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之上口碑一般!甄嬛传之后,孙俪的演技不行了?

星闻小灵通 2025-04-10 13:43:47

《乌云之上》开播那天,我特意泡了壶茶守在电视机前。结果茶凉了三次,手机里的微信群炸了锅。有人截图孙俪眼角的皱纹说“娘娘老了”,有人吐槽她演警察像教导主任训学生,还有人把马伊琍十年前的照片翻出来对比,说“看看人家怎么保养的”。我盯着屏幕里素面朝天的孙俪,突然想起上个月在菜市场碰见的张婶——她扯着嗓门跟鱼贩子砍价的模样,倒和剧中查案的女警有七分神似。

这些年追剧有个怪现象,观众既要演员美若天仙,又嫌人家整容脸假;既要角色真实接地气,又骂演员扮相土气。《乌云之上》的刑警队长要是涂着大红唇查案,估计弹幕早就骂翻天了。可孙俪真顶着黑眼圈、穿着皱巴巴的制服出现,大家又数落她“面相显凶”。这事儿让我想起小区里那位总被投诉的物业大姐——她板着脸催缴物业费时谁都烦,可暴雨天半夜疏通下水道的也是她。

拿孙俪和马伊琍较劲特别像大妈们跳广场舞时的较劲。一个规规矩矩练太极扇,每个动作都像用尺子量过;另一个踩着流行乐即兴发挥,连丝巾甩出去的弧度都带着洒脱劲儿。马伊琍在《我的前半生》里摔酒杯的戏,观众看得痛快,可要真摊上这么个闺蜜,估计没几个人吃得消。孙俪就像你家那个总劝你考公务员的表姐,话不中听但确实在理。说到底,过日子不能全靠诗和远方,也不能全是柴米油盐。

看着弹幕里飘过的“甄嬛之后再无孙俪”,我倒是想起家里那口用了二十年的高压锅。当年买它是因为能快速炖肉,现在年轻人嫌它笨重,可逢年过节炖个肘子,还是得请这老伙计出马。孙俪那些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剧本,活脱脱像我闺女的高三笔记本,每页都贴着彩色便签,重点处拿荧光笔画得跟彩虹似的。现在小年轻背台词靠提词器,就像做饭全靠外卖料理包,快是快了,总少点烟火气。

朋友圈最近疯传孙俪的养生秘籍,什么五点起床练书法、每周吃三天水煮菜。我邻居王阿姨照着学了半个月,昨天在电梯里跟我抱怨:“眼袋没消下去,倒把胃给吃坏了。”这让我想起《乌云之上》里有个细节——女警察的保温杯永远泡着枸杞,可追凶时跑二十岁的小混混。观众既要演员当冻龄女神,又嫌人家搞养生人设,跟既要儿媳赚钱养家又嫌不顾孩子的恶婆婆有什么区别?说到演技这事儿,像极了我们评判楼下早餐铺的豆腐脑。有人非说城东老字号的最正宗,有人觉得小区门口流动摊的更有味。孙俪在审讯室拍桌子的戏,让我想起初中班主任训话——都知道她是为你好,可那架势确实让人发怵。倒是马伊琍在《繁花》里吃馄饨的镜头,活脱脱像我二姨在弄堂口边吃边聊八卦的样子。两种演法本无高下,全看食客好哪口咸淡。

有件事特别有意思。我闺女她们班最近搞辩论赛,题目是“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演员”。孩子们吵得面红耳赤,最后班长说了句大实话:“能把台词背溜了的演员都快成保护动物了,还怕什么AI啊?”这话糙理不糙。现在打开电视剧,十个演员有八个在靠配音撑场面,倒显得孙俪这种原声出演的成了异类。就像满大街的预制菜餐厅里,突然冒出个现炒现卖的小饭馆,总有人嫌它上菜慢。

前些天在理发店听见俩姑娘闲聊,一个说:“孙俪怎么总演女强人,看都看腻了。”另一个接话:“总比那些四十岁还演傻白甜的看着顺眼。”这话让我想起早市卖菜的刘大爷——他三十年如一日卖青菜豆腐,主顾们嘴上嫌单调,可哪天他改卖海鲜了,估计老街坊们又要念叨。演员这行当,突破自我是本事,能把自己那亩三分地种出花来也是能耐。

说到观众的双标,简直比我老伴儿挑西瓜还苛刻。要沙瓤的不能有籽,要甜脆的不能太水。孙俪在《安家》里卖房子时雷厉风行,有人说她“演啥都像甄嬛”;到了《乌云之上》查案时眉头紧锁,又有人说“房似锦穿越了”。可要是她真演个温柔似水的角色,估计弹幕又得刷“娘娘别装了”。这让我想起过年时亲戚们的催婚话术——单身的劝你抓紧,结婚的劝你谨慎,横竖都能挑出理。最近刷短视频,总看见年轻观众吐槽老演员“吃老本”。这话说得轻巧,可要真让他们说说孙俪除了甄嬛还演过啥,十个有八个卡壳。这就好比年轻人笑话父母只会做家常菜,却不知道红烧肉想烧得不柴不腻得多难。我记着《玉观音》热播那年,巷口录像厅天天循环播放,现在年轻人怕是连DVD机长啥样都不知道了。时代变得快,但不能因此说老物件就该淘汰。

有回在公园听戏迷票友吵架,一个说梅派正宗,一个说程派新颖。我在旁边听了半天,突然觉得演员的处境也差不多。孙俪就像规矩工整的梅派,每个眼神都精准到位;马伊琍更像自由发挥的程派,讲究个随性洒脱。台下观众各有所爱,但能几十年如一日守住自个儿戏路的,都是角儿。现在流行跨界混搭,可要是青衣突然改唱摇滚,老票友们怕是得摔茶杯。

追剧群里常有年轻观众问:“孙俪怎么不参加综艺赚快钱?”这话让我想起胡同口修鞋的老李头。他守着三平米铺子三十年,不是不能改行卖网红奶茶,可咱这条街谁家皮鞋开胶了,头一个还是想到他。孙俪这辈演员就像手艺人,三年磨个戏可能不如人家三个月录综艺来钱快,但《甄嬛传》都过去十二年了,电视台重播时照样有人守着看——这事儿跟老李头修的鞋一样,经得起时间磨。

最近有个数据挺有意思,说现在电视剧里35岁以上的女演员越来越少,可观众最爱看的还是她们演的戏。这就好比超市货架上摆满花花绿绿的饮料,可卖得最好的还是老牌矿泉水。孙俪在《理想之城》里穿着西服啃煎饼果子的样子,比那些悬浮职场剧真实多了。我闺女说她领导就这样,早上啃包子开晨会,下午就能舌战群儒拿下大单。观众不是不爱看熟女,是看腻了披着职场皮的恋爱剧。

说到医美这事儿,我美容院的小妹最有发言权。她说现在来做项目的客人,十个有八个拿着明星照片说要同款。可等真做出来,又嫌不像自己。孙俪要是真去填个苹果肌,估计明天热搜就是“童年女神整残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总嫌抽不到稀有款,等真抽到了又觉得还是普通款顺眼。人啊,总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前两天看见个投票,“你愿意看孙俪演奶奶吗?”底下评论五花八门。有人说“太早了吧”,有人提议“可以演时尚奶奶”。这倒让我想起隔壁楼的赵奶奶,七十五了还天天穿旗袍逛公园。其实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演员老去,是不能接受美人迟暮的真相。就像我们都知道鲜切花会枯萎,可真看见花瓣蔫了,心里总不是滋味。但塑料花永不凋零,谁又真心喜欢呢?

有件事特别有意思。我观察发现,吐槽孙俪演技的往往是年轻人,而真正守着电视看的还是我们这些中年观众。这大概像音乐圈的代际差异——孩子们追捧爱豆的新歌,我们还在循环播放老唱片。不是说谁对谁错,只是不同年纪要的东西不一样。年轻人要新鲜刺激,我们要的是那份熟悉的安全感。就像《甄嬛传》重播千百遍,每次换台看见,还是会停下来看五分钟。

最后说个真事。上周末家庭聚会,我外甥女突然说:“孙俪这样的演员以后会不会绝种啊?”满桌子人都愣住了。她解释说现在表演系学生都琢磨怎么当网红,没几个肯下苦功磨演技。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早年间老戏骨们排戏,为一个走位能吵半宿。现在的剧组,怕是难见这种光景了。所以说,观众们且看且珍惜吧,等哪天连孙俪这样的都退场了,电视剧里怕是只剩AI换脸了。

说到底,咱们对演员的要求,何尝不是对生活的投射?想要真实又怕看见皱纹,渴望专业又嫌不够有趣。孙俪在《乌云之上》查案时那个疲惫的眼神,像极了我们下班挤地铁时的模样。或许哪天观众能明白,好演技不是年轻貌美,而是能让屏幕前的你想起某个真实存在的人——可能是你雷厉风行的女上司,可能是菜市场砍价的张大妈,也可能是镜子里的自己。

0 阅读:6

星闻小灵通

简介:掌握娱乐风向,带你走在潮流最前线,快来跟上节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