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和统也不是武统,无预警围台,让"第三条道路"浮出水面‌

妙晴人物 2025-04-04 09:50:32

这一次围台无预警演习,出现了很多反常现象,是首次无预警就拉开了演习,也没有行动代号,首次模拟攻击重要目标,以前每次搞围台演习,美西方就如同火烧屁股,一蹦三尺高,这次一反常态,通告都懒得发了,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正在驾往驶亚太地区,准备部署在亚太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居然太平洋掉头驶往红海了,这让台当局心里拔凉拔凉的。

种种迹象显示,高层改变了策略,走的不是武统也不是和统,而是“第三条路”,和统没有基础了,武统当然有能力做到,只是毕竟两岸一家亲,容易伤及无辜,于是开创性的走第三条路。

这次围台演习释放重磅信号:威慑与管控并行的"第三条路"浮出水面‌

4月1日,东部战区陆海空及火箭军部队联合采取采取行动,首次公开模拟打击对岸的高价值军事目标,从央视放出的画面看,轰炸了某5个白色圆圈的目标,有岛内媒体认为这是高雄天然气接收站的5个超大型储气罐,高雄天然气是岛内最大的天然气接收站,如果真的受到打击,岛内各大城市将无气可用。

央视还放出了多个重要目标的卫星图片,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可以精准打击这些目标。

这场被岛内媒体称为"锁台3.0"的军演,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力威慑,也不同于过往的和平呼吁,而是展现出大陆对台策略的重大升级:一条融合精准威慑、常态管控与政治博弈的"第三条道路"正逐渐成形。

海警船将逐渐靠近本岛执法巡航,压缩空间,以后岛内渔民只要出海就要接受海警船临时检查,当然是走过场,不会针对渔民,接下来空军将穿过本岛,这不仅是宣示主权,也向外界表明已经完成了掌控。

这样收不收回来都已经控制住了,"第三条路"的战略逻辑:以压促统的立体博弈

军事层面:构建"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常态威慑体系,通过技术压制打破对岸"以武拒统"幻想。

法律层面: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将"重大事变"与武力措施明确挂钩。

经济层面:海关总署同步宣布暂停对岸134项产品输入,形成"军事-经济"复合施压。

舆论层面:国台办24小时连发多条声明,强调演习针对"一小撮势力",不影响普通民众。

岛内专家分析;现在改变战法了,不是单纯围困,而是通过体系化‘军事+法律+经济’的组合拳,既避免直接冲突,又实质性压缩‘岛内活’空间。"最关键是让外界认为已经取得了实控,这样掌握了绝对主动权。让台当局不敢瞎胡闹,最多打打嘴炮,敢瞎胡闹就直接斩首。

‌这简直就是精准拿捏:既划红线又开天窗‌。

这次围台演习虽然持续时间短,但是直接把导弹雨下在所谓"24海里线"以内,更大的意外是无人机绕台闪亮登场,以前派有人机过去民众或多或少有有点担心,现在无人机直接抵近老赖办公室,直接表明只针对老赖,岛内民众也放宽心了。

说到底,这第三条路的精髓,对外形成了实际控制的印象,对台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以前武统是"快刀斩乱麻",有能力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但是两岸同文同种,不忍心让民众误伤。和统是"怀柔政策",但是现在老赖搞起了绿色恐怖,拒绝和谈。只能走第三条路。

现在直接改成"全方位立体套餐"了。军事上演习可以无预警的随时搞,海警船天天在台岛周边执法巡航,经济上看对方表现,平时逐步封锁,必要时定点封锁。

连岛内媒体都公开惊呼"这哪是演习,分明是给我们画地为牢,再这样下去统一或者不统一都没啥区别了!"

这恰恰就是我们要结果,这条"第三条道路"的本质,是以绝对实力为后盾,通过持续加压打破僵局,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老赖怎么蹦哒都没用,回归是确定的。

0 阅读:30

妙晴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