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上联:田已荒地已老,长得满地都是草,小伙下联:让她脸红

一路一起历史 2024-12-01 14:26:55

说起对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

当然,除此之外,婚丧嫁娶,也会贴对联。

由此可见,对联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有多深。

对联,寓意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价值和艺术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要说最接地气的文化,莫过于对联。

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用对对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从古至今,都出现很多很多的对联高手。

众所周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大才子郑板桥,他原名郑燮。

他是康熙时代的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他不仅书画和诗文,都是响当当的水平,而且他还是对对联的高手,留下了许多经典对联。

据说,有一年除夕夜,郑板桥和苏州府的官员上街巡查。

途经一户农家的时候,看见这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此时的郑板桥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过了一会,他背了一袋面,走到这户人家门前敲门。

进去一看,才发现这户人家的生活过得是非常的贫寒。一家人都在挤在床上,寒冬腊月,家里人都没有厚棉袄,穿得都是薄薄的衣衫。

郑板桥看着后,嘱咐手下人,给这家人买了几件衣服。

离开这户人家后,跟随他的人都比较疑惑。

于是,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仅仅看了一眼这副对联,咋就知道这家人生活过得很贫寒?

郑板桥说,这副对联缺一少十,谐音就是缺衣少食。

听他说完,大家才恍然大悟,在场的人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家家户户的对联都是非常喜庆且很有寓意。

然而,这家人的日子却穷得揭不开锅。好在一心为民的他,为老百姓送去了及时的衣食。

说到这,还有一副更有趣的对联。

这副对联是一位寡妇出的,可别看这位寡妇,她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女人,打小就饱读诗书,可谓是才女一个。

有一天,邻居张先生因生活无着落,跑向她借钱。

寡妇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因为,邻居张先生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平日里只有媳妇下地干活,他是从不下地劳作,游手好闲。借给他吧,他又还不了,不借吧,又不好意思拒绝。

于是,寡妇冥思苦想,有什么好的方法,既可以拒绝借钱,又不得罪人?

思来想去,就是对对子。

如果她出一上联,他要是能对得上,就借钱给他。

这个时候,寡妇走到客厅,笑着对张先生说,我出一上联,你若是能对上,我就借钱给你,若是对不上,那就不借。

此时的张先生一听,这还不简单,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寡妇说,上联是:“田已荒,地已老,长得满地都是草”。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一片荒废农田的景象,还暗示了其他事物,若未得到适当的培养,最终会导致颓败的局面。

它提醒人们,尤其是农田耕作,长久不下地干活耕作,田间必定会长满草,导致农田荒废了。

此时的张先生左思右想,想了半天他说,我的下联是:人已去、茶已凉,留得月光照凄凉。

寡妇一听,摇摇头说,不行,再对。

张先生又灵机一动说:犁早筑、铧已开,就等深耕播春种。

寡妇又说,再来。

此时的张先生眉头紧锁,认真思考了许久,又说:牛深耕,重下种,定能获得好收成。

此联一出,寡妇眼前一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于是,他就借钱给张先生。并嘱咐他,希望他能帮自己的媳妇下地干活,农田长时间不耕,荒草都长满了,庄稼也没一个好收成。

听完寡妇的嘱咐,张先生连连点头答应,拿着钱就走了。

这对联不仅工整,而且富含丰富,指出如果深耕细作并且认真布局,最终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或丰收。

这里的“好收成”不仅仅是农作物的丰收,也是对于任何事业,以及努力成功的比喻。

那么,面对寡妇的上联,阁下该如何应对,才子才女们,亮剑吧!

好货勿藏,大家分享。文中信息如有不符,请在下方吐槽!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