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总理人未到,就已给出下马威!想求中国办事,诚意得先拿出来

小栗子评价 2025-01-17 10:32:48

法国政坛风云再起,去年12月,法国的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出大戏,前总理巴尼耶因预算问题被反对党弹劾。财政紧缩、赤字高企、对外贸易不振,让巴尼耶的政坛之路黯然终结。而接任他的,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新总理弗朗索瓦·贝鲁。然而,这位新总理似乎并没有在经济发展上做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相反,他把重心放在了地缘政治对抗上,尤其是在中法关系上挑起了不少事端。

贝鲁初登场就给人一种“来者不善”的感觉。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1月14日,首次发表对华政策讲话中毫不客气地指责中国,声称中国“通过向市场大量出口商品来争夺世界霸权”,这一言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贝鲁对于中国的敌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经济崛起的压力。在多个领域,法中企业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从5G通信到新能源汽车,中国表现出的竞争力让法国产生了“危机感”。

更有意思的是,贝鲁同时也对美国颇为不满,明确表示法国不能依靠美国来迫使中国“遵守贸易规则”,这番话很显然是在讽刺美国本身也是个“不遵守规则”的国家。这种看似谁都不买账的态度,反映出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复杂的立场。

然而,面对国内节节攀升的财政赤字和经济困境,贝鲁却未能提出具体的经济改善政策。他猛烈抨击了中美,却回避了一个实质性问题:如何提高法国的收入、降低通胀?难怪有人说,贝鲁在挑衅国际社会时,忽视的是自己家门口的隐患。

根据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的预测,法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将愈发严峻:到2025年,赤字占GDP比例可能达到6.3%;到2027年,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可能增至120%左右。这种局势下,贝鲁若试图以地缘政治对抗来转移视线,恐怕并不是明智之举。

实际上,法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远不是简单的敌对状态。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市场体量和资金规模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成为法国经济回暖的重要契机也未尝不可。可惜的是,贝鲁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对中国的挑衅不仅无益于解决当前的经济难题,还可能加剧中欧贸易摩擦,使欧洲整体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在这个背景下,贝鲁计划访华的决定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在贝鲁发表讲话前,马克龙在发表年度讲话时宣布,将派贝鲁访问中国,以寻求在白兰地问题上与中方达成和解。但是想求中国办事,诚意得先拿出来。表面上看,他是想通过外交途径来和中国“谈谈”,但是人未到,就已先给出下马威,掷地有声的宣言和污蔑性言论,给这次访问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是想化解矛盾,还是继续树敌。

中法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命脉,也直接决定了中欧整体的合作方向。法国作为欧盟内的重要角色,如果在对华策略上走错一步,很可能导致整个欧盟的利益受损。而马克龙政府也应当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孤注一掷的对抗并不是理智的选择,更多时候,合作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贝鲁的对华政策不但充满了矛盾,也显露出法国政坛对当下经济和政策困境的无力感。法国需要的,或许不是在国际上制造更多敌人,而是调整国内政策,稳住经济船只航向,找到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合作共赢的良策。固然,基于现实的压力而产生的竞争情绪可以理解,但如果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对话,将是一场双赢的局面。毕竟,经济不景气的根源,往往不在他国,而在于如何治理自己。

0 阅读:17

小栗子评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