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奸臣严嵩是如何获得嘉靖皇帝喜爱?他的最后结局如何了?
明宪宗成化16年(1480年)1月22日,一名男孩在江西袁州府分宜县的介桥村降生。这户人家的男主叫严淮,是个老秀才,每次考试都会落榜,但越是落榜,越是奋发向上。现在有了一个儿子,自然是寄予厚望,悉心培养。
少年年岁渐长,显露出不凡的文采,五岁入严家学堂,九岁入县学,十岁中了县试,十九中了秀才,二十五中了秀才,可谓是荣光满门。
这位小男孩,正是嘉靖年间的大学士,严嵩。
严嵩二十五岁那年,明孝宗还在朝中,严嵩就被钦点成了文试的状元。这是国内排名前五的好成绩,他很满足,也算是对得起老爹的在天之灵了。
之后,严嵩被推举为庶吉士,后被任命为翰林修订部。这个职位其实也不算什么要职,就是做点文字方面的工作。严嵩久有“神童”之称,故人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幻想着他一飞冲天,前途无量,所以他对翰林这份差事并不怎么满意。
严嵩进入公司三年后,妈妈就过世了。根据朝中的规矩,若是有官吏死了,那就得辞官回乡,为其守三年孝。这对于他们这些当官的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朝野动荡,三年不出头,回去后未必能喝到一口汤。而严嵩,则是想的很清楚,他选择了退位!
就这样,严嵩一躺就是十年,像个葛优一样躺在床上,事实上,三年后,朝廷也曾经传唤过他,让他回京为官,但是他说不愿意和宦官刘瑾的人合作。直到宦官们被铲除,严嵩才受杨廷和之邀,回到了翰林院,继续为官。
工作一年后,宁王造反,严嵩被吓得魂飞魄散,回到家中,像个葛优一样一动不动。
正德16年(1521年),正德帝朱厚照驾崩,嘉靖帝朱厚熜继位,杨廷和代为执掌大权,他的两个表兄分别是“皇帝”和“皇帝”。
严嵩认为时机已到,他重新回到了官场。
回来后没多久,他就发现朝堂上的气氛并不是很好,那是因为“大礼议”。这位嘉靖皇帝,是正德帝的表哥,因为年纪轻轻就驾崩了,没有子嗣,所以,他的表哥朱厚熜继承了皇位。
朱厚熜有一个叫兴献王的父亲。儿子是个孝子,他想为自己的父皇争取一些利益,就提议,让兴献王的牌位,供奉在太庙里。
群臣劝降,尤其是内阁首辅杨廷和,更是强烈反对,只有极少数的几位重臣,才表示赞同。可是嘉靖帝却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大殿旁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大殿,将他的灵位放入其中。随着杨廷和的落败,那些在朝中站稳脚跟的人,自然也就成了新晋的王公贵族。
杨廷和虽然是严嵩的老师,可是严嵩却安然无恙,因为他抱上了夏言的大腿,而与他交好的桂英也跟着飞黄腾达。
桂萼是“大礼议”上坚决拥护皇帝的人,之后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封为高官。桂萼不但将严嵩提拔到国子监,更是以自己的仕途教导严嵩,让严嵩知道,只有了解了皇上的心意,得到皇上的宠爱,才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从那以后,严嵩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大礼议”的事情还没完,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年),嘉靖帝想要册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文武百官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嘉靖帝叫道:“严爱卿,请讲。”严嵩上前一步:“请陛下三思。”嘉靖帝还当他是个什么都懂的人,却没料到他如此不识抬举,心中大怒。
严嵩从朝堂上退下来后,回过神来,当夜作了两首诗,赞叹嘉靖帝对他父皇的追封。嘉靖帝见状,也是大喜过望,对严嵩更是另眼相看。
然而,严嵩的所作所为,却被群臣非议,就连他的同乡,内阁宰相夏言,也是对他嗤之以鼻。从那以后,严嵩和夏言的关系就疏远了,所以他才会在皇帝陛下面前说夏言的坏话。
嘉靖帝朱厚熜醉心于道教,一门心思想要长生,对政务不闻不问,对朝堂上的事情也是不闻不问,任凭群臣摆布。夏言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他不信什么道教,也不信什么长生不死,甚至经常劝告嘉靖帝,让他远离这些东西。
有一日,嘉靖帝赏赐了夏言和严嵩一人一顶,夏言没有戴,严嵩却在每一次朝会上都戴着,很是珍惜,很是认真的用薄纱包裹着。嘉靖帝看到这一幕,对严嵩的好感与日俱增,对夏言的好感与日俱增。严嵩见机会差不多了,便鼓动嘉靖帝撤掉夏言的官职。
嘉靖21年(1542年),大学士夏言被罢免了官职。那时候,他的内阁只有四个人,夏言一走,他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严嵩就被选上了。
然而严嵩还没来得及在这个位置上坐稳,嘉靖帝就恢复了夏言官的职务。严嵩早就打定主意,要在这一次的战斗中,给予夏言最后的一击,而现在,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嘉靖23年(1544年),鞑靼人侵川,陕西总督曾铣奏奏嘉靖帝,以“筑城”、“水”、“陆”并进,抵御鞑靼人。夏言对此表示赞同,他和曾铣商量了一下,然后把这件事情禀报给了嘉靖帝。这个时候,严嵩已经收买了嘉靖帝的近臣,污蔑曾铣“挑起边境争端,隐瞒战事,克扣军费,贿赂宰相夏言”。嘉靖帝听了他的话,把他杀了,把他关进了大牢。之后,严嵩便让人散播了夏炎在大牢里对嘉靖帝的无礼之词。经过严嵩的一番算计,夏言死了,他的心腹大臣们也都被降职受罚。严嵩坐上了阁主之位,开始执掌朝政。
严嵩身为内阁第一人,主要负责两件事情。
一是建元殿。
嘉靖帝是个信奉道教的人,严嵩为了巴结和拉拢他,积极修建密室和密室,足足有二三十座,雇佣的工匠数以万计,一年的开销就是二三百两银子,而太仓一年的营业额也不过两百万两而已。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那该怎么办?命令民众“众筹”。可是,百姓们并不买账,所以,朝廷就增加了税收。这一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事情,都是严嵩搞出来的。
二是清人的创作。
严嵩因其擅长青词而深得嘉靖皇帝的器重。当上大学士后,他更是勤奋,常常废寝忘食地创作青诗。嘉靖皇帝十分高兴,特别赏赐了一块“忠勤敏达”的银质大印。庚戌之变,阿答军正在北京郊外杀戮,严嵩正潜心创作一首歌谣。有一次,有大臣来找严嵩,想要与他商量如何抵御外敌,严嵩却以他所作的青词为借口,将他拒之门外,自那以后,他被称为“青词宰相”。
嘉靖帝对严嵩的依赖与日俱增,最后索性让内阁把文武百官的奏章都整理出来,挑选出最关键的几份呈报给他,其余的都交给内阁去处理。这让严嵩实力大增,借此机会,大肆招兵买马,铲除异己。
事实上,当严嵩再次执掌内阁的时候,他的年纪已经大了,心智也不够用了,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严世蕃推到了自己的身边,然后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了严世蕃。严世蕃的智慧远超他的父亲,他的野心远超他的父亲,两人都是权势滔天之辈,积累的财富之多,让严家的宝库之多,超过了他的国家。
严嵩父子卖官卖爵,在明面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意。每一年都会举行一次选拔赛,按照官阶不同,价格也不同,像七品州判三百两银子,六品通判五百两银子。当年,有一位进士,名叫潘鸿业,以两千二百两银子的价格,成为临清知州。不止是文臣,就是武将,也是如此。统领要三百,都统领要七百。如此一来,大明朝廷就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了。
自然也有人不甘心加入严党,比如沈炼,比如杨继盛。
沈炼上了一道奏折,将严嵩父子二人,说得清清楚楚,他们卖官卖爵,拉拢人马,排挤异己。严世蕃将沈炼打入大牢,正好赶上白莲教造反,被抓的人说出了一张名单,在严世蕃的命令下,将沈炼列入其中,让沈炼死得不明不白。
杨继盛的批驳手法更为高明,他以嘉靖帝的迷信“吉凶”思想为切入点,将“天象”与“严嵩”相结合。又如,春日无雷声者,为当权者,冬日日头赤红者,为朝中有反叛之人。这是在说谁?严嵩一伙人,贪赃枉法,勾结他人,勾结他人,这就是他!这话一出,嘉靖帝的话,说得十分有道理。不过杨继盛说得太重,末了还说:“请陛下听臣之言,查清嵩贼,或召问玉景二王,或问诸位阁下。”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按照规矩,藩王是不能插手政务的,可是皇上不知道的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呢?严嵩见状大喜,连忙跑到嘉靖帝跟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嘉靖帝一怒之下,把杨继盛押到了镇抚司,严刑逼供。没过多久,杨继盛也遇害了。
通常情况下,强有力的东西会首先从内部崩溃。嘉靖四十年(1561年),严嵩的夫人过世,严世蕃回京守孝,严嵩的政治生涯也随之走入了下坡路。
这一年,严嵩有两件错事。
吴鹏辞官之后,严嵩便举荐他的小舅子欧阳必来顶替他的位置。嘉靖帝看他不顺眼,愤怒地把手中的名单扔在了地上。严嵩却不肯松口,严嵩和欧阳氏二十岁的时候就成亲了,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纳妾,自然是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姐夫身上。嘉靖帝看在欧阳必进的面子上,终于同意了,但他的怒气更盛,数月后就把他辞退了。这句话对严嵩来说是一种严厉的警告,可严嵩因为严世蕃不在,所以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到了年末,嘉靖帝因为鞭炮的缘故,一不小心引起了皇宫的火灾,把永寿宫给烧了。关于重修永寿殿的事情,严嵩以经费不足而不能进行为由,提议皇帝暂迁南宫为准。
嘉靖帝闻言大怒,这南宫也是他能住的地方?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擒走,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为帝,朱祁镇重获自由后,朱祁钰便把他关在了南宫,让他不得外出。
徐阶连忙打圆场,答应嘉靖帝在三个月内把这座宫殿盖好。嘉靖帝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这个徐阶,到底是谁?在嘉靖二年(1523年)中举中举人,并因其善作青词而受到嘉靖帝的赏识。那时严嵩正在朝中大权在握,徐阶知道自己斗不过他,便将自己的外孙女许配给了严嵩这个“孙子”,对严嵩百依百顺。等到永寿宫中大火时,徐阶已经是仅次于严嵩的第二号人物了。
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年),徐阶向嘉靖帝引荐了一位名叫蓝道兴的道人,擅长用卦象占卜,嘉靖帝对此深信不疑,便将他召入宫中。一日蓝道兴占卜,说“今天有奸臣上书”,恰逢严嵩到来,嘉靖帝对他的厌恶更甚。
徐阶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出了自己的手下邹应龙,将严世蕃的腐败指控说了出来。嘉靖帝当即命人把严世蕃打入大牢,严嵩辞官归隐。
在严党的努力下,严世蕃的案子被从轻发落,只被判处流放。然而,严世蕃太过嚣张,在被流放之前,他居然偷偷地回到了江西,还和严嵩一样,在家乡耀武扬威,耀武扬威。所以才会有官员上奏。
嘉靖帝一怒之下,命人将严世蕃锁了起来,押往京,让他接受审判。徐阶见机行事,等严世蕃一回到京,就遣人弹劾他与倭寇勾结,图谋不轨。嘉靖帝最后还是下了死命令,将严世蕃处死,抄家灭族,连严嵩都被贬为平民。
85岁高龄的颜松,因妻子过世,爱子被砍,一贫如洗,只能在坟地里过夜。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人生,想起了自己在朝堂上的经历,他的衣衫已经被鲜血浸透,他的手已经沾满了鲜血,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了。
隆庆一年(1567),87岁的严嵩在他87岁的时候,独自一人离开了人世。一具尸体,暴露在野外,却没有人去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