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假期公布后,网友呼吁取消长假,调整双休,你怎么看?

陪你演历史 2022-12-19 15:27:00

2022年还未结束,2023年假期计划早已公布,并迅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很多网友对节日放假调休制度早已不满,这次更是强烈呼吁取消三天的小长假,合并到春节或者十一的大长假中去。

还有的网友提议,将每个月的前三周周末改为单休,其他一天的休息日全部加到最后一个周末,这样可以多出12个五天的长假。

以上提议符合现实要求吗?又该怎么解决现有的假日问题呢?

01

传统习俗不要了?

网友针对节日放假矛盾的焦点不在于春节和十一的长假,而是诸如清明、端午、中秋之类的小长假,认为仅仅比正常的周末多一天,有的单位还要专门的节日值班,因此如同鸡肋。

而这三个小长假恰恰是最具中国传统民俗的节日,小长假设立的初衷,也是为了让人们有时间参加相关活动,从时间和制度上保护传统民俗。

人们在清明祭拜故去亲人表达哀思,外出踏青体验壮美山河;在端午采粽叶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在中秋赏圆月吃月饼,游子回家合家团圆。

因此,网友曲解了小长假设立的目的,至于时间不够无法回家的说法,更不应成为取消小长假的理由。

再长的假期,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事务缠身无法回家,难道把假期全部取消了?

况且很多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在家乡才能开展,比如清明可以采用网上祭拜方式,中秋可以与亲人视频,也可以采取家人到工作地逆向团圆的方式。

退一步讲,即使将小长假的时间,调到春节和国庆的长假中,那补的也是调休的周末时间,网友期望的“超长假期”也不会实现。

02

本已单休怎么调?

网友的第二个提议,看似吸引力很大,实则不具备施行的土壤。虽然按照相关规定,我国实行双休制,但在实际中,采取单休的单位比比皆是。

无论是固定周日休息,还是每周一天的轮休。对于很多供保型单位、基层事务部门、自主创业单位来说,单休恐怕也难以保证。

这未必是因为管事者刻意违反相关规定,而是被工作性质单位编制等原因决定的,在多劳多得的环境下,甚至有的是员工个人的主动加班导致。本已单休甚至不休,怎么调整成月底的五日假期呢?

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若真按网友的提议,一年12个月,每月月底都有5天的假期,有多少单位能够承受的住呢?

如果真的全国统一,老百姓与政企打交道,每个月面临连续5天的空档期,会明显降低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会不会又有人嫌5天假期无事可干,平时周末有事时又只休息1天时间不够用呢?

03

个性需求怎满足?

事实上,无论施行什么样的放假政策,总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不同,这种差异来自年龄、家庭、地域、性格等多重因素。

与其对假期制度争吵不休,不如立足单位实际,制定一些针对性措施,以尽量满足不同的需求。

落实节日值班补休。各单位在年末对所属人员,下一年度节日休息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人员数量按比例合理制定节日值班计划。

按照个人意愿和单位指派相结合的方式,对小长假不愿休息人员,尽量安排节日值班,非节日期间安排补休,具体补休时间可给个人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

允许人员按需换班。在都能胜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允许所属人员私底下顶班、换班,满足个人在工作日的请假和节日放假“拼假”的需求。对周末和节日值班换班的,要严格落实事前报批和调整工资制度。

提倡制定个性政策。在节日放假制度上,不宜在宏观上统的过紧。要提倡不同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和人员实际,

在充分进行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出既保证单位效益,又最大程度满足员工需求的个性化放假政策,

04

结语

节日怎么放假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经过上述分析,网友的两个呼吁,均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条件。

不同单位还是立足自身条件,制定合适的个性化政策,尽量满足人员的不同需求,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读者朋友们,你认同网友的这两个提议吗?对节日放假又有什么真知灼见呢?

·

0 阅读:1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