊,文火才能熬出味儿。
您要是翻翻辛芷蕾的成长史,保管比励志剧还扎心。父亲瘫痪那年她才上高中,家里五个兄弟姐妹等着吃饭,母亲辞职照顾病人,这姑娘愣是白天上课晚上去餐馆打工。有回切土豆丝把手划了个大口子,怕请假扣钱,拿创可贴缠了三层继续干。这经历让我想起老家开早餐铺的王婶,丈夫工伤卧床那几年,她凌晨三点起来和面炸油条,硬是把两个儿子供成了大学生。所以说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出头,哪个不是拿血汗当敲门砖?
娱乐圈这地方向来势利眼,没背景的小演员想出头比登天还难。辛芷蕾早年间试戏被换角是家常便饭,最惨的一次都进组三天了,导演突然说要换个投资方推荐的人。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窝火?可她倒好,转头就去横店当群演,古装剧里扮尸体,现代剧里演路人甲。这让我想起我们小区那个送外卖的小哥,原来是个程序员,公司裁员后骑着电动车满城跑,去年居然考上了在职研究生。有时候人生啊,就得学会拿得起放得下。
要说辛芷蕾最聪明的地方,就是会挑剧本。别人扎堆演偶像剧的时候,她跑去《绣春刀》里舞刀弄剑,零下十几度光着脚拍打戏,冻得导演都看不下去给塞暖宝宝。后来《怒晴湘西》里那个侠女角色,吊威亚吊得腰间盘突出都没吭声。这拼劲儿跟咱胡同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张大爷一个样,去年政府要整顿街面店铺,六十多岁的人愣是学会了网上接单,现在手机贴膜比年轻人还利索。
最近热播的《仁心俱乐部》可算是让观众开了眼,谁能想到冷艳的李李还能演喜剧?辛芷蕾在里头那个女医生的角色,正经中带着点无厘头,活脱脱像极了咱家里那个一边唠叨你熬夜一边偷偷给你煮宵夜的老妈。听说拍这场戏的时候,她即兴加了段东北话版的医学名词,把对戏的演员笑得直不起腰。这种接地气的表演,可比那些端着架子的明星招人稀罕多了。
要说现在的辛芷蕾,那可真是扬眉吐气了。去年跟赵丽颖搭戏演《乔妍的心事》,两个实力派同框飙戏,看得观众直呼过瘾。最近又传出要拍中国版《初步举证》,这选剧的眼光比商场打折时抢购的大妈还精准。人家自己倒挺清醒,采访里说以后想演点"不用穿高跟鞋的角色",这话听着实在,就跟咱单位那个升了经理还说最爱食堂大包子的小领导似的,混得再好也不忘本。
各位看官您说说,这年头娱乐圈三天两头塌房,像辛芷蕾这种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演员是不是更让人放心?至少人家没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人设,想要什么就大大方方去争取。就跟咱过日子似的,想要加薪就好好干活,想换大房子就努力攒钱,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下次再有人说"把野心写在脸上不好看",您就回他:"总比把算计藏在心里强!"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普通人看明星故事,图的不就是个精神头儿么?辛芷蕾这十几年走得磕磕绊绊,但人家没认过怂。就像我老家那个种有机蔬菜的远房表哥,头三年赔得底儿掉,现在成了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所以说啊,甭管是娱乐圈还是菜市场,肯下苦功夫的人早晚能熬出头。您身边有没有这种逆袭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唠唠,没准下个励志主角就是您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