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孔子见老子,不是问礼,而是民科挑衅官学,铩羽而归!两人到底聊了啥?
文/姜子说书
所谓礼,即人们为重大事件举行的仪式,包括纪念、庆贺、追悼等,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中的孔子,早期就是一个搞殡葬祭祀追悼的司仪。
鉴于本职工作需要,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便有了“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传说孔子问弟子南宫敬叔是否愿意跟自己一同前往西周,向老子问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乎,师徒前往西周问礼。
子曰:“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众所周知,老子擅长“道”,是道家的开山鼻祖,孔子擅长“礼”,是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以己所长问他人,是不是有踢馆挑衅的意味呢?
但从孔子的话语来看,倒也是情真意切的请教之意,毕竟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史,是公认的官学的集大成者,对礼乐之源,肯定有他的见解,对于孔子来说,问礼于长辈尊者,大有裨益,似乎没啥毛病。
只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回到徒弟问题,评价老子的一番话,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乃至于毛骨悚然。
子曰:“鸟,吾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吾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从小到大,学校老师都告诉我们,孔子见完老子之后,对老聃推崇备至,说他像龙一样,顺眼天时而千变万化,神龙见首不见尾,深不可测。
似乎孔子对老子格外尊重,然而,孔子见到对方之前,分明是希望对方是能飞的鸟儿,能游的鱼,能走的兽,惦记着“箭取之”、“钩钓之”、“网缚之”。
孔子说,面对老子这样的龙一样的人物,“吾不知其何以”,意思就是说自己没有降龙之术,拿对方没办法,孔子这样说,像话吗?是对尊重的态度吗?孔子分明是以己之“礼”攻彼之“道”,指望能够舌战老子,一战成名。
要知道,孔子的弟子看到自己的老师问礼回来,开口就是:“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换句话说,在老子面前,孔子就是个民科,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召见对方,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换句话说,孔子向老子老聃,是民科向官学踢馆,失败而归!孔子就像初生牛犊,自以为自己的学问非常了不起,傲慢地准备以自己平生所学,怼得老子无言以对。
结果一交谈,孔子发现老子说得那些学问深不可测,自己几乎都听不懂,就比如《易经》,孔子是到了老年才接触到的,在老子的志趣高邈和学识渊深面前,孔子意识到自己知道的那些知识微不足道。
老子非常朴实热情,还带着孔子去访问了善乐的大夫苌弘。孔子这一趟收获颇丰,算是第一次接触到官学,参观了周国的教育基地和祭祀礼仪,观看了祭神之典,苌弘授孔子乐律、乐理。临走之前,老子还语重心长地给孔子嘱咐了几句话。
老子云:“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先生;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望先生留意。”
老子说得很明白了,孔子自以为聪明而深察、善辩而通达,妄想着讥人之非,扬人之恶,妄想着以民科的村野乡学撼动周王室的官学体系,妄想着拿别人当鱼钓,当鸟网,当兽取,不过是蚍蜉撼树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孔子和老子彻夜长谈,到底聊了些什么内容呢?孔子说了啥?老子又说了啥?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看官听说,老子这段话,跟他对孔子说的临别赠言,可谓是异曲同工,翻译成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便是:“小子,别太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你那半桶水晃荡的学识,对你没啥好处,倒是要小心给自己招来祸患。”
老子说,有智慧的商人,深藏不露,就好像自己并没有什么钱财一样。有德行的君子,大智若愚,谦虚谨慎,就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而孔子在老子跟前谈及先贤和先圣,口若悬河,那骄傲的态度神色,好像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比他更博学一般,而孔子有志于发扬仁义道德,希望成为万世师表,虽然早已经梦想成真,但在老子看来,却不过是多欲的淫志罢了。
孔子志向远大,满心希望自己能够入世致仕,劝君王行王道,总觉得自己郁郁不得志,用李白的话来说,便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总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惦记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老子却认为,人生不应该有执念,而是应该顺势而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老子心里,得时而驾,位极人臣和蓬累而行并无两样。老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其实是没有那么重的名利心的,并不会执着于扬名立万、出人头地。这跟孔子的儒家思想,确实是不太一样的。
儒家的礼乐注重繁重的仪式,但道家眼中的礼乐,却是通天的音律,是自然而然的,是符合河图洛书的象数理的天文。文以载道,大道显现在天文上,便是无字天书。老子不推崇仁义,道家深藏功与名,只有“周行妥善”四个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庄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孔子问礼》
此文做到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孔骗子就是个挑拨离间的搅屎棍,用了一大堆的PUA教条当成伪哲学 用温水煮蛙的方式设法伪证做听话的奴隶的好处,所有的加起来都没办法培养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阉割了人性的太监才会把这个当成经书。
没有证据显示孔子曾问易于老子,两千年来只有作者说出了孔子向老子学易。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没有提过易,论语中有多处记录孔子研究易或引用易,自古流传易传为孔子所作(虽不是真的,但孔子是易学大家无疑),却没有只言片语提及老子在易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