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童养媳,被婆婆咬断过脚筋。
她才华横溢,被称为文坛上第一流人物,甚至被毛主席握手夸奖。
她容貌秀丽,就连向来言辞犀利的鲁迅先生也称她是仙女般的人物。
她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白薇。
她曾这样形容她的一生,生无家,爱无果,死无墓。
究竟是如何悲惨的一生才能让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1893年,白薇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村庄,她的祖父是清朝武官,父亲是清朝秀才,按理说生活在这种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应该幸福美满才是。
然而从出生那天就是白薇一生不幸的开端。
白薇是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出生的,那时候人们迷信的以为那天是阳祭日,是天生的灾星,所以家人一直对白薇不太好。
她父亲曾留学日本,回国后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中国同盟会,但他骨子里的封建思想依旧十分顽固。
他认为女性读太多书没用,嫁人、相夫教子才是女性的责任,因此在白薇九岁那年,便被母亲许配给了隔壁村的李寡妇家做童养媳。
那时的她年纪还小,并不知道这门婚事对她意味着什么。
14岁,她被迫辍学回家等待嫁人。
但自幼读书、经历过新思想熏陶的白薇自是不会答应,她声泪俱下地要求父母取消这门亲事。
白薇想过逃跑,但被抓了回来。
想过自杀,但被父母阻止。
父亲派人死死盯着她,两年后,她还是被逼嫁了过去。
没想到,这次婚姻竟成为她噩梦的开始。
婆婆尖酸刻薄,丈夫更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白薇嫁过去后,恶婆婆辞退了家里所有的佣人,把养猪种菜挑水种地的活计全丢给年少的白薇,就这样还要随时面临丈夫和婆婆的打骂。
有一次,她无意撞见了婆婆和别人偷情,李寡妇恼羞成怒下竟咬断了白薇的一边脚筋,此后更是视她为眼中钉,对她打骂更甚。
白薇不断地逃跑,却不断的被抓回来。
直到有一天,她趁丈夫和婆婆不在家,终于逃出了这个人间炼狱,在舅舅的帮助下进入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插班学习。
因为被剪短了头发,穿着一身破旧的男装,白薇进校时没少被同学嘲笑。
但白薇不在乎这些,依旧埋头苦读。
在一次学校重要活动中,白薇写下《罗兰夫人》一文,瞬间轰动全校。
第三师范的师生们才发现,穿着破旧的白薇竟然有这样的学识和文笔。
之后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考试中,白薇每次名列前茅。
可就在毕业的前一天,父亲突然带着一群亲戚出现在了学校门口,想将她绑回家去。
那时的白薇,脑子里只有害怕和逃跑,在同学的帮助下,她不惜从学校的粪道里跑了出来,带着一身的污垢和六块银元,她来到了码头,登上了一艘去往日本的船。
登岸后,她的口袋里只剩下两角钱。
家里没有给她一分钱,为了活下去,她去码头当挑工,去当地人家里做佣人、家教,赚取生活费,一边工作一边补习日语,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生活上的种种磨难和经历在此时化作了白薇的书写灵感,她创作出话剧《苏裴》和现代诗《我是山野白蔷薇》。
1924年,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同在日本留学、潇洒帅气的杨骚。
交谈之下,发现两人的爱好、气质、经历都有颇多相似之处。
两人心心相惜,与白薇从彼此安慰到相互取暖,很快便陷入了爱河。
杨骚给白薇写了一封信,“我非常爱你!我爱你的心、灵、影。爱你那艰苦奋斗的个性。因此,我的心灵也完全交给你。你是我在这世上寻来找去最理想的女子。”
白薇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幸,这让她极其珍惜爱情所带来的温暖。
她对杨骚爱得真挚而热烈,而杨骚却是一个真正的情场浪子,他喜欢的方式只是先得到,他对白薇不过是一时的激情,不久他便移情别恋了。
白薇发现后,他还一脸认真地辩解道,我爱的只有你一个,但喜欢和爱是两回事,对别的女人我只是喜欢而已。
但白薇此时对他爱得死去活来,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这段感情呢?于是她原谅了杨骚。
不久,杨骚便对白薇的爱感到了厌烦,于是一个人从日本回到了杭州,白薇也随即跟到杭州。
杨骚逃回了老家漳州,白薇的情书也追到了漳州。
几个月后杨骚又前往新加坡当教员,白薇给杨骚写了无数封信,杨骚为了清净,给白薇回复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相信我,我最爱的女人就是你,你记着。但我要去经历100个女人,然后疲惫、残伤,憔悴的像一株从病房里搬出来的杨柳,永远的倒在你怀中,你等着,三年后我一定来找你。
可就是这样一个荒唐的理由,白薇竟然同意了。
她写信告诉杨骚,我非爱你不可,非和你往来不可,你要尊重我的无邪气,不要把我无邪气的可爱的灵魂杀死。
她爱的太卑微,总以为杨骚会浪子回头,于是选择了等待。
1926年,已在文坛小有名气的白薇从日本回到了上海,经朋友介绍,她与鲁迅先生结识,她的文笔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大力赞扬。作品更是多次登上了鲁迅主编的刊物,成为了上海文坛一颗耀眼的星星。
然而正当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背负巨债,带着一身性病的杨骚回到了上海。
他主动去找白薇,对她说着花言巧语,表现得无比真诚,两人迅速旧情复燃,杨骚提出想与她结婚。
白薇认为杨骚是浪子回头,欣喜的着手准备婚礼,拍结婚照,布置新房,发结婚请帖,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着。
但到了婚礼的当天,新郎却消失了。
精致打扮、满怀期待的白薇再一次被抛弃了。
杨骚这次回来,不过是想利用白薇解决生活窘迫的问题,还将自己的病传染给了白薇。这一次,白薇彻底绝望了,心不停的在滴血,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这一场毫无尊严的爱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从此关闭了自己的感情之门,毅然投身革命,在鲁迅的教诲和培养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加入了左翼抗战联盟,发表了大量抗战题材作品。
写出了抗日剧本《屠刀下》,《塞外健儿》还有长诗《火信》。
病情好转之后,还亲自到伤病医院去看望伤兵,做思想工作宣传抗日。
她的大部分收入也都用来接济失业以及贫困的女工,还为援助东北人民四处奔走募捐。
1938年,十来未见的杨骚和白薇在上海重逢。
当时的白薇身患重病,杨骚把她接到家中悉心照料。
后来,杨骚回到了新加坡,每月都把自己工资的一大半寄给白薇。
他想挽回他们的感情,可此时的白薇已经心如死灰,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1944年,自觉与白薇复合无望的杨骚跟另一个女人结了婚。
此后的白薇一生没有恋爱也没有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花甲的她却主动要求到刚刚开辟的北大荒农场做调查研究,在那里隐姓埋名生活了整整七年,接着又去新疆工作了两年,她像个苦行僧一样活着,写了不少反应苦难生活的作品。
晚年的白薇忍受着病痛,独自一人住在北京的一个居民区里。
1983年,杨骚的儿子要给父亲写传记,去拜访已经90岁的白薇,他没有说自己是杨骚的儿子,只说自己是漳州来的。
白薇看着他,淡淡地说,我以前的爱人也是漳州人。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我只有这一个爱人。
直到1987年94岁的白薇离开了这个充满苦难的人间。
白薇死后没有遗产,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亲人,印证了多年前她写给自己的判词,生无家,爱无果,死无墓。
她的一生是悲惨的,不幸的,可又是值得歌颂的。
早年的悲惨经历与遇人不淑,并没有改变她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爱而不得是最苦的酒,白薇为了这杯苦酒耗尽了一生,但她面对困境的精神以及对国家的热忱却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