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华尔街见闻”等多家媒体消息,2025年开年以后,德国隔夜市场再次出现4小时的负电价!
负电价?
用电还有钱收?
这是真的吗?
因为蜻蜓记得2024年12月份,同样的有关欧洲和德国的用电消息,是这样的:“多种原因导致欧洲多国电价飙升,2024年德国家庭平均每千瓦时40.92欧分”
怎么回事?
德国的电价,是一会儿在天,一会儿在地吗?
综合以上两条消息,发现,这里面似乎有个容易令人误会的地方,也就是“负电价”并不是针对普通用户而言。
由于蜻蜓未在德国生活,也没有去过德国,所以下面这个说法不知道是否正确:普通用户的电费并不会因为“负电价”减少,“负电价”只是发电企业和电网运营商、用电大工厂之间通过负电价机制来平衡供需关系的。
不管“负电价”是针对普通用户还是针对电网运营商、用电工厂,但这种现象,反映出至少三个问题。
一、欧洲对可再生能源补贴导致的产业发展泛滥,是负电价现象的主因。
一直以来,欧洲,包括德国,希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甚至在2024年9月15日正式宣布,欧洲已经结束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大意是从此欧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将能源进口与“独立自主”扯到一起,似乎有些夸张了,而这背后折射的是政治与利益。
但是,欧洲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补贴,倒是真的促进了风能、太阳能产业的大发展。
以德国为例,其风能发电量高达40吉瓦,这就导致风能、太阳能加上其他传统能源的综合发电量远超当时的需求,从而导致发电商不得不向用户付费以消耗多余电力。
这反映出在“摆脱俄罗斯能源”的政治诉求下,欧洲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发展的方面的“不计成本”,也可以说是缺乏前瞻性的规划。
二、制造业的衰落,是负电价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HCOB公布的1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下修至45.1,略低于初值,且进一步低于荣枯分水岭50。11月该指数为45.2,自2022年年中以来,该指数一直低于50。
这一数据,反映出欧元区制造业加速萎靡的现状。
再以德国为例,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在2024年12月发表声明称,大众汽车2030年前将在德国裁员超过3.5万人,并将削减德国工厂的产能。
毫无疑问,大工厂才是“吃电”的大户。
如今,一方面制造业持续萎靡,工厂不断裁员关闭产能,而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又在“蓬勃”发展,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供需失衡。
三、用电市场机制,难掩储能产业发展的窘境。
“负电价”是一种完全市场化机制的必然现象。
但它如果持续出现,将对发电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创新带来重创。
以德国为例,2024年出现了468小时的负电价,法国则为356小时,西班牙也有247小时。
负电价,意味着发电企业给电网等用户付费,那么发电企业的运营费用如何保障?利润怎么实现?没有利润又如何保证长期生存和发展?更不用提创新了!
所以,为什么不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呢?
储能,实际上就相当于在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建了一个“电库”:供过于求时,利用储能设施储电;供不应求时,开闸放电。
这样就保证了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电平衡”。
根据德国联邦网络局数据,截止2024年9月底,德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容量已突破15.9GWh,是不是很可观?但其中的一个细节令人关注:家庭储能占比84.9%!
结语:
一方面是完全市场化的供需行为,一方面是政治正确下的能源政策,毫无疑问,欧洲还将在“能源乱局”中继续前行。
毕竟,高价的美国液化天然气,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