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定瓷围棋子 梅花乳钉独此赏

今日之展,乃为北宋“定子”完整一副。所谓北宋“定子”,即指北宋时期著名定窑烧制的围棋子。由于定窑为北宋五大名窑之一,而现今发现的成副围棋子,尤其是定窑烧制的“定子”又极其稀少,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品赏和收藏价值。
有关“定子”的情况,我在博文后面将专门转载一篇写得很不错的鉴赏介绍文章。这里着重先说明本人所收藏的这副“定子”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这副“定子”,棋子底平背圆凸起,具宋代围棋子之基本形态;直径约14毫米余,共有棋子362粒,其中黑子181粒,白子多了一粒,也是181粒。故,这是一套黑181粒,白180粒的完整一副棋子。同时,该棋子是典型而明确的北宋定窑产品。棋子釉质细腻润泽,真真的“黑如漆,白如玉”,一点也不夸张矣。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这套“定子”的纹饰。亦今发现的宋代围棋子,有龙纹和凤纹以及无纹等,皆背光滑未有凸起纹,其中有一副“定子”为饼形双面无纹。也就是说,有纹的“定子”尚未有公见。这更显本套“定子”之独特珍贵。这是其一;
其二,本套“定子”的纹饰非常特别,图照可见,其是梅花纹中间五花瓣凸起呈乳钉状,形成具有立体效果的一朵梅花,而梅花乃“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围棋乃君子之棋,故,梅花纹作为棋子纹饰,不仅非常贴切,而且寓意深刻;

其三,其梅花纹凸起乳钉,还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此棋子捏于指间,因为“乳钉凸起”,而增加了摩擦力,不易滑落,如此设计制作的棋子,实在是匠心独运,不能不令人叹服矣。
上述三点,是本套“定子”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亦今本人孤陋寡闻,眼界所及,能见到和听到的唯一一副北宋梅花纹乳钉围棋子。当然,其又为定窑之作,是故,特别珍贵罕见,遂成帐下瓷器珍藏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后文曾经提到,说是据杨敬荣先生的信息,“定子”之前全国仅发现完整品三套。而本人之藏,显然不属于这三套之列。宋代围棋盛行,定窑包括其它窑口的棋子多遗存几套至今日,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好在杨敬荣先生的信息表明是其眼见耳闻所及的一个大约可知数量,其使用了“仅发现”三字,而没有使用“仅存三套”这样的断定语句,难能可贵。否则,本“定子”岂不又和“汝瓷、元青花”之“仅XX件”命运一样了。

余不多言,定子实见,可赏可鉴。围棋子本身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少赏点,然而,就古代围棋子而言,其本身所具有和装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就非今日之棋子可相提并论了,若我们用心去体验解读,则其文化内涵和瓷制内涵等皆还有许多值得深究之处矣。

转载:
《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11期 西窗 文

中国人发明围棋,运用围 棋并将之推向哲学的最高境界—“中和 ”精神。其代表人物为施襄夏、范西屏和吴清源。前二者为后世留下千古名谱 “当湖十局 ”;后者为当今围棋界宗师。可以说 ,吴清源先生对围棋 的理解和贡献及对 “中和”精神的追求,百年来无人企及。
瓷器也是祖先的发明。唐宋以来,中国瓷器成为世界各国各阶层喜爱的生活品和艺术品 ,尤其北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 “五大名窑”的瓷器 ,被世界瓷器藏家称为 “高古瓷器 ”。因其质如美玉、存量少和不可复制的属性,使任何一件完整的“五大名窑”瓷器都有“稀世珍宝”的赞誉。
北宋时期 ,瓷质围棋的出现恰是统治者崇尚老庄哲学的反映。北宋皇帝把定窑瓷器与 “演天器具”围棋结合一起,是想通过 “定子”以襄 “天机” ,并相信 “定子”能为赵宋王朝承接 “天运”。因‘定子”的哲学寓意无可比拟,故而不 用“汝子”、“官子”、“哥子 ”、“钧子”。北宋是一个开放的社 会,上行下效 ,一时风起,直径不一的“定子”分别走进皇宫、府第、书院、酒肆及寒舍。
就目前已知的北宋“定子 ”,其直径有11—12 毫米、13—14毫米 、15—16毫米、17—19毫米等数种。据悉,韩国60年代曾拍卖过一副直径17毫米的北宋“定子 ”,价格 100万美元。另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专家杨敬荣先生 的信息 ,全国范围内,目前所发现“成副的北宋‘定子 ’只有三副”,其中一副藏于中国体育博物馆,另两副可能由私家收藏。
成副的北宋“定子”具很高收藏价值。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五一“走进赤峰”鉴宝大会的节目上 ,有一副南宋至元代邢窑烧制的无釉围棋子,被专家鉴定团称为 ”大青子 ” ,定价40万元 。2007 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赛宝大会从数万件 民间藏 品中精选36件入围 ,最终7件获金奖 ,其中即有一件 “黑定”碗。一件1000多年前民用 的普通“定窑黑釉饭碗”,今天竟成 民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获金奖,可见北宋定窑瓷之价值。
赏析北宋定窑围棋“定子”之余,不禁慨叹 ,施襄夏、范西屏两位 ”大国手”一定是用“定子”布下千古名谱“当湖十局 ”的吧;吴清源先生也是用“定子”探求“中和”精神的吧……为做一次“大国手”,笔者用这副“千年定子”复制了吴清源先生“十番棋”全胜的最后一盘;若有可能,还将复制施襄夏、范西屏两位 “大国手”的“当湖十局”。
千年“定子”美如玉,“定子”千年象太极 !
(笔者注:以下所用布棋“定子”为饼状双面光板无纹饰)。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本文原创首发于公元2012年10月2日——本人新浪博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