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前首相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虽然中国一直想要突破这种限制,向世界各国证明,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确存在着不掺杂利益的情谊,只不过效果极其甚微, 意识形态以及双方思考的问题甚至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虽然能够在一时之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然而时间的发展也终究会让这种关系变得更加的复杂化,甚至还会形成对立,越南是这样,印度亦是如此。
朝鲜战场苏联的表现中国曾与这两个国家亲密友好过,然而时间的发展也终究让这两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变得十分的微妙,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国家便是苏联,苏联与中国的关系更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助,这些援助帮助中国快速的发展起来,这是伴随着苏联在1960年左右开始推行霸权主义,使得两国的关系逐渐出现了一丝裂缝.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时期,苏联就曾经展现出了阴暗的一面,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朝鲜战争当中中国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很差,苏联在得知之后,曾经以超低的价格出售给了中国将近60个师的武器,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苏联对朝鲜战争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朝鲜战争当中,苏联虽然是中朝背后的支撑以及盟友,然而纵观整个朝鲜战争,苏联的表现以及吃相也着实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斯大林的野心不可否认的是,苏联的确在战争当中有一定贡献,然而在其光鲜亮丽的背面,苏联还有一些其他表现也十分的不如意, 首先便是朝鲜战争之所以会发生,更多的是斯大林发起的,1950年之前,朝鲜半岛的局势十分复杂,无论是从民族还是从道义的角度来看,当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朝鲜半岛都应该恢复统一,只是作为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出于自己的私心,选择将朝鲜半岛分为了南北两个政权。
他们两国分别扶持自己的实力相互制约。这种割据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也未能够得到解决。朝鲜半岛的割据局面对于美苏两国,在远东地区战略发展的确形成了一定的制衡作用,使得两国都能因朝鲜半岛的局面而稳定发展,只是这样的做法却让原本统一的国家变得不再统一,甚至是身处战乱之中,不过从两个大国的角度来看的话,谁如果能够独自吞并朝鲜半岛的话,其效果自然是更加的美好。
然而需要知道的是,美国其实没有率先打破1945年以后就形成了割据状态,反而是苏联在1949年的时候,怂恿朝鲜的金氏家族跨过三八线,进入美国所扶持的韩国地区,事实上也很明显,苏联的这项抉择,推进朝鲜半岛其出发点本身就有着贪婪的味道。
苏联选择不露面第二点便是朝鲜军队在美国大举入侵朝鲜半岛之时,曾一度陷入绝望,甚至已经推进到了中朝边境附近,其情况之危机可以说是处在了灭亡的边缘,然而在这个时间段,这场由苏联所发起的战争,却在最后时刻苏联选择退缩,没有选择与美国正面对抗,甚至连发声也未曾说过,相反还要借助中国军队进行跨境作战。
1950年到1953年期间,苏军没有派遣任何的海军以及陆军奔赴朝鲜战场。由此可见,苏军在面临美国的时候,其内心之胆怯,也是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只是这场由苏联所挑起来的战争,却最终需要中朝部队在一线进行抵抗,倘若中国未能够进入朝鲜,那么朝鲜半岛的局势将会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低价出售的武器却没有生产完毕第三件,同样也是最让人无语的一件事情,那便是虽然苏联承诺,会以超低价出售给志愿军60个师的武器装备,然而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这60个师的武器装备也仅仅只完成了一半,甚至还有30个师的武器装备还没能武装志愿军,这30个师的武器装备还是在战争结束后才生产出来,对于这些武器,中国原本是无需承担的,然而基于两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依旧还是大方的将其收下。
虽然这些武器是以超低的价格出售给中国,然而这些武器装备更多的只是苏联的遗留库存,也就是说,这些武器装备即便是放在苏联的仓库当中,也最终会被苏联所遗弃,因此朝鲜战争从某种角度来看,让苏联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收益,倘若在中国的角度来看的话,朝鲜战争的确是一场扬我国威的战争,它的出现,它的发生,以及最终的成果,让中国成功的在国际舞台之上站稳了脚跟。
只是仔细研究朝鲜战争,却发现身处朝鲜战争背后的苏联,作为中国的好大哥,然而其吃相却着实有些难看,虽然苏联对于朝鲜战争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然而需要明白的是,这场原本不应该发生的战争却是因苏联而起,最终却需要有中国以及朝鲜部队为其解决后来的诸多事情,因此仅从这三件事上来分析的话,苏联对在朝鲜战争的表现确实不敢让人苟同。
小结每一场战争的出现,亦或者说每一场由中国参与的战争,其背后的影响必然十分的巨大,因为中国本身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战争的国家,相反中国对于和平的追求从未有所停止,若非逼不得已,中国不会轻易发动任何一场战争,无论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亦或者是对印自卫反击战,这些战争都是被迫发起的,中国从未想过侵略任何国家,也从未允许别人可以肆意地侵犯中国的主权,朝鲜战争如此,珍宝岛战争亦是如此,两国之间的友情原本会伴随着时间以及新的话事人而出现诸多微妙情况,然而每当此时此刻,就需要两国为未来发展去考虑,而非是在于当下的一得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