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瑶一瑶,长着一张精致可爱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活泼又呆萌。
她不是普通的小孩,而是短视频平台上的超级顶流。
短短几年,粉丝破千万,商业价值直线上升,年收入轻松过千万。
她的视频内容并不复杂——或是软萌地喊着“妈妈,我想吃糖”,或是抱着玩具嘟 着嘴,甚至只是歪着脑袋,眨眨眼睛。
但就是这样的短视频,竟然能在一分钟内带货55万,轻松碾压许多明星。网友惊 呼:“这赚钱速度,比上市公司还快!”
她的成功,让很多家长羡慕,也让许多商家眼红。
谁能想到,一个4岁的孩子,已经成为全家人的“摇钱树”?
但很快,这个流量神话被一桩桩爆料打破。
01最近,一段瑶一瑶“冻手”视频引爆全网。
视频里,她穿着单薄的裙子,坐在雪地里,冻得小手通红,嘴里还一边说着台词:“妈妈,我不冷,我很开心。”
网友看得心疼,质疑声四起:“这明明是摆拍!孩子冷得直哆嗦,为什么家长还能举着手机拍?”
更离谱的是,有粉丝扒出多个“摆拍”证据——哭着吃饭,装穷买不起糖,甚至在商场里故意摔倒博同情。
许多视频看似自然,实则背后都是精心策划。
网友愤怒了:“一个4岁的孩子,应该在玩耍,而不是按照大人的剧本演戏!”
面对舆论压力,瑶一瑶妈妈火速回应:“孩子很开心,我们没有逼她。”但这番解释,并未平息众怒,反而引发更大的讨论。
瑶一瑶的成功,真的只是她“天生讨喜”吗?显然不是。
在短视频的世界里,顶流不是天生的,而是“打造”出来的。
她的妈妈,就是这场流量游戏的操盘手。
每天拍摄固定的剧本,按照热点打造内容,选好哭点、笑点,再精准投放到短视频平台。
粉丝们看到的是“天真可爱”,商家看到的是“商机无限”,而妈妈看到的,是源源不断的收入。
但这一切,都是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的。
“一个孩子,一天拍五六条视频,能不累吗?”一位网友质疑。
02
有人翻出瑶一瑶妈妈的带货直播,发现她曾在直播间直言:“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能赚钱的孩子。”
这句话,让不少网友感到不适。孩子不是赚钱工具,可在流量的诱惑下,许多家长早已模糊了界限。
其实,亲子博主并不罕见。
从“年糕妈妈”到“奥莉”,再到“李佳琦带小朋友直播”,流量+萌娃,早就是短视频行业的黄金搭配。
但瑶一瑶的事件,再次让人思考:孩子到底应不应该成为流量工具?
一些网友支持:“既然能赚钱,为什么不让孩子早点接触社会?”
但更多的人担忧:“一个孩子,被逼着演戏、摆拍,甚至在寒冷中冻手,这真的合适吗?”
曾经,童星张一山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拍戏很累,我不想拍,可是大人说,这会让我更优秀。”
如今的瑶一瑶,是否也是这样?她的未来,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透支童年的例子?
03
这场争议,让许多人重新审视“亲子博主”的存在。
孩子的确可以拍短视频,但前提是:他们愿意吗?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成长,能否得到保障?
在欧美,未成年网红的收入受到严格监管,部分国家甚至规定,孩子的收益必须存入信托账户,家长无权随意支配。
而在国内,类似的法律仍在完善,许多亲子博主,仍在流量的驱使下“肆意妄为”。
瑶一瑶事件,也许只是一个开端。但它提醒所有家长:孩子的成长,远比金钱更重要。
毕竟,没有哪一份流量,值得用童年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