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到“泰国”这个地方,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地理课上。
老师说,泰国是“佛教之国”,有大大小小的寺庙三万多座,还有金光闪闪的卧佛和玉佛。
那时候,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一个被阳光照耀得流光溢彩的国度,仿佛整个国家都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
后来还有人告诉我,泰国是一个微笑的国家,那里的人总是笑眯眯的,热情好客。
再后来,泰国对于我,不再是教科书里的国度,而变成了一个遥远却熟悉的名字。
2000年初的时候,中国人刚开始流行出国旅游,能去趟泰国,都算是一件挺时髦的事。
那时候,我听一个亲戚讲他去泰国的见闻,他说泰国的海特别蓝,水果特别甜,导游特别能讲故事。
听得我心痒痒,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去看看。
可惜我的第一次泰国之旅并不美好。
那是2010年的夏天,我和朋友在曼谷的考山路上闲逛,结果被人坑了50块钱。
我们打了个嘟嘟车,司机带我们兜了半个小时,最后绕回了原地,告诉我们“已经到了”。
朋友气得跳脚,追着司机理论,我却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
——一个陌生的国度,一个笑眯眯的司机,一场不痛不痒的骗局。
回忆起来,那个司机的笑容和教科书里描述的“微笑国度”倒也没差。
我承认,那时候的我对泰国有一种近乎天真的好感。
这种好感源于对异域风情的向往,也源于对邻邦的天然信任。
毕竟,中泰两国的关系就一直挺好,两国人也总是笑脸相迎,吃着对方的饭,念着对方的情。
最近,演员王星被骗到缅甸电诈园区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尽管泰国警方高效地解救了王星,但国内的舆论仍然把矛头指向了泰国。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质问:“泰国为什么治安这么差?”“中国人去泰国还能安全吗?”甚至有人喊出了“抵制泰国旅游”的口号。
春节将至,不少原本计划去泰国的游客纷纷取消行程,旅行社的订单锐减,连陈奕迅的曼谷演唱会也被迫取消。
看着这些新闻,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个词——“背锅”。
小时候,我和堂哥打架,打得两败俱伤,奶奶问是怎么回事,我堂哥眼睛一瞪,指着我说:“是他先动手的!”我嘴笨,没解释清楚,结果被罚下地干活。后来我才知道,这种“里外不是人”的事儿,就叫“背锅”。
而现在的泰国,俨然成了那个无辜的“背锅侠”。
王星事件的真相其实并不复杂。
王星是被一个中国籍犯罪团伙骗到缅甸的,而缅甸的妙瓦底地区正是臭名昭著的电诈园区。
妙瓦底由缅甸的克伦边防军控制,这是一支军阀武装,对当地的电诈活动提供“保护伞”。
尽管缅甸政府曾多次表态打击电诈,但由于克伦边防军势力强大,官方的力量根本触及不到妙瓦底。
泰国在这条跨国犯罪链条中,只是一个途经的“中转站”。
然而,理性的分析往往比不过情绪化的发泄。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人把王星被骗的责任归咎于泰国,甚至有人编造出“泰国包庇电诈”的谣言。
这种情绪化的指责,既不公平,也不理性。
要知道,泰国在这起案件中不仅赚不到一分钱,反而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营救。
泰国警方在案件曝光后,仅用两天时间就成功解救了王星,还出动了警用飞机护送他回曼谷。
这种高效和诚意,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更让我感慨的是,这件事对泰国的旅游业造成了直接冲击。
2024年,中国赴泰游客达到673万人次,占泰国全年国际游客总数的19%。
泰国旅游局原本预计2025年中国游客人数将突破800万,但现在,这一目标可能要泡汤了。
泰国的形象受损,游客信心下降,春节期间的预订量锐减10%至20%。
对于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我试着换位思考了一下。
如果我是泰国人,看到这样的舆论,我大概会觉得憋屈吧。
你说我治安差,可王星是被缅甸的犯罪团伙骗的啊;你说我包庇电诈,可我的警察出动飞机救了人啊;你说我不安全,可那些每天游走在曼谷、清迈、普吉岛的游客不也玩得挺开心吗?
其实,泰国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它的治安,而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地位。
作为一个和缅甸接壤的国家,泰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跨国犯罪的中转站。
妙瓦底电诈园区的存在,是缅甸内部治理困局的结果,而泰国的边境安全问题,则是全球化的副产品。
我并不是想为泰国开脱。
我承认,泰国确实需要进一步改善边境管理,加强对跨境犯罪的打击力度。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跨国电诈是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单靠泰国一国之力,难以根除。
与其情绪化地抵制泰国旅游,不如推动中泰缅三国的合作,共同打击电诈网络。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那个考山路上的司机。
他笑眯眯地骗了我50块钱,但我并没有因此讨厌泰国。
因为我知道,这个国家并不完美,但它并不坏。
它有它的问题,也有它的努力。
所以,如果你问我:“你还敢去泰国旅游吗?”
我会回答:“敢。”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敌人,不是那个微笑的司机,也不是泰国这个国家,而是隐藏在妙瓦底黑暗角落里的那些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