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两个帝国分别被列强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所谓“东亚病夫”是当时列强对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一种侮辱性称呼;所谓“西亚病夫”则是当时列强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称呼。这两个分踞亚洲东部和西部的帝国在当时堪称难兄难弟。两个帝国早年都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清帝国全盛时期疆域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多、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一。清朝的康熙皇帝曾与俄国彼得大帝、法国路易十四被西方国家视为17世纪全球三大雄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曾一度打到维也纳城下令整个欧洲震颤。

可到了19世纪这两个帝国都早已是江河日下:自鸦片战争以来各路列强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合约1175件。这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损失了大量领土主权、背负了沉重的赔款。同一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沙俄、奥匈、英国、法国等列强轮番欺负,国内被征服的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民族纷纷扯旗造反闹独立。制度腐朽、军备废弛、国库空虚成了这一时期两个帝国的常态。总的来看这两个帝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已沦为列强肆意欺凌宰割的对象,那么如果非要把这两个“病夫”对比一下到底谁更弱呢?

首先我们对比两个帝国的体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土耳其、塞浦路斯、希腊、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等地。尽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说起来囊括了如今这么多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全部加起来也只有550万平方公里。反观清王朝全盛时期的疆域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即使在晚清割地以后也仍有1135万平方公里。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面积也只有清朝灭亡时的不到一半。清王朝人口最多时超过了4亿,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人口最多时也只有2380万。清王朝的经济总量一度达到2286亿美元占到全球总量的33%左右。由此可见清帝国在体量对比上完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体量大并不意味着综合国力就绝对强。清帝国的体量超过了当时很多列强,可还是被人家按在地上各种摩擦。在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时代最能直观体现国家实力的就是军事战斗力,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比一下清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实力。

当然这两个帝国并没直接交过手,所以无法直接量化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而只能通过间接途径来进行推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毕竟有部分领土位于欧洲。从17世纪起奥斯曼土耳其就和北方崛起的强大邻居沙皇俄国频繁交手,而那时尚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的清帝国对欧洲发生的军事革命仍一无所知。因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接受西方先进武器和技战术是早于清帝国的。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已普遍列装了射程约200米、射速可达每分钟两三发的前装滑膛燧发枪。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技战术水平有可能也高于同时期的清军。

1789年至1807年在位的塞利姆三世苏丹执政期间推行军事改革效仿欧洲列强建立新式军队。要知道鸦片战争爆发是在1840年。塞利姆三世推行军事改革时清王朝的军队仍以老式的八旗、绿营为主。清政府建立新军已是晚清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的事了。据此推断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在指挥体系、后勤补给、技战术水平等方面有可能也强于清军。此外打仗是需要钱粮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清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经济状况。如果从经济总量来看自然是清帝国完胜,但清帝国的经济水平质量却未必优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进行了一场经济现代化改革。这一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引入西式现代工厂取代本国传统的同业公会。清政府则是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推行洋务运动也引进和兴办了一批新式企业。看起来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也只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经济改革晚了几年而已,但两边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却不可同日而语。这里需要说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经济现代化改革其实是以失败告终的,因为这场改革并没改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沦为列强半殖民地的命运。

问题是清朝的洋务运动同样是以失败告终的。尽管两边的改革都以失败告终,然而真要论起来还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改革成就似乎更大一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经过19世纪50年代的经济社会现代化改革后已出现了西式的银行、大学、医院......土耳其在这场改革中引进了西方的国债、股票等金融工具以及会计、审计、预算、决算制度。反观清政府即使在洋务运动后仍不知国债、预算这些概念为何物。事实上清政府引入现代预决算制度已是行将灭亡时的1910年了。这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晚了几十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甚至连政治改革也走在了清帝国前面:187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颁布了宪法、开设了国会。反观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是在1906年。这又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晚了30年。当然奥斯曼土耳其的君主立宪最终没搞成,但问题是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最终也没搞成功啊。尽管两边都没成功,然而人家比清政府早启动30年啊。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认定奥斯曼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一定优于清帝国。尽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试图引入现代宪政体制比清王朝早,然而实际上奥斯曼土耳其的政治体制却长期停留在一种前现代部落联盟状态。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部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被征服民族始终与作为统治者的土耳其人离心离德。反观清王朝自入关以来就继承了自秦始皇嬴政起华夏历代延续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最为积贫积弱的那段时期物质财富固然被列强大量掠夺,但老祖宗留下的广袤疆域、庞大的人口基数、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独特文化体系却得以保留下来。正是这样的区别造成了中国和土耳其后来不同的命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瓦解后如今的土耳其只剩下78万平方公里领土。

反观清王朝灭亡后虽发生了外蒙古独立这种事,但中国主体部分疆域仍始终得以维持。如今的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4亿多人口是一个世界级大国,相比之下如今的土耳其只能算是一个中东区域性大国。如此综合对比看来清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其实各有长短:清帝国在领土、人口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但奥斯曼土耳其可能在经济、军事现代化方面更胜一筹。这从当时两大帝国与列强的实际战斗中似乎也能得到验证。奥斯曼土耳其在与沙俄长达两百余年的十多次战争中胜少败多,但具体到每次战役而言还是常打得有来有往。

哪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行将就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仍取得过大败50万英法联军、歼敌近20万人的加里波利大捷。反观清帝国这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率领的3万清军被8000英法联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同样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甚至只是派兵舰在黑龙江上一摆就吓得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不过如果从两国的政治治理体系来看清王朝即使最落魄的时候也仍维持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框架,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在各种内忧外患中彻底分崩离析再也无法整合起来。
太他妈丢人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