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肖尔是美国当代摄影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对摄影的理解、对彩色摄影的执着、对时代现象的思考与记录,影响了无数摄影人。
在上世纪70年代,主流的观点认为只有黑白摄影才是具有艺术性的,在这一时期,许多摄影师喜欢带着小型便携式相机穿梭在城市街头,而史蒂芬·肖尔则坚持使用大画幅彩色胶片相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1975年6月21日)史蒂芬·肖尔在美国加州洛杉矶贝弗利大道与拉布雷亚大道路口拍下了这张影响力巨大的照片:
这同时也是一张至今仍引起巨大争论的照片,不论是外行还是内行,都有不少人将其看做是“随手拍”,或者是认为其历史记录意义大于照片的艺术性,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得到这种评价是有道理的,彼时摄影界正受布列松等人的影响,追求“决定性瞬间”、“巧合”、“极致的构图”等纪实风格,而这张照片则没有明确的主体、没有明确的背景信息、没有“冲突”,完全是以一种“无感”角度记录下的一张照片。
后来也有很多人对该照片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包括色彩、构图等方面,但这张照片的影响力更加表现在其“冷峻”、“纯粹客观”的观察与拍摄方式,不掺杂任何感情、不对画面中的任何元素形成干扰,真实地记录下眼中、脑子中的画面。
这也引发了许多人对摄影的思考,并受到不少人的认可与模仿,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坚持这种“纯粹拍摄方式”。
近些年流行的“NPC”(指游戏中非玩家角色,现引申为对他人、社会生活构不成任何干扰,没有存在感的角色)这一词语在某种角度上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观察、拍摄方式。
史蒂芬·肖尔将这张作品放在了自己的摄影画册《不寻常之地》中,其中包含了大量此类“没有实际意义”、“平凡无味”的记录日常的街头照片。
直至今天,我们还能从不少当代大大小小的摄影师作品中看到此类风格的影子,其中尤其以胶片作品最为明显。
如果我们以纵向的角度来看,从20世纪初的摄影独立运动(反“画意摄影”等),到布列松等人引领的“决定性瞬间”纪实摄影风格,再到肖尔以及后面的人对摄影的新理解,其中都多多少少能看到摄影与“传统艺术”对抗的影子。无数摄影师创作新风格的过程,也是追求摄影艺术独立性、用新时代眼光诠释摄影的过程。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