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富士康!再见了,苹果

壹場煙雨 2023-03-07 10:02:55

在苹果大力布局印度市场的同时,富士康紧跟苹果脚步,也在印度修建一座又一座代工厂。

根据印度媒体传来的消息,富士康又制定了印度建厂的计划,投资7亿美元,在未来十年雇佣10万名工人。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恐怕要说一声:再见了,富士康!再见了,苹果!

2017年,苹果正式在印度生产iPhone手机,从此开启了印度制造iPhone之旅。起初苹果在印度制造的iPhone只是旧款机型,产能也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iPhone13,iPhone14等旗舰机型也在印度生产了,而且产能逐步上涨。

截至目前,印度制造iPhone的产能占比大约在5%到7%左右。

不仅如此,苹果CEO库克打算继续扩大印度市场投资,计划在2025年将印度制造的产能占比提升到25%。如果达到这样的产能水准,印度有可能成为苹果另一大“我们市场”。

为了让苹果达成这个目标,作为最大代工厂的富士康已在加紧行动了。3月初印媒传来消息,富士康计划投资7亿美元,在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一块300英亩的土地上修建iPhone代工厂,这座新工厂将在未来十年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

这样的生产力度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可小觑的。由此可见,富士康以及苹果公司铁了心要将我们产能转移到印度。苹果之所以这么做不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个:印度市场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有数据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由于印度国土面积只有298万平方千米,要想承载14亿以上的人口,就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

尤其是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需要过高的学历,也能胜任工作岗位。人口越多,劳动力越充足,而且也会十分廉价。

据说富士康印度工厂的普工工资每月为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1元。不足一千的工资,带来同样的工作效率回报。试想一下,在10万到20万的廉价劳动力面前,每年能省下多少利润,节约多少薪酬成本。

这些钱最终转化为苹果高额的利润收益,苹果一年的利润至少在千亿美元以上。有这样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苹果没有理由拒绝。

第二个:分散产业链获得灵活应变市场的能力。

我们市场有完整的制造产业链,苹果想要获得的零部件基本都能在我们市场找到。不过由于美国的因素,造成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苹果是美国公司,又能带来大量的制造业经济,在美国看来就好比把这块市场蛋糕拱手让给别人,自己却啥也捞不着。

所以美国一直在促使制造业回流,让台积电到美国建厂,让苹果把订单放在美国制造。这些市场因素导致苹果加快分散产业链,从而获得灵活应变市场的能力。

苹果把iPhone、iPad、Mac、AirPods等消费电子产品逐步放在印度、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生产,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苹果都能从多个国家地区产业链中把风险降到最低。

所以苹果不会停止印度市场的投资,反而还会加快行动。富士康紧跟苹果步伐,只要能保障苹果这家大客户的合作,订单是不愁的。否则为了苹果公司专门在印度招募20万的工人,显然是不划算的。

富士康和苹果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从富士康印度建厂行动就能看出苹果的意愿。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或许该说一声:再见了,富士康!再见了,苹果!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担心,富士康,苹果不可能彻底离开我们市场。分散产业链布局并不意味着取消另一个。

我们市场有基础制造业优势,劳动力人口依旧丰富,再加上我们不断发展高端制造业,在高精尖制造领域为苹果提供保质保量的代工服务。

而印度制造并没有想象中的完美,苹果在印度栽了不小的跟头。比如为苹果代工手机壳的印度塔塔集团良率只有50%,在苹果生产数据线的Foxlink供应商在印度遭遇火灾,四条生产线被烧毁,短期内难以恢复。

除此之外,一些劳务纠纷,供应商合作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印度固然有廉价劳动力,可这份廉价也会将苹果拉入泥潭,难以自拔。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

2 阅读:118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