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第一型全钢铁甲战列舰究竟是何原因最终要沦为靶舰被击沉?

暮鼓晨钟见 2024-08-18 17:36:34

19世纪末期的时候,沙皇俄国依然是盘踞在欧亚大陆的庞大存在,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其在武器装备与军队规模也是颇为可观的,至少老牌列强的架子还杵在那里没有轰然倒塌。而对于当时至关重要的海上威慑来说,沙俄同样也深知这一点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自从有能力投身海洋一直以来,沙俄扩充实力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点从沙皇海军那一艘艘接连添置的舰船上就能看出来,就比如说在当时极为有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作为沙俄帝国海军黑海舰队重建的标志,共有四艘。前三艘战列舰于1883年6月同时在尼古拉耶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动工兴建,直到1889和1890年才分别完工。“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主要性能:舰长103.4米,宽21米,吃水8.5~8.8米,炮盾厚51~76毫米,指挥塔装甲厚203~229毫米,舷侧装甲带厚406毫米,甲板装甲厚51~64毫米,标准排水量10250吨,满载排水量11200~11600吨,舰员编制642人。动力为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9100马力,双轴,航速16节,续航力2350海里/10节。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在沙俄帝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沙俄帝国海军黑海舰队重建的显著标志,承载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该级战列舰的数量总计为四艘,分别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号、切斯马号、锡若普号、常胜者格奥尔基号。前三艘战列舰于1883 年的 6 月,在同一时间分别于尼古拉耶夫和塞瓦斯托波尔两地动工兴建。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建造进度相对缓慢。直到1890 年的时候,这前三艘战列舰才终于全部完工。

沙俄的这艘战列舰舰长达到了 103.4 米,舰体宽达 21 米,舰员编制 642 人,吃水深度在 8.5 至 8.8 米之间,标准排水量为 10250 吨,而满载排水量则在 11200 至 11600 吨之间。动力系统方面,采用了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能够输出高达 9100 马力的强大动力。双轴的设计则进一步提高了战舰的机动性和操控性。航速可达 16 节,在当时的海战环境中,这样的速度能够使其迅速赶赴战场或实施战略部署。续航力为 2350 海里/10 节,能够在广阔的海域中持续执行较长时间的任务。

炮盾的厚度在 51 至 76 毫米之间,如此坚固的炮盾能够有效地保护火炮及操作人员,使其在激烈的战斗中免受敌方炮火的直接打击。指挥塔装甲厚达 203 至 229 毫米,为指挥人员提供了可靠的防护,保障了指挥系统在战火中的正常运作。舷侧装甲带厚 406 毫米,如同一道铜墙铁壁,大大增强了战舰在侧面受到攻击时的防御能力。甲板装甲厚 51 至 64 毫米,为舰上的设备和人员提供了重要的顶部防护。

这艘战舰的火力配置在其刚刚造出来的时候还算是相当不俗的,该舰装备了 6 门 305 毫米/30 倍径的主炮,采用了 3 座双联装的布局方式。在船艏位置为两座双联露炮台,而在船艉,则稳稳地安置着一座双联露炮台,形成前后呼应的火力布局。此外,7 门 152 毫米/35 倍径的副炮也不容小觑,它们以单装的形式分布,舷侧各精心布置了 3 门,为战舰的侧面防御和攻击提供了有力支持,船艉的 1 门副炮则进一步增强了后方的火力保障。

不仅如此,这艘战舰还有 6 门 47 毫米速射炮、4 门 37 毫米速射炮,这些速射炮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射密集的火力,有效地应对近距离的威胁。而 7 具 356 毫米鱼雷发射管的存在,更是赋予了这艘战舰水线之下的攻击力,在海战中能够对敌方舰艇造成巨大的杀伤和威慑。总体上来说,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虽然可以称得上是俄国第一级全钢铁甲舰的战列舰,但是随着露炮台技术被炮塔技术取代之后,再加上首舰“叶卡捷琳娜二世”号和二号舰“切斯马”号由于超重、适航性很差等诸多问题暴露出来之后,于1907年退出了海军,到了1912年甚至还悲催的成为了靶舰,最终被击沉进入了海底。

1 阅读:27

暮鼓晨钟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