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女子掰开降压药服用后,昏迷入院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据该报道称,这位40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用牙咬断降压药服用了大半片后,不到半小时就出现了头晕眼花,浑身瘫软的症状,连血压都快测不到了,家人紧急送医后,才转危为安。
据悉,这位患者掰开服用的药物是硝苯地平控释片。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险情”了。
硝苯地平是一种短效降压药其吸收速度快,降压作用强,但降压的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如果是服用普通片,需要每日吃3次才能够平稳控制血压。
为了提高用药的便捷性,科研人员对药物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硝苯地平控释片,这种控释剂型的药物在药片的外层是一层骨架控释渗透膜,通过膜上的微孔来控制药物的缓慢渗透释放,可以每天服用一次就能平稳控制血压的作用。
为了能够确保一天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药物剂量控制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中的硝苯地平剂量是足足普通片3片的剂量,但如果这个药物被掰开,咬断,药物外层的控释膜就会被破坏,药物的释放速度也就失去了控制。
因此,这位患者咬断控释片服用了大半片,就相当于吃了常规剂量2倍多的硝苯地平,药物被迅速吸收后发挥强效的降压作用,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低血压问题,手脚发软,眩晕,出虚汗,甚至是晕厥,都是药物导致严重低血压的典型症状。
是不是降压药就不能掰开服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同剂型的口服降压药,其是否能够掰开服用,以及服药的其他注意事项也不相同,今天就结合临床上几类一线降压药的不同剂型,来为大家介绍下降压药的正确吃法。
控释片,缓释胶囊
一般说来控释片,缓释胶囊类的药物,多数都是通过外层覆盖缓控释体系的薄膜的方式来保证药物缓慢释放,减少降压药用药次数的药物剂型,如前文所述的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此类药物如果掰开服用,就会破坏药物的缓控释体系,导致药物的迅速释放,同时也会引起药物的过量吸收,带来低血压风险。
因此,对于此类药物,都是不宜掰开服用的。
缓释片
降压药的缓释片药物特别多,如刚才提到的硝苯地平,除了控释片,还有三种缓释片剂型(制剂工艺不同),除此之外,还有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也都是非常常用的降压药类型。
一般说来,缓释片也不是不宜掰开服用的降压药。但也有例外,有一些缓释片的制作工艺独特,其缓释体系是将药物包裹在微球中,又将微球压成片剂的缓释剂型,这种缓释片如果掰开服用,不会破坏药物的缓释微球,只要不是碾碎服用,掰成两半服用是没有问题的。
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倍他乐克(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缓释片,都是此类,可以掰开服用,但不可碾碎服用。
胶囊
普通胶囊是将制备好的药物装入胶囊壳的一种制剂形式,如很多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胶囊(代文),就属于胶囊剂。
一般说来,如果选择胶囊服用,一般不建议将胶囊壳拆开,服用一半剂量的药物。
胶囊壳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药物的盛装容器,同时也有控制药物释放,减少药物胃肠道刺激等多重作用,因此,一般说来胶囊的正确服用方式,应是按剂量直接吞服,不宜掰开服用。
另外一点需要提醒的是,选择胶囊剂型服用的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时千万不要用过热的水送服胶囊,热水送服胶囊会使胶囊壳迅速软化,可能会黏附于食道上,增强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性,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
普通片
对于降压药的普通片来说,类型就更加多样了,几乎所有本身就有长效作用的降压药,都可以做成普通片的形式,例如氨氯地平片,替米沙坦片,贝那普利片,比索洛尔片,沙库巴曲缬沙坦片等,都属于普通片的范畴。
一般说来,普通片制剂形式没有外层保护膜,都是可以掰开服用的。
但仍然要提醒的是,有些药片的中间有显著的刻痕,这种药片掰开时能够更简单,而且往往和更精准,对于一些片形较小且没有刻痕的普通片,想要准确分为两半也是有困难的。因此,即使是普通片,也建议尽量选择适合剂量的整片服用,如果实在没有相应的剂量,同时高剂量的片剂又易于掰开,也是可以掰开服用的。
阿司匹林肠溶片
最后再说一个不是降压药,但经常会和降压药一起服用的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是一种对胃黏膜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做成肠溶片的剂型,是为了保护胃黏膜,减少药物刺激性。其外层包裹的肠溶包衣,在胃部的酸性条件下不会溶解,进入肠道的弱碱性条件下,才会溶解。
因此,这个药也是不可掰开服用的,掰开后一方面会破坏药物的肠溶包衣,破坏了肠溶片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一般低剂量的肠溶片本身剂量就较低,再掰开剂量太低,也会影响正常的药效作用。
上述介绍的这些药物剂型,是以降压药和和心血管用药为例介绍的,但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各类药物的相关剂型,希望能够对大家正确用药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也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