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乡那可是块藏龙卧虎的宝地,打古至今,孕育出了一茬又一茬的将才,陈赓大将便是从这方热土走出的豪杰。老陈家往上数几代,那都是在沙场上冲锋陷阵的主儿,他祖父陈益怀当年在湘军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有这样的家底,旁人瞅着,陈赓往后铁定是要走军旅这条路,顺风顺水当个军官啥的。可咱这位陈赓,打小儿就不是个娇生惯养、只知享福的公子哥。
年纪轻轻的陈赓,心里头就跟揣了团火似的,对国家的事儿倍儿上心。街头巷尾只要有人唠起国家的风云变幻,他保准支棱起耳朵,听得那叫一个认真。正应了那句古话,3岁看小,6岁看老。1916 年的时候,陈赓才 13 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呢,就一股脑扎进了湘军。本想着能在军队里大展拳脚,干一番保家卫国的大事业,可进去一瞧,嚯,这旧军队里乌烟瘴气的,当官的中饱私囊,当兵的懒散懈怠、毫无斗志,到处都透着腐朽和无能。陈赓这心里,别提多憋屈。
也是机缘巧合,有一回在长沙读书,陈赓结识了宋希濂。那会儿的宋希濂,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憧憬,眼睛里透着股子机灵劲儿。陈赓当时的口才,就跟竹筒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再加上他说话风趣幽默,三言两语就把宋希濂给吸引住了。俩人一有空就凑一块儿,天南海北地唠,从国家的前途命运,到个人的志向抱负,啥都聊。陈赓就跟个耐心的老大哥似的,掰开了、揉碎了给宋希濂讲革命的理儿,中间还穿插些自己的奇闻趣事,逗得宋希濂哈哈大笑,气氛那叫一个融洽。
在陈赓的熏陶下,宋希濂也铁了心要走上革命这条道,后来,俩人还一块儿考进了黄埔军校。谁也没想到,这俩当初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日后竟然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成了对手。历史这玩意儿,就像个爱开玩笑的魔术师,把个人的命运揉搓得让人直叹气。黄埔军校,纪律严得跟铁板似的,一些意志力差的学员或许会感到难以适应,甚至产生退缩的念头。可陈赓就不一样了,走到哪儿,哪儿就有欢声笑语。他跟蒋先云、贺衷寒并称 “黄埔三杰”。
但和那两位整天板着脸、一脸严肃的主儿相比,陈赓却能让周围的人心里头暖乎乎的。他在学校就跟个活宝似的,整天到处溜达。有一回,蒋先云偷偷在宿舍抽烟,正过烟瘾呢,陈赓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憋着嗓子,学起督察那一口蹩脚的广东口音,扯着嗓子喊:“谁在宿舍里抽烟啊!!” 蒋先云吓得一哆嗦,手忙脚乱地把烟掐灭,“嗖” 地站起来,跟个犯错的小学生似的。蒋先云瞧见门口憋着坏笑的陈赓,又气又乐,俩人绕着院子跑了个底朝天。这事儿在军校里传开后,同学们打趣说:“你这本事,不去话剧社可惜了”
还真别说,周恩来瞅见学员们整天紧绷着弦,就琢磨着得给大伙找点乐子,松松劲儿。他相中了陈赓,让他牵头弄个 “血花剧社”,用演话剧这招儿,给大伙传播革命思想。有一回,剧社要排一出《皇帝梦》,这戏可不得了,为的是把袁世凯复辟帝制那丑恶的嘴脸扒给大伙看。戏里得有几个女演员演袁世凯的姨太太,可军校里女学员本来就少得跟凤毛麟角似的,上哪儿找去?陈赓一拍胸脯,自个儿站出来反串袁世凯的五姨太。
演出那天,陈赓浓妆艳抹,迈着小碎步,学得那叫一个惟妙惟肖,把台下观众逗得前仰后合。就这么着,陈赓的幽默在黄埔军校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陈赓的幽默可不是瞎闹着玩的。东征的时候,蒋介石陷入险境,差点就折戟沉沙,是陈赓眼疾手快,冒着枪林弹雨把他给救了。这事儿啊,后来成了陈赓人生中的一段传奇。
到了延安,康生当着彭德怀的面质问陈赓:“当年为啥要救蒋介石?若是那会儿不救,咱共产党哪能遭后面那些罪?” 陈赓心里门儿清,这康生就是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他眼珠子一转,不紧不慢地说:“我当时要是不救,他可就成第二个廖仲恺了,我这不反倒成反革命了?” 这话说得,绵里藏针,噎得康生半天说不出话来。1933 年,陈赓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不小心被捕了。蒋介石念着旧情,大摇大摆地走进监狱,还假惺惺地装出一副关心的模样:“陈赓啊,好久不见,你瘦了,那边生活不好吧。”
陈赓心里冷哼一声,客客气气地回道:“瘦吾貌而肥天下,校长好像也瘦了。” 这话可大有深意,当时蒋介石 “围剿” 苏区刚吃了败仗,陈赓这是拐弯抹角地在讽刺他那错误的政策,把国家和人民祸害得不轻。蒋介石不死心,又叹了口气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吾寝食难安啊。” 陈赓眼珠子一瞪,立马反问道:“身为一党一国之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 这一句,像把利剑,直戳蒋介石的心窝,别提多难堪了。解放战争那会,陈赓带着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不少的战功。
可他这人,从不显摆,骨子里那股子幽默劲儿一点没丢。他识人的本事那叫一个厉害,不管啥样的人才,到他手里都能发光发热。手下有个通讯科长,脾气有点倔,说话直来直去,不太招人待见,可业务能力那是杠杠的。陈赓看重他的本事,不仅不嫌弃,还大手一挥,特许他自由进出作战指挥室,跟大伙一块儿分析战局。还有个工兵连长,原本是国民党的俘虏,投诚过来后,就好抽烟喝酒这两口。
陈赓知道后,不但没批评,还专门给他安排了马夫和警卫员,把生活照顾得妥妥当当。这连长也争气,发明的 “没良心炮” 在淮海战役中立了大功。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军工科技领域更是嗷嗷待哺,缺人才成了最大的心病。寻思着得办个专门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可怎么把那些在海外搞科研的专家忽悠回来呢?这时候,主席想到了陈赓。毛主席心里清楚,陈赓这人,不光军事经验丰富,资历深厚,关键是亲和力十足,能把各路神仙聚拢在一起。
果不其然,陈赓挑起了筹建哈军工的大梁。他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整天忙得团团转,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一个又一个人,还凭着那独一无二的幽默,说服了好些海外专家,让他们舍下国外的荣华富贵,回来报效祖国。1950 年,越南抗法战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胡志明主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亲自跑到毛主席跟前求救,指名道姓要陈赓将军去帮忙。
毛主席掂量了掂量,大手一挥,同意了。那会儿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国内一堆事儿等着处理,在这种节骨眼上还能派陈赓这样的大将去支援越南,可见上级对陈赓的信任那是没得说。陈赓也不含糊,带着军事顾问团,一头扎进越南的深山老林,帮着越军打仗。在越南,陈赓还是那副幽默风趣的模样,管照顾他生活起居的越南女服务员叫 “柠檬小姐”、“菠萝姑娘”、“咖啡大嫂”。就这么几个简单的称呼,一下子拉近了和越南人民的距离。用现在话讲,陈赓情商是高!
胡志明为了款待陈赓一行,专门设宴。宴会上,为了表达对陈赓的敬意和欢迎,胡志明用中文吟诗两句:“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美人来。” 陈赓一听,乐了,挠挠头说:“这样说不太合适,我这糙汉子模样,怎么能说是美人呢?” 这话一出,大伙都笑得前仰后合。陈赓的军事指挥能力那也是没得说,在谷社山区追击战中,越军总指挥武元甲犹豫再三,下不了决心。
陈赓急了,一拍桌子说:“要是这样的仗都不打,我就不干了!” 就这么一嗓子,把大伙的斗志都喊起来了,部队一鼓作气取得了胜利。1955 年授衔,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家里孩子好奇得跟小猫似的,围着他问:“爸,您这是啥‘将’呀?” 陈赓哈哈一笑,逗孩子们说:“芝麻酱(将)。” 这事儿在老革命家里传开,成了大伙茶余饭后的一段佳话。
可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国家遇上了大坎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陈赓就算再乐观,看着这情形,心里也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老百姓过得多辛苦,他亲自带着孩子们去工厂体验生活,自己也以身作则,坚决不买高级食品。有一回,陈赓在街上溜达,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领着瘦得皮包骨的小孙女,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抢购面包。
陈赓脚步一下子就定住了,眼眶也湿润了,回老家的时候,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粮仓里空空如也,陈赓的脸沉了下来,痛心疾首地说:“你们以为能瞒得过我吗?” 他心里明白,表面的平静掩盖不了乡亲们生活的困苦。但他没发火,而是苦口婆心地跟当地干部讲道理,让他们实事求是,带着乡亲们共渡难关。1961 年 3 月 16 日,这位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的将军,因为长期劳累,心脏病发作,在上海长逝,年仅 58 岁。
陈赓将军这一生,那就是一部传奇。他用幽默化解了一次次危机,立下许多功劳。幽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消除隔阂,激发创造力。正如黄渤所说,谁会拒绝一个幽默的人呢。信息来源:周恩来称赞陈赓演技 让其挑头成立“血花剧社”金台资讯 2020-08-05他28岁就成为红军高级将领,一手创办哈军工! 甘肃司法行政 2025-03-02文/编辑: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